古代儒医是什么?为何成形于宋代?浅谈宋代崇尚儒医的风尚

在古代,若称一位医者为“儒医”,这应该是对于这名医者的最高评价了。“儒医”大体来说指得是一类人,这类人本着儒家思想行医救人,是非常有医德的一类人。他们或者先儒后医,或者先官后医,或者医而通儒,或者始终就保持着两种身份。儒医并非单纯的既通儒又通医之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儒家思想来指导行医生涯。

儒家思想对于儒医的中医理论、医德、养生保健等方方面面都有很深的影响。比如,儒家最核心的思想是“仁”,受此影响,对于儒医有“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儒家讲究孝道、倡导君臣父子关系,并且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东汉时“医圣”张仲景提出的:“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正好是体现了儒家的这一思想。然而,虽然部分医者在从医中贯彻了儒家的思想,此时儒与医尚且是两种身份,两个概念。

儒家思想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从医者,除个别名医,如战国时期的扁鹊、西汉的淳于意、东汉的张仲景和华佗、唐代的孙思邈等为人称赞外,医者完全是被儒士、君子所不齿的职业。这一点从唐代韩愈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中也可以看出。既然如此,为何会出现“儒医”这个概念呢?“儒医”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儒医的成因:宋代统治者们的重视

“儒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北宋时期,医生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开始有了“儒医”之称呼。在《宋会要辑稿·崇儒》中有:

“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而究其原因。首先要从宋代统治者说起。宋代从宋初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时起,就非常的重视医药。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之初便下令修订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并亲自撰序。宋太宗也是效仿了哥哥,继位后,广泛搜集民间单方、验方,纂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同时还编修了一部1000卷的方书 《神医普救方》,也是亲自为两书作了序。不单如此,据统计,在北宋的9位皇帝中,懂医药学就有7位。比如著名的网红宋徽宗,更是亲自撰写了医书《圣济经》。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确立起来的制度与思想,对后代子孙的影响会比较大,基本上会定形为本个朝代的制度。宋代的统治者们不单本身通晓医学医理,还十分注重对于医药学术及医药人才的培养,另设【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培养专业医学人才。并且规定所有的医学生必须学习儒家经典。所以,纵观整个宋代,一方面医者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单统治者习医,许多名人雅士也尚医。另一方面,统治者对于儒医的专业化培养也为儒医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也正因为此,在宋代,出现了一股非常浓厚的崇尚儒医的风尚。

宋代崇尚儒医的风尚

在宋代的儒医中,最有名的就是苏轼啦。说到苏轼,很多人想到的是他的诗词书画,想到的是他的文学巨匠的身份,吃货们想到的可能是东坡肉,其实苏轼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即儒医。苏轼虽然从出仕为官后基本就一生在官场上沉浮,但他本人对于医学、养生有着很深的研究,箸有的医学著作有《苏学士良方》、《别药性论》、《问养生》、《养生说》等。对于苏轼学医,还流传着一件趣事。

苏轼像

据说有一天名医庞安来拜访苏轼,入门时即兴作:“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轼于是对:“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庞安又出:“【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轼随即对出:“【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这里的“纸(枳)壳 ”、 “防风”、“ 陈皮”等括号里词的都是中药名。)

一来二去,两人又对出了几对,庞安的上联必有一味、两味的中药名,但无论庞安出了怎样的上联,苏轼都能因此对出工整的、正确的下联。由此可见苏轼对于中药药理的熟知度。但更为重要的是,苏轼不单单懂医,还能秉持着“医者仁心”的观念救济世人。公元1089年前后,苏轼在出任杭州太守的3年时间里,前后医好了近一千多人。并且在遇到疫病流行时,他开设病坊(相当于古代的医院),制作稀粥药剂,免费发放给患病群众。

除了苏轼,宋代还有不少名人也是十分崇尚学医,堪称儒医,对儒医的推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的。如饱读儒家经典的爱国诗人陆游,力行变法的名相王安石,四朝为臣的文彦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他们不仅著文立说,完善医学理论、医学制度,并且也能治病救人。陆游骑驴出游时,有老农向他请教有关药材的问题,陆游都能耐心解答。并且还常常免费为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治病,有许多百姓因此在自家孩子名字里加一个“陆”字,以表感激。范仲淹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八字箴言更是影响了几代儒生。因此,两宋时期,很多在仕途上不顺的儒生最终转而投医,并且有不少成为了当时著名医家,如许叔微、朱肱、董汲、崔世明等人。对于仕途不顺的儒生而言,儒医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在宋代这样尚医的环境下,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养家糊口(有些儒生的家里条件并不好),又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只不过是换了一条路罢了。

范仲淹像

有现代学者评价说“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由此可见,并非言过其实。宋代以前,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甚至有些医者自耻为医,也因此医学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两宋时期,在统治者及名臣名相名士间形成了尚医的风气,尚医、研医的儒生大量存在。“儒医”这一概念,自宋起,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0)

相关推荐

  • 儒医史识

    "儒医"是中国中医史上的一种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儒医"是怎么来的,"儒医"是什么,"儒医"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如何继承, ...

  • 大清帝国的溃败,其实早在古老的汉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为东方老牌强国带来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 ...

  • 浅谈宋代文房陈设瓷器

    如今,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设一两件瓷器,用来装饰室内环境.在古代,人们讲究室无瓷不雅,尤其是文人的文房陈设,更追求瓷器内涵丰富和造型的精巧别致.今天笔者介绍几件宋代的瓷器精品,了解宋代文人是如何在家里陈 ...

  • 浅谈宋代黑釉茶盏窑口的区分

    3月17日即将进行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中,黑釉占了高古瓷部分的50%.除了茶盏,花瓶.罐子等茶盏外的黑釉品类都有呈现,不知道这是否会掀起一阵经典黑风尚呢? 黑釉从东汉时期就在浙江上虞一带伴随成熟青瓷持续生 ...

  • 浅谈:宋代钧窑瓷器鉴定方法,专家从专业的知识角度鉴别真假作伪技巧

    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为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禹州古为夏禹国,禹受封于此为夏伯,境内有钧台,禹之子启大享诸侯于此,正式继位,钧名由此而来.因以钧瓷钧 ...

  • 浅谈宋代定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早在宋代就是明星产品.早期的定窑多为宫廷御用器,到了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时,因笃信道教,审美眼光发生了改变.此时的史料记载,真宗皇帝出内府所藏"明越饶定青&quo ...

  • 格物精妙,淡雅情真,浅谈宋代小品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风貌

    "一定的环境产生一定的艺术,就像一定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植物一样." --丹纳 讨论一个时代的绘画,必然会涉及一个时代的文化.因为绘画是文化的重要表现,而一个时代的文化,会从根本上决定 ...

  • 浅谈宋代社会经济发展

    文: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历史上的宋代时期是在五代十国之后,宋的前朝是后周.而宋朝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它的更替并没有经历过战乱,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开创.据史料记载宋的开创者是赵匡胤,也就是被后来人称为 ...

  • 一书知宋婚 浅谈宋代婚礼

    古代人结婚是什么样的?算不算八字?要不要聘礼?聘礼是金子还是银子?有没有人闹洞房?摆多少桌宴席? 经查多方资料,对宋代婚嫁礼仪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宋朝婚姻只有三礼,即"纳采".& ...

  • 一书知宋茶 浅谈宋代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因此宋代被誉为茶文化的"龙凤盛世" 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在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 今天介绍一 ...

  • 从堆土成堤,到壕堤分离,一篇文了解古代城墙的起源与成形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有着重要的防御作用,所以,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广泛筑城墙.其中,距离我们较近的明清留下了许多城墙的遗址,如南京明城墙.西安古城墙.荆州古城墙以及辽宁兴城的古城墙等,但是你知道城墙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