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31)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对联例话

(31)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9年第11期)

在对联创作中,排比与层递是经常使用的两种制联技巧,特别是在一些长联中更是多见。“排比”注重词语的形式排列,“层递”注重词语的意思递进,其作用大多是为了铺排叙事,以求内容丰富与深刻。

一、对联中的“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短句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至少要有三项才能构成排比,排比的词语可以位于联首、联中或联末。由于排比需要一气呵成,运用排比通常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不会在上下联之间贯通。长联中常有排比,但这不是说短联就不能运用排比,下面就是一副全部运用排比的格言短联: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用八个字构成四项排比:上联讲做人的思想方法和自我修养,不要主观固执,不要夹杂个人成见;下联讲为人的治学之道,就如同加工玉器一样,要用心切磋打磨。当然,短联的排比也不一定都要贯通全联,也有在短联内部局部运用排比的,例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联:

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这副对联只在上下联的后半部分各自运用三项排比,“一花一佛一世界”和“三摩三藐三菩提”各自只有一气呵成的七个字,排比的运用更为紧凑。

对联中的排比必须是上下联相对应处同时运用,这样才显得容量大、概括力强,因此那些用于概括、罗列、追忆等性质的对联,多用排比手法。排比的各项内容可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也可以字数不等、句式参差,但各项排比的语法结构和表达语气却必须一致,也就是说,不能用偏正结构跟动宾结构构成排比,也不能用陈述语气跟疑问语气构成排比,这些个道理撰联者理应遵循。下面举一些在这方面可供理解参考的运用排比手法的对联:

(1)武汉东湖联: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此联上下联前半部分各三项排比,均字数相等、句式整齐。

(2)昆明西山飞云阁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今古游人,谁领略万千景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乌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此联上下联前半部分各四项排比,字数不等、句式参差。联中的“城廓村落如画”、“花乌林壑有情”,从意义、口气、结构和标志词(如、有)来看,都是排比中的一项。

(3)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写景,天下奇观,历历在目。下联论文,古今奇书,皆藏我胸。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联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前八项均由三字句构成,最后一项扩展为四字句,九连环环环相扣,节奏紧凑,音调铿锵,气势宏大,回环跌宕。

在一些长联中可由一个字词或一个短语引领一组排比句,也可以借助总分或因果关系来构成排比,下面再举一些在这方面可供理解参考的运用排比手法的对联:

(4)杭州灵隐寺联:

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润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上下联的后半部分各含有四项四字排比,上联的“依旧”下联的“试看”就是用在排比句前的领字。

(5)李联芳题武昌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江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作者利用排比将武汉三镇的主要胜迹囊括无余,上联用一个“看”字,下联用一个“望”字,分别将四项排比领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层次井然。

(6)福州王叔兰题赠梁章钜七十寿辰联: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作,千秋大业擅名山。

上下联先分别排列六项四字排比,然后再用两个短句总说,构成“分—总”的表达结构。

(7)窦垿撰、何绍基书湖南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下联分别先用“一楼何奇”、“诸君试看”总说,引出四个七字排比和四个二字排比,然后再用两个短句总说,构成“总—分—总”的表达结构,一丝不乱。

二、对联中的“层递”

上文介绍的排比手法,往往要注意内容之间的排列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空间方位为序,或以事物的主次轻重等属性为序,如果排比句式在按序排列之后,可以显现出大小、多少、高低、轻重、先后、远近等不同程度的逐层递升或者递降的意义,那么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层递”。例如下面一副即兴联:

蚕做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

兔生毫,毫扎笔,写成锦绣文章。

据《解人颐》一书记载,吴文之幼时,客至其家,见其正在养蚕,随出了上联,要其对出下联。吴文之看了看书案上的毛笔,随即对出下联。像这样的联语因果相续,层层递进,既是字面上的顶针也是语意上的层递。

对联中的层递,无论是用以叙述描摹,还是用以抒情议论,由于其能够层层递接,层层深入,因而能引人入胜,增强感染效果。此法可大别为递升与递降两类: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层递为递升的层递,反之则为递降的层递,当然也还有兼具递升递降的混合形式的层递。下面再分别略举几例:

其一,递升的层递

(1)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道观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联本为集句联(出自《老子》),其所用手法除集句外兼有层递色彩。

(2)陶行知为晓庄师范学校题联:

认请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

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作者从事物最初层次着笔,不断向中高层次递进,为人们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立意巧妙,层递清晰。

其二,递降的层递

(1)清末抨击时弊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此联为清末文人面对官府的层层盘剥撰写的对联,其递降的层递手法娴熟,又兼具顶针词格之妙,可谓形象生动、意蕴深刻。

(2)民国初年嘲讽贪官生日敛财联:

大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粱未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相传民国初年,有个贪官借生日向百姓摊派钱财,当地一秀才撰此联以嘲之,上联言官贪,下联言民苦,层层递降,入木三分。

其三,混合的层递

(1)数字层递联:

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此联将递升与阶降两种手法同时运用,上联“万千百十”数字递降,下联“一二三四”数字递升。

(2)俞樾贺孙陛云探花及第联:

念老夫毕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

看吾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乡试第二,会试第三。

俞樾的孙子俞陛云(俞平伯之父)考中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俞樾撰此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上联言自己藏书、读书、著书(递升)万卷、千卷、百卷(递降),下联赞孙辈县试、乡试、会试(递升)第一、第二、第三(递降)连连高中。

相关链接:

  对联例话(28)对联中的衬托与借代

对联例话(29)对联中的设问与反问

对联例话(30)对联中的对反与对称

(0)

相关推荐

  • 【索微探赜】“自对”谭概(下)(文后有彩蛋)

    索微探赜 第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编者按 陆伟廉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授予的首批"联坛十老"之一.本 ...

  • 对联例话(49):对联中的古今对与绝对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23期) 对联中的古今对和绝对其实是从不同角度说的相类似的联语现象. 所谓"古今对",其实就是前人的某个绝妙出句在当时未能得 ...

  • 对联例话(47):对联中的缺隐、续填与借改

    (47) 对联中的缺隐.续填与借改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9期) 缺隐.续填与借改,这三种手法在对联中的应用,都是为了达意的某种需要,致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 ...

  • 对联例话(46):对联中的摹状、拟声与绘色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1581篇原创文章 本文约285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对联例话 (46) 对联中的摹状.拟声与绘色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7期) 摹状.拟声与绘色 ...

  • 对联例话(44):对联中的方位与数字

    本文约4600字,阅读约需要9分钟 对联例话 (44) 对联中的方位与数字 朱英贵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3期) 南对北,东对西,前后对高低,此为方位对:一对二,百 ...

  • 对联例话(45)对联中的换序与置换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5期) 对联创作中的换序与置换手法,都是借助"换"的技巧来达到机智幽默的修辞效果. 一.对联中的"换序" ...

  • 对联例话(43)对联中的用典与列品

    朱英贵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1期) 典故一词,一般是指在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创作对联也可以运用典故,这种手法就叫"用典". ...

  • 对联例话(42)对联中的婉曲与制谜

    对联例话 (42) 对联中的婉曲与制谜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9期) 对联创作中的婉曲与制谜这两种手法,都是出于故意隐讳真意的动机来制作巧联与趣联.为了使对联能表达某 ...

  • 对联例话(41)对联中的同音与绕口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7期) 对联创作中的同音手法与绕口手法,都是利用文字音同音近的特点来制作巧联与趣联,其实"同音"是手段,"绕口&q ...

  • 对联例话(40)对联中的虚字与联绵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5期) 对联创作中的虚字手法与联绵手法,都是讲究虚实相生的制联方法,用这两种方法创作的对联可以分别称为"虚字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