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福音,北大教授建议,启动二次房改,未来方向是兴建安居房
多年来,房地产实际上是在波浪式前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刚开始时,更侧重市场化推广和普及,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沉浸在福利分房中,无法接受去市场买房的变化。那个时代,只要你买房,啥都好说,给你各种政策福利的优惠。
然而时过境迁,万事就怕过,加杠杆被利用到了极致,房地产自身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投资属性被过分放大,导致房子成了有钱人炒作的游戏,甚至发展到人人都想炒房的地步。
大家也不管购房者买不买得起,反正赚钱是他们的唯一,结果就是很多人根本就买不起房,而且越买不起越没钱,越有钱越买,所以,真正需要房子真的没房,反倒是越炒房越有钱。
终于,这一切在2016年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后得到了扭转,一切的政策也都围绕打击炒房和加大住房供给而展开。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曾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租和购极端不平衡,租购并举最需要的是金融支持,如果没有个贷根本就没有第一次房改。在她看来,租购并举是又一次房改。现在谈租购并举,在新房高压下,租房这一块需要放松。也需要金融支持,应该合理引导租金的走向
总之,需要体现出当前房地产改革的方向,那就是一定保证居住需求才是根本。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梦。
实际上,之前深圳的举动已经给全国做了一个示范。深圳再次走在时代的前列,改革的前锋,根据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深圳市场商品住房,将仅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而其余60%将由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三部分组成,这场被外界称为第二次房改的新政,最终将深圳有限的土地资源,确定在了发展百姓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上。
所以,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而百姓的居住问题一定是第一位的。
近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对“二次房改”的激励作用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预计,未来10年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每年直接投资可以达到10万亿元,每年新增直接投资、配套投资以及产业联动效应,可以托住未来10年经济增长下限。“形成新增固定资本预计达到4-5万亿元的规模”。
北大国发院长聘副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建国提出“大规模建设安居房,启动二次房改”的建议。针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套均面积50平米,套均投资100万,每年直接投资10万亿,在短期内可快速促进经济复苏,中期可保证10-15年每年5%以上的高质量经济增长,长期可改善社会综合治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也认为,启动二次房改在短期及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整个中国经济中速增长、高质量发展,都能起一个托底的作用。二次房改的核心是解决新市民、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我认为,专家们提出为新市民解决住房问题是好事,但希望别跑偏了。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都不容忽视。但不能因为城市居民现在没钱了就转向了农民工,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样不能忽略。这些年,的确农民工挣钱多了,日子好了,但是如果就盯向了他们的钱包那可不好。
一定要把初衷定好了,是因为新市民或农民工需要住房,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就他们还有钱。
当然,城市居民或新市民住房需求是客观的,他们也愿意在城里安居乐业,但是应该去通过一定的政策优惠导向,让他们自发的愿意去买房,这才是真正的帮助他们。最好不要重复原来城里买房那一套思路。
总之,这次改革势在必行,城市居民也好,农民工也罢,最终解决住房问题是必然的。作为安居工程去做也是利好他们的,完全靠市场是肯定不行。所以,多条腿走路,市场化和保障并行,城市底层百姓或新市民都得靠保障,因为完全通过市场买房几乎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