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古意的唯一途径

历史与未来,这两个人类一直不好用过于直观的方式进行描述的领域,用图画来表现的时候,天然地有一种随着画笔自由涂抹与勾勒而来的方便;尽管往往与过去的实存与未来的真相经常有着大小不一的距离,但是对现代人的阅读而言,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神游自己有限的人生不可能触及的领域的上佳方式了。幻想题材的作品在画面中有一种随着人们的想象而来的随意,历史题材的东西虽然不能像幻想那样随意,但是在有一定的历史的文物根据的前提下,有古人的服饰家具与房屋建筑之类的考古证据的前提下,其表现力反而会更其逼真。在诸多画种中,连环画作为一种讲述连续故事的通俗画,在这样表现未来与过去的领域里,其功能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从连环画的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题材的连环画实际上是连环画题材选择上最为传统最为本源的一种。

广义的连环画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在洞穴上凿刻的岩画。这些原始的画面大多是猎食后的纪念,显示着原始人类用画面来将生活中的事件与场面表述出来的本能。从保存下来的壁画、岩画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些更大量的未保存下来的画在地上或树上的画,可以体会到他们实际上已经有了一种将发生的事情用连续的画面进行记录的原始需要。这似乎可以标志为连环画产生的最基本的动力。后世,在敦煌石窟中保存下来的宗教绘画中,在古人的棺材上,在坟墓的墙壁上。也多有类似的连续故事画面,或者是描绘人类活动的连续场面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都已经被认定为有连环画性质的绘画作品了,而古画中那些或多或少地有连续情节的作品,古代木刻本的绣像小说中的多画幅的插图,也都显示了一种连环画的萌芽状态。这些萌芽状态的连环画自然是以他们被创作的当时或更早的生活与观念绘制的,属于“古典题材”无疑。

到了近代,有了工业化的印刷机械与制版技术以后,有了市民社会的市场空间以后,狭义的连环画,也就是标准意义的连环画才真正出现。“印刷成册”可以说是连环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连环画这种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成册”本身也是她的形式因素之一,缺少了这一形式因素实际就不是标准意义上的连环画。从这一点说,民国初年连环画成册确实可以称为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的诞生。

清朝末年,在画报出现前后,现代史上的连环画作品便开始出现了。而画报这种杂志形式的画册,对连环画的诞生发展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1886年上海《申报·时报》出了一个新闻画刊,将当天的新闻画成连续的图画,随报附送。这几乎可以说是近代连环画最早的形式了。《海上花列传》和《增广名花月影大观》(可能还有更早一点的《名花月影大观》)均出现在1894年前后。《海上花列传》原文刊登在1892年花也怜侬(韩子云)创办的文学刊物《海上奇书》上,作者也就是创办人自己。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增广名花月影大观》出版于光绪甲午年,也就是1894年。全书分上下两册,大小均如后来通行的连环画。内容又分文字介绍和图画留影两部分。绘者为《点石斋画报》的创办人吴友如先生,采用的画法也是石印。主要是介绍一些时尚性的东西,如望远镜,手风琴,电灯和新潮服装。它虽不是照片,但写实的画风却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的影子。

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朱芝轩画的连环画《三国志》,用原著回目当文字说明,有200多幅,石印画法。后来在民间兴起的称谓“连环画”、“小人书”、“菩萨书”(浙江)、“牙牙书”(汉口)、“公仔书”(南洋)大约都是连环画兴起之后在各地叫开的,但是最早使用“连环图画”这一名称的据最新的发现是1905年前后出版的《新玉堂春》。此书长和宽各为12。5厘米,64开,20册,每册20多幅,一共400多幅。封面均是红纸印刷,有“连环图画”的字样。玉堂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妓女苏三(玉堂春)被诬杀人,恰遇旧相好王金龙。当了大官的王终于为其平反了冤案。《新玉堂春》在内容上严格遵守着这样的结构,在画法上则采用清末木版年画的风格样式,上为文字,下为图画,与绣像类。人物身上均注明姓名,对白也十分简洁。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也(一说这是第一次)使用了“连环图画”的名称。

总之,对于连环画来说,近代之前的一切,都还是起源阶段的东西;当然,那并不是特定意义上的连环画的起源,它是人类绘画甚至是文字艺术文化的泛义的源起。到了近代狭义的连环画才真正诞生。这种“诞生”固然有工业社会到来、印刷技术进步的因素,有画报这种西式杂志的催化剂作用,而从中国传统中去寻找的话,就会发现狭义的连环画实际上是从插图里脱胎而出的。

所谓插图,是古代绣像小说的一种传统。而古代绣像小说的题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古的,说的都是古代名著、才子佳人、英雄传奇和武侠故事。也就是说插图和源于插图的连环画天然地就是以描绘古代的故事与古代的人物为自己的元初的题材本份的。实际上后来的人对前人的所有的有形的想象,可以凝固下来的想象也都在这种插图与连环画之中了。我们从狭义的连环画诞生之初的绝大多数内容和选题上,也都可以看到这种古典题材占据几乎全部连环画画面的状态。而即使其中有一部分当时的现代题材的东西,在后世看来也都已经变成辣椒历史,形成了连环画在另一种意义上的记录现实也同时是讲述历史的历史记载功能,也就大可以纳入广义的历史题材的范畴之中了。

连环画的出现,让人们对于过去的人物与故事,对于过去的建筑与生活,似乎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为贴近最为逼真的表现手法与阅读文本;连环画像是一扇时间之门,只要打开,就能让读者回到既往的时光里,既让自己置身与过去,又能隔岸观火式地目睹曾经的一切。古典题材的连环画成了现代人复原古意的一种途径,一种在相当长的影视还没有发达起来的历史时期里,都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

比之孩子们围绕着善言的老人或者乡间说书人身边,瞪大了眼睛倾听他们口耳相传的那种“讲古”,连环画具有图文并茂的生动,还有没有时间与地点限制的方便,甫一出现很快就赢得了为数众多的读者,相应地更加促进了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而早期的连环画几乎全部都是历史题材,完全继承了民间说书人讲古代故事讲古代人物的“讲古”传统。即便后来连环画的题材逐渐多样化起来以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历史题材的联欢也依旧占据着连环画选题中最重要最正宗位置。而也正是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产生过最深远的影响。

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国内的广泛普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孙权、曹操等等人物形象在男女老少的广大读者中的耳熟能详,至少在连环画《三国演义》出版以后的几代人之中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归功于连环画《三国演义》。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水浒》、《西游记》和《红楼梦》的连环画出版发行与阅读接受的现象中。这还是一些文字文本比较好读的古典名著,那些稍微生僻些的作品,就更倚重相应的连环画作品来进行文化普及的工作了。比如《封神演义》,比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甚至《二十四史》、《民国演义》、《三十六计》、《成语故事》,等等;很多古代戏曲,都有连环画的画本故事,比如《生死牌》、《梁山泊与祝英台》、《团圆之后》、《打渔杀家》、《西厢记》,等等;还有很多古代传说与童话故事,也是连环画使它们空前活跃与被最大程度地广泛接受起来,《女娲补天》、《白蛇传》、《钓鱼郎和龙女》、《杜鹃和杜娟花》、《八哥》、《鳝鱼送粮》、《阿诗玛》,等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事实上,在整个中国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过程中,古代题材都是蔚为大观的;笼统地说,几乎所有的古代题材都已经入过画,都被连环画表现过了,有的甚至是多种版本的表现。与此同时,古典题材的连环画,也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最为集中也最受读者欢迎的一种。至今在收藏界,专门收藏古典题材连环画的人也还是大有人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