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星光
— 謹以長詩獻給慈和的母親王耀球
外婆指著夜空
講著流傳已久的夢
好人走了
升成天上的一颗星
* * *
您一生仁慈和善
如今升上天庭
我一次次仰望星空
尋找您的那顆星
* * *
遙想京城四合小院
筆墨紙硯滋潤稚真天性
外公詩文炤燿士林
編印成書傳於有志後人
東渡留學司法任職
首譯檢察專著史冊留名
* * *
您承繼家風考入北大
鑽研化學儘是巾幗精英
課堂課間情如姊妹
結伴郊遊比比倩影
更有相館好友合照
新一代才女文雅聰敏
* * *
元素聚合呈現奇妙幻景
分解化合衍生琳瑯繽紛
關注實驗細微變化
傾心專業寄予終身
您在研院獲得其所
唯有刻苦方能技藝精深
* * *
槐花滿樹春風送來清寧
祖孫同堂家門共享天倫
盧橋事變驚動長街短巷
面對外辱豈能忍氣吞聲
全家決意返回湘水彼岸
您和姊弟扶老攜幼登車遠行
* * *
嶽麓招呼遷客歸來
外公撐起病體抒懷和吟
湘蓮潔白圓潤根連著根
出門萬里難忘鄉情
外公緩言慢語與家人告別
安葬故土月形山中
* * *
您為民生研製藥品
抗戰後方仍需擔當重任
教課工友驅除蛀蟲
時局再艱應以團結一心
同仁稱您“星姐”
親暱之名陪伴雲淡風輕
* * *
友人搭橋您與父親信函相識
豎排楷書飽蘸欽慕深情
您親切稱呼父親“潛”
父親熱誠稱呼您“星”
天降緣分得一生知己
風風雨雨宜心心相映
* * *
您在最後時刻撤離藥廠
父親赴獨山等待您的來臨
鐘情相視忘卻往日困苦
展望明天尚能攜手共進
陪送外婆來到陪都重慶
家人團聚長吁短歎不停
* * *
《渡船》出版傳來頭條喜訊
盛大婚禮開啟幸福之門
海濱之城同創新的生活
小樓燈下合奏美妙樂音
暢遊海中猶如僊界洗禮
樂得胖兒留得張張笑影
* * *
重返都城龍氏三代同院
細說琴島祖母緊抱長孫
適逢和順族系生生不息
更有驚喜誕生雙胞千金
父親開辦平凡英俄專修
您關切兒女健壯安生
* * *
時局變幻依然家庭和美
世代書香至親秉禮相應
父親編書友協教授俄語
湖畔拍攝全家歡笑盈盈
您傾心持家湘餚頓頓飄香
樓上庭院處處有條不紊
* * *
您滿懷欣喜幼女誕生
圈椅中的小妹可愛嬌嫩
慶賀父親赴京入職人教
六人笑顏初顯門第之榮
興盛庭院安置全家居住
溫馨和睦圍繞春花秋景
* * *
您友仁近鄰款待遠方來客
院裡屋內洋溢開心的笑聲
您循循善誘期盼幼苗成樹
教誨貼心猶如泉水清純
我少不更事惹出事端
您輕言軟化繁亂彼此相寧
* * *
晚餐後父親帶兒女漫步
歌聲迴蕩嘈雜剛剛停歇的胡同
星光下您教兒女鄉鰩
鄉音親切啟迪幼稚心靈
和樂之家襯托小院平和
古都傳統油然心中生根
* * *
您曾患病動了手術
面對全家探望微笑熱忱
父親操持家務細微有致
猶如您在家裡溫存若春
父母給予生命人生有幸
報得春暉方為心志願景
* * *
父親編著俄語語音教程
贏得社長葉老大力推崇
您主管實驗卓有成效
出席全國會議光臨杭城
西湖橋邊您笑意滿滿
想著兒女心存一派光明
* * *
您關切幼兒園幺女冷暖
托父親送長褲體貼殷殷
父親心急車站撞傷腿住院
阻斷戴冠赴邊的非理處分
父親薪金驟減您變賣首飾細軟
讓父親在家養身兒女求學安心
* * *
世態寒涼家中仍暖意濃濃
您獨力支撐門庭呵護寧和家境
從胡同小院搬至承恩寺宿舍
您內軔外柔和緩相對街鄰
教授稱您是文雅湖湘女士
自始至終您蘊含禮儀家風
* * *
情勢有緩父親重返崗位
拜訪老友縱談甘苦歷程
歡聚京城名館恩承居
父母綻開許久未露笑容
脫身沉鬱的開心時刻
猶如黑夜過後一抹朝晨
* * *
您不顧病痛料理巨細
祖母一直牽掛您的病情
春節合影回報長輩關懷
喜看兒女初長成人
星空之夜父親哼唱“夢幻曲”
獻給您出自內心的尊敬
* * *
您帶我走進歷史長廊
講述漢代驃騎將軍
父親欽慕突進酋巢擒首
改名志霍黃埔教學有功
回望祖先業績理所當然
崎嶇山路尚需長明之燈
* * *
幾經寒暑嫡親情深如初
姑姑受託與兄長促膝交心
姑嫂相握合影於牌樓花壇
呈送祖母了卻牽掛之情
家世悠悠長存敦厚文韻
代代傳承挺立諸姓之林
* * *
您告誡我們兄妹相信未來
莫睬冷嘲篤信心儀前景
年少面迎漫長學識之路
多思才能揭開畫皮求真
哪怕學業僅有點滴進步
您淡淡一笑意在不言中
* * *
酷暑掀起狂流洶湧
您經歷三朝歲月看穿躁動世情
家藏文書信函不准小人窺視
火中化煙決絕而心平
家門記憶隨風逝去
只留傳說游於天地無垠
* * *
您脫身西部荒原磨難
毅然回京直面家榮名聲
無視變亂信守內心至善
哪管閒語竄飛宿舍院中
您和父親給遠方女兒寫信
大愛至深衍化款款叮嚀
* * *
您病重住院平淡如常
寧忍劇痛一聲不吭
女兒輕唱歌謠為您解憂
醫生流淚感歎您的剛韌
您蔑視病魔心靜如水
頑強抵禦它的尋釁
* * *
您的低聲囑咐重於千金
您的微微含笑銘記於心
您的胸內家世風雲歷歷
您的坦然驅散過往浮塵
沒有誰能如此看透生死
沒有誰能如此期盼盛春
* * *
老天有情細聽您的憤慨
星辰好意迎接您的上升
時運多舛有您以柔克暴
父親事成憑您體貼辛勤
家事繁瑣由您妥帖經管
兒女康寧是您心存大任
* * *
多想看見您慈和面容
多想聽見您開朗笑聲
哪怕您和父親來到夢中
極度喜悅將我驚醒
深念多年凝成殷切詩句
難以描畫您不凡的一生
* * *
夜靜時仰望最亮的星
仿佛與您越來越近
情到深處而穿越時空
回望家的怡和情景
星光,聖潔的星光
將我帶入慈愛的永恆
龍起濤寫於2020.12.15
改於2021.6.24
註:(1)章士釗1930年(庚午)於“橘弈廬稿敘”(《海芥集》之章序)寫道:“湘潭王豫恂先生熾昌即是,科舉獲隽者也,名字文章當時炤燿士林,吾何能忘,今忽忽三十五年矣。
(2)外公王熾昌著作《甕葉集 劫餘枯禪偈合刊》與《海芥集》,國家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收藏。
(3)我國首部檢察專著《檢察制度詳考》,即由日本岡田朝太郎等四位法學博士口授,徐謙鑒定,外公王熾昌、張智遠、王樞等三位檢察官筆述,檢察制度研究會中華民國元年八月(1912年8月)印製,32開豎排,共4編,298頁13萬餘字。
(4)“父親在滿清末年即反對婦女纏足男子蓄發。主張男女平等,所以我們姊妹兄弟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我六歲入小學(女師附小),高二(高小)時跳了一班考入中學(女師附中)。那時高中分文理科,我入了理科,對於化學頗有興趣,高中畢業乃決定考化學系。”—《王耀球自傳》
(5)母親1929年考入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化學系,1933年畢業。
(6)1933年母親進入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進行有關實驗,如乾性油之研究,制硫所用觸媒之研究,井陘汽油提煉及衍揚之試製等,及其他分析化驗工作;母親撰寫的工作報告刊載於《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報告叢刊》一卷五號;二卷二號、四號、五號。
(6)外公原籍湖南湘潭,盛產湘蓮,以“寸三蓮”品質最好。
(7)1938年母親任職湖南省衛生試驗所,因戰線逼近,隨省府遷沅陵、耒陽,後調入省衛生處任技師;1941年成立湖南省製藥廠,母親任技師兼製造課長;藥廠設備較全,生產藥品種類很多。
(8)藥廠總技師劉某貪污成性,私生活不檢點,母親和藥廠同事與之進行鬥爭,把他趕出了廠門。
(9)經廠長鄧一韙(與父親是二十年代長沙雅禮大學不同專業的同學)搭橋,母親與父親龍志霍建立通信聯繫,相識相知相悅相合;後來,父母將當年的信函裝訂成冊保存,我曾看到那豎排紅格的信函寫滿工工整整的楷書,感慨至極。
(10)1944年6月,戰況愈加危急,母親托朋友護送外婆到貴陽,母親最后时刻才撤離製藥廠,母親父親在獨山會面;之後,父母與外婆住在贵阳,父親在湘雅医学院教英文和国文,母親在贵州省卫生实验所任化验技师。1945年1月,赴重慶。
(11)父親母親於1945年12月13日在重慶舉辦婚禮,並與親友合影,以此表達對南京的深深懷念,期盼都城浴火重生,春意永存。
(12)父親編著的《渡船 — 英文動詞研究》於1945年3月初版,《渡船練習答案》於1945年4月初版;開明書店遷臺,原版刊印;至1993年,四十八年中《渡船》再版十五次;至1988年,四十三年中《答案》再版十六次。
2002年,臺北輔仁大學曾淳美教授將《渡船》列為英文專業參考書。
母親不止一次告誡我們兄妹,父親編著《渡船》,花費了半生心血。讓我們將此事銘記於心。
(13)父親1930年至1938年,在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中校軍銜,因同名者多,父親將姓名龍潛改為龍志霍,志向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1935年父親升任上校,任命為空軍入伍生營政治主任教官,主管空軍學員為期半年的政治訓練,自1933年至1937年共訓導第四期至第十期空軍學員2000餘名,其中空軍軍官學校畢業907名,與日機鏖戰殉國270名。
(14)1946年,父親母親在青島輕紡公司任職,住金口一路20號二層小樓一層;1947年11月回南京,與祖父祖母和兄妹等龍氏三代住在一起;後搬家至大豐富巷33號,並在日星閣開辦“平凡英俄語專修班”;1950年任南京中蘇友協俄文學校教員;1953年父親調人民教育出版社任俄文編輯,參與編印我國第一套中學俄文課本工作,隨即全家搬至北京興盛胡同3號,1962年搬至承恩寺7號宿舍大院二樓(後改為承恩胡同2號)。
(15)父親編著《俄語語音教程及其教學法》,葉聖陶先生大為讚賞:“有一事最可欣,龍志霍寫成俄語讀音研究之稿,余決定為之出版,供俄語教師參考。渠之研究注重中國人讀俄語之音,並顧及我國各地區之人。編列若干供練習之單字,單字之後按發音之難易為次,學生能正確讀出此若干單字,即於發音無大問題矣。龍之研究精神,可於其治英文文法知之,預料此稿必能精到。蘇聯人不能編如此之稿,我國人亦未有編者。或可成為共譽之作,非臆斷也。《葉聖陶文集》(二十三)第一章(四)”
《俄語語音教程及其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11月出版。
(16)母親1957年任北京市油漆廠技術員,1959年赴杭州參加全國專業會議,1963年退休。
(17)五十年代,父親取《易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之意,改名龍在田。父親編著《中級俄文選》,中華書局1954年10月初版,1956年2月再版。
母親(後排中)於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化學系畢業,與同窗在中國照相館合影 1933年
母親任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35年
母親任湖南製藥廠技師兼製造課課長 1943年 湖南耒陽
父母通信互贈照片,父親任成都光華大學英文教授 1943年
父母婚禮照 1945年 重慶
龍氏家門抗戰勝利後合影 1945年 重慶
父母在青島海濱留影 1946年
父母在青島金口一路20號屋內留影 1946年
父母與我合影 1947年 青島
全家合影 1949年 南京
全家合影 1954年 北京
龍氏三代北京合影 1957年 中山公園
全家合影 1964年 北京
龍家子孫合影 2000年 北京
龍氏三代北京合影 2000年
王氏後裔北京合影 2003年
龍家子孫三代北京合影 2013年
父母之孫婚紗照 2020年 北京
父母之孫婚禮合影 2021年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