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汽水打嗝,看似很爽,实则危害甚多 | 徐文兵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回顾

人体自带的“护心镜”,让你的身心不受伤害

我们继续共读徐文兵先生的《知己》,今天要学习的是“膈”,打嗝。

天造地化,人的身体内部被横膈分成两部分,形成胸腔和腹腔。之所以说“横膈”而不说“膈”,是因为胸腔内还有个纵膈,把胸腔分成左右两部分。

很多人认为呼吸吐纳是肺在工作,其实不然。肺很柔软,承担不起如此有力的工作,真正控制呼吸的是横膈,肺只是被动地随着膈肌的升降以及胸腔空间的变化而伸缩。换言之,横膈、纵膈与胸腔肋骨合围包裹着心肺。古人将其比喻为橐龠(tuó yuè),说橐龠有点儿拗口,其实就是风箱。

风箱

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估计会对风箱有印象,我身为家中男孩,会帮着大人做家务,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做饭的时候拉风箱。蒸一锅馒头需要“呼哧呼哧”拉20分钟到30分钟。风箱的结构是前后各有一个进气口,侧面有一个出气口。风箱中间是木头,四周裹着鸡毛板,可以来回拉动。向前拉的时候,后面进气口进气,前面的进气口关闭,这样空气就由风箱进入侧面的出气口;向后推的时候,前面进气口进气,后面的进气口关闭,空气同样进入侧面的出气口。

中医讲,肺主气,司呼吸,其实是横膈主气,司呼吸。横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气。生命的两大动力,一个是心脏的自主搏动,再就是横膈主导的肺的呼吸。两者的区别在于,心跳完全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呼吸则可以受人为调节。所以自古以来,通过调节横膈运动影响呼吸,即所谓的调息,是进而调心、调神的必要手段。

横膈主要由肌肉构成,其中心和边缘是肌腱,所以横膈被称为膈肌。膈肌是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肌可分为三部分: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骨部起自下面6对肋骨和软肋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第2节至第3节腰椎。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普通人对膈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对打嗝都有体会。吃饭吃饱了,空气从胃经食道从口腔喷出,这叫打饱嗝。还有,现在流行喝碳酸饮料和啤酒,二氧化碳溶解在液体饮料中,被人喝到胃里受热汽化,变成气体涌出,也算是打嗝。不过这种打嗝和打饱嗝不同,饱嗝是胃自主蠕动,迫使胃内气体涌出;而喝碳酸饮料打的嗝是液体本身产生的,不仅与胃蠕动无关,而且汽化本身会带走且消耗胃内热量,长期喝碳酸饮料之人胃的温度也会降低,胃蠕动也会减缓甚至变得呆滞、瘫痪。

这两种打嗝主要与胃有关,与横膈关系不大。临床上常见的呃逆或顽固性呃逆则和横膈脱不了干系。这种呃逆也被称为嗳气,患者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呃逆和嗳气就不光是胃的问题,它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与郁怒、心情压抑,以及重度胃病,比如萎缩性胃炎有关。

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首选的是针刺或按压点穴法。选取的穴位首先与横膈有关,其次就是与心包和心神有关。中医认为,控制膈肌运动的关键点在于平后背第7块胸椎棘突下面这条线,这是胸腔和腹腔的分界线,相当于膈肌在后背体表的投影区。在这条线左右各有两个穴位,分别是膈腧穴和膈关穴,针刺按压这两个穴位,能够快速有效缓解膈肌痉挛,从而治疗呃逆和嗳气。

一般人都知道,晕车恶心、呃逆、打嗝的时候,自己按压手腕上的内关穴可以缓解痛苦。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心包的募穴在胸口正中的膻中穴,其实是纵膈的中心,届时按揉拍打膻中穴,效果会更好。此外,膈肌的中心腱在体表投影于剑突处,这是巨阙穴所在地,巨阙是心的募穴,针刺点按能够解除心结、舒畅郁怒,从而缓解呃逆。

临床上常见的与横膈有关的病是食管裂孔疝。每个人的横膈上有三个裂孔,第一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即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的主动脉裂孔,降主动脉和胸导管在此通过。第二个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与第10胸椎水平,即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在此通过。第三个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即腔静脉孔,约与第8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简称膈疝。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胃内容物上反感,上腹饱胀、嗳气、疼痛等。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感或针刺样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处。平卧、进食甜食和酸性食物,均可能诱发并加重症状。当疝囊较大而压迫心肺、纵隔时,可以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等症状。压迫食管时,可感觉在胸骨后有食物停滞或吞咽困难。

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根本是降低胃内压力,使胃内容物快速排送到十二指肠和小肠,这样上顶、上冲的压力就会减小,横膈就不会被挤压出现膨出。中医治疗先用针刺点穴水分穴、滑肉门穴和天枢穴开放通道,再去点按心口窝的坚硬膨出之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文源:活法儿养正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