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岭南鱼:【寒来无处寄寒衣】(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寒衣节

农历庚子年十月一日

2020.11.15

寒来无处寄寒衣

文/岭南鱼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初冬,天气渐寒,夜露渐重,叶落枝稀,草木荒凉,寒衣节在北风呼啸中临近。这是父亲走后的第一个寒衣节,我却无法寄寒衣冥币与家尊,想来女儿远嫁,也是一种不孝。

父亲于去年腊月因病去世,他走时,只有姐姐在跟前。他在医院住院时虽头脑清晰,但已不能言语,我们无法知道他的想法,也无法体会他的病痛。父亲当兵出身,身体一向健壮,虽在晚年得过脑梗,摔过两次跤,但我一直以为父亲无论生多大的病,最终还是能回到我们的那个家,等我们回去看他。然而这一次,他终究未能挺过这次病痛的折磨而永远离开了我们。

当我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走了的时候,我异常冷静地向领导请了假,给我和妹妹定了机票,并收拾好行李赶往机场,于当晚一点多到家。从听到父亲走的那一刻起到当晚开棺见父亲最后一面,我虽心中悲痛,却有泪哭不出来。别人说我离家太久,与父亲感情疏淡,我不想辩驳。

父亲走得很安详,如睡着了一样。父亲的灵柩停在堂屋里,守夜的时候我紧紧盯着灵柩下面的那个长明灯,希望那灯长亮不灭,以免父亲去往阴间的路上黑灯瞎火,过奈何桥的时候害怕。盯着那灯看的时候,父亲在医院那痛苦得不能言语的神情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一直思索,我们对父亲的治疗方式是否合适,如果换一种方式,父亲是不是不会走。我也一直在思考,父亲的一生是又是怎样的一生?

父亲一生谨言慎行,为人忠厚老实,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与人争斗。父亲1945年生于秦岭深处的农村,兄弟姊妹众多,因家贫自十几岁就外出当兵,受过很多苦,也受过很多磨难,但他从来不说。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除春节回来住几天外,几乎长年不在家。直到我上初三,父亲才从外地调回县城工作,印象中父亲像一头老黄牛一样,每次回来不是地里就是家里,一丝不闲地默默劳作着,他会给我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但很少与我们交流。我们姊妹四个长大后,又各奔东西,很少与父亲在一起,即使偶尔回去,也如客人般稍作停留便离开了。他从未要求我们常回去看他,也未要求我们在家多做停留,那个家就像是我们不常去住的旅馆,只是在我们的心流浪累了,偶尔回去歇个脚。父亲的一生起起落落,前半生工作轻松、收入稳定,晚景却不尽人意。父亲的一生对于我来着,就像谜一样,他这一走,再也无人知道谜底。

母亲说父亲一生恋家,舍不得离开我们那个山沟沟,于是将父亲的墓地选在了我家的后山上,站在院门口就能看见父亲的墓地。也许是父亲的墓地离得近,走几步就到了,我至今都未觉得父亲已离世。

假期把母亲接来后,我常问母亲了解父亲吗?母亲不言语。但从母亲偶尔的谈话中,我能体会到父亲的孤独。因为奶奶和爷爷从心痛三叔到心痛四叔,从四叔到大伯,心里从未想过父亲。尽管父亲当时已以己之力尽量帮助爷爷、奶奶及家里其他人,但仍不能得到爷爷、奶奶的关爱与认可,尽管这让母亲至今仍在唠叨父亲当年不顾我们的难处而仍向着爷爷奶奶他们可以看出,父亲当时有多难。

我上高中时,父亲因妹妹超生而被开除公职(这时妹妹已上小学),自此父亲的言语更少了。那时,我上高中,弟弟上中专,妹妹上小学,正是家里最缺钱的时候,父亲却失去了工作,在这之前,家里的钱已被计划生育的人划拉干净。于是,母亲与父亲做起了小买卖,迫于经济压力,母亲与父亲有了更多的争吵。大部时间是母亲一人在那里唠叨,父亲默不作声地在那儿该干啥干啥。

再后来我们都离开了家,并在外面安了家,我们多次让父亲和母亲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他最后一次摔跤后,再也不能独立站起来,就这样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去年冬天的一次感冒,让他彻底离开了我们。

也许父亲就是以这种不言语的方式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努力地抚养他的儿女成人,尽力地照顾他的亲人,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处理他个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的压力让他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独。尽管最后家里生活改善了,可生活让他习惯了不向任何人吐露心声。

父亲活在时,历经苦难,没享多少福,本想在这百花凋零,寒风萧瑟,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的日子,给父亲准备些冥币和寒衣寄去,可考虑到父亲远在千里之外,腿脚不便,又怕他收不到寒衣冥币而焦急,如果有个闪失,以他那万事不求人的性格,谁来照顾?万一被孤魂野鬼抢了去,父亲生前又不好与人斗,这让他如何是好?

严寒已来,我却无处寄寒衣于父亲,想来也是伤神。好在母亲在身边,趁她还愿意在异地他乡与女儿一起生活,我尽力让母亲享享福、高兴高兴,以减少父亲对母亲的担心与挂念。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作者简介

鱼鸿:笔名:鱼儿姐姐,岭南鱼,《三秦文学》平台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胶东文学》《烟台晚报》《烟台散文》《福山文学》《商洛作家》等。

三秦文学团队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