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也要懂点哲学?看看这位创始人如何用三招“升级打怪”
巨建华说,所有的跳槽和选择都是“遵循初心,适志而已”, 这听起来有些佛系。
以下内容根据巨建华在庆典活动现场演讲整理,有部分删减:
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我已经工作 17 年了,2002 年左右在海虹控股、慧聪等当时的“BAT”级别的公司打工,之后加入火币网、小赢科技等创业公司进行创业,最后创建了 Bluehelix。目前火币网已经成为百亿级别公司,小赢科技将于 9 月份在纽交所 IPO。开始工作时,我从最基础的程序员做起,之后成为部门经理,然后是 CTO,后来参与创业公司,再到自己创业,一路走得非常顺利,这中间的经历和多数技术人很相似,也十分值得大家借鉴。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除了在公司负责相应的业务外,我业余还在 CSDN 俱乐部和 InfoQ 写过文章,也在 QCon 和 ARchSummit 做过讲师,技术社区经历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下面,我将从自身作为普通的技术人员出发,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在学习方面,巨建华不仅仅指技术上的学习,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技术之外的成长:
在学习上,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混沌大学创新研习社的李善友,他从 HR 到了门户时代的总编,在当时总编就意味着是 CEO 了。李善友的学习成长速度非常快,他从酷六出来后,建立了创新研习社,开了一些课程,我跟着课程上课,在课堂上会发现他有极深的思想深度,那时候给大家分享的课程内容非常经典。后来通过创新研习社,了解到了东岳学习坊,李善友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来自王东岳,王东岳是一名医学研究生,在终南山隐居多年的隐士,对人类目前整体的知识都有非常全面深刻的理解,我跟着他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东西方哲学。另外在吴声场景实验室的造物学和王昱全的科技训练营也有不错的收获。
但是真正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是,当时有一段时间,和新的合作合伴一起创业,因为自身的不足和团队的磨合,让我拥有了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面对当时非常复杂的大环境和管理理念不同的 PK 时,让我感觉非常煎熬。那时候开始,我就从内心拷问自己为什么要经历和忍受这样的环境,我坚持的意义是什么。当时就像傻子一样,完全没有去考虑过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在那样的环境逼迫下,就开始思考关于自己和生命的意义,开始关注技术外面的东西,人都是在经历的过程中去改变,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只能借助于书本,以至于我现在的阅读量非常大,我能一边阅读一边通过工作中的感悟和思考来提高自身的成长。
后来工作久了,通讯录里加了越来越多的人,我把这些人组了差不多两百多人的一个群,在现在看来都是一些老互联网的时代人。和这些人打交道,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技术之外的东西,虽然现在群也不怎么活跃了,但这些人曾经也给过我很多的帮助,这些都是由社交给我带来的好处。
后来由于在管理中,和下属、应聘者交流接触非常多,这时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从毕业到工作很久,是没有任何改变的。这种认知能力不在于学历的高低,也不在于人是聪明还是笨,而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
这其中有些一些哲学的意味,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从来不会被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其实也没有办法通过课程教授。比如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教会一个人骑自行车,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体会才能理解。这个世界不同的认知能力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一个人的获取认知能力的动力,来自于他开始去了解自我,开始去思考存在于世间的意义,以及有没有做过关于自我对于世界的探索。这是认知能力的分水岭,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被事情推着走,一生都没有什么变化,对探索这个世界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去了解自己,那他的认知能力也不会因为时间的增长有什么变化。而有一些人,他在开始去思考关于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并且不断地积累和深入观察对事情的观点,不断地去总结学习,这样的人的认知能力一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个人思想和能力的飞跃。
有一句话说得其实很有道理,“如果你不觉得去年的自己是一个傻子,那你现在就是一个傻子”。你每次回过头看自己做的事情,会发现原来的想法是有不足的地方。
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关注,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我有几个观点:
首先要去“认识自己”,我们忙于工作、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事物,没有真正地了解过终级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看起来很“没用”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甚至是思想本质。当你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切的思想,一切的行为模式就像动物,完全通过本能或情绪在控制着你做各种决策,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当你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提升。当你尝试想要认识自己时,发现你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考。而思考这些事情,会让你的思维变得非常宏大,不再狭隘。
其次是“坦然面对你和世界的关系”。有一些事情我们认为是命运在主导,比如你的员工或者朋友,他们在选择过程中做出了让你难以想象的决定,我觉得这就是被命运那条线牵着。当你能察觉到“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就能更坦然地用旁观者角度去看待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当你想要学习新的知识时,就能够从更大的视野看待这个知识的本质,能更好的理解它。
随后,这一系列的想法,最终都会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事情有一定的认知之后,就会具备该认知水平所产生的价值观,通过你的价值观决定了行为和选择,决定了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去什么样的公司,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这一系列都跟价值观有关。最终,这些价值观会决定你未来的命运。当然,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价值观都没有对错。
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可持续性的价值观,不管是对你的技术、领域知识还是周围人,都能够让过去的资源形成连结,持续帮助一个人在社会上去获得进步,这个非常重要。
如果你想要实现这样的可能性,那么就必须做到足够好,你做的事情和产出,都需要得到这些人的认可,让大家在长时间内还愿意跟你产生连结。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也是在对我影响比较大的部分。
最后,回到初心,这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在建立基础的时候,都没想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价值观、取舍等等,这一切的选择都无从谈起。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都会做出看起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给别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很不一致。而自己也会陷入到困境之中,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做对了。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想开除一个员工,如果没有最初的观点、价值观和初心支撑你,你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所以初心这件事非常重要的,什么时候能够形成,人就会不断成长。
而对于我来说,我的初心就是“适志而已”。
我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会遵从一个原则,那就是做的选择是有成长,未来是充满想象力的。
之前我在做一个决定,那就是到底选择阿里巴巴还是小赢科技。当时我的想法是,哪家公司能够给我获得最大的回报。随后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大多数人都走的路我就不要走了,最后也不是强迫自己非要做什么对的选择,而是适志就好。
这怎么理解呢?就是比如有些人就是不喜欢看书,如果非要强迫自己去改变,去喜欢上看书,那么这个过程会很煎熬。相反,如果这个人天生就喜欢看书,那么自己做这个选择就不会有强迫感,会感觉很舒服,很自然。
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做选择的时候不会费太多的心思。比如去了一家不适志的大公司,不能适应大 boss,我就会感觉很煎熬。因为你过去之后,要和老板、下属处理好关系,还要为微不足道的业绩做汇报。
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别人看起来也许会觉得很辛苦,但实际上,自己会觉得很开心、舒适。相对于选择了不是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一旦面临辛苦的情况,就会每天都在承受煎熬,这不仅仅是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还很难获得成功。
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编辑 | Rainie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