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篆容易识篆难| 教你怎样学认篆字?

这里,我们把不识篆字或认识篆字不多的人称作普通人,以别于精通篆字的专家学者。普通人学认篆体字要求不高,只要能掌握康熙字典所提供的部首,认得常见篆字即可。我是普通人,我想就普通人如何学认篆字说点浅见。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起源于秦始皇时统一起来的汉字(篆字)。比较一下后,也许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系。其实,前者是从后者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而形式的,是一步一步地简化而来的。虽说篆字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但也不能说它现在已经毫无用处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大量文献就是用篆字写的。你想,如果考古专家不识篆字,那他们怎么能阅读古代文献,从而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并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呢?另外,直到现在,人们使用的图章也常常刻成篆字。如果你能从篆字直接认出图章是谁的,不也是一种能力吗?如果你参观展览时,看到一幅画作非常好,想了解是谁的作品时,一看署名处只有篆字图章,认不出,岂不扫兴?

  有人说,“习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体会。但我们最需要的偏偏就是“识篆”。识篆难,但也不是不能识。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是—脉相承的,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其中部分篆字直到今天都没大变化,而那些变化大的多数汉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和现代汉字一样,篆字也是由一个或几个部件(部首)构成的。如果能花点时间弄清并掌握常用篆字的部首与今日汉字部首之间的对应规律,那一定会对尽快认识篆字有不小的帮助的。篆字与真体字(也称正体字)有较多的对应规律。简体字是由真体字简化而来,因此篆字和简体字部首之间也有些对应规律。但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真体字相距甚远,是不能用部首对应规律来加以识别的。还有些篆字原本与真体字是有对应关系的,但由于真体字简化后,该篆字与对应简体字也会变得相距甚远,于是也不能用部首对应规律来加以识别。

  另外,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汉字,是将真体字(也称正体字)中较繁的字简化了,其它的没变。在简化字中,有的部首与篆字有对应关系,有的则没有。例如简体字“驭”、“绶”、“设”中的部件“又”和繁体字中对应部件相同,没简化,这些简体字中的部件“又”与篆字有对应关系。而简体字“对”、“鸡”、“汉”、“欢”、“凤”中的部件“又”是由繁体字中不同的部件简化而来的,是“多对一”,这些简体字中的部件“又”却又与篆字没有统一的对应规律。

  大多数人只熟悉简体字,至于它是由什么繁体字简化而来并不知道。这对于学认篆字来说,困难是会大一些。我在附录一中,列出了部分常见简化字部首与篆字的对应关系,也许能减轻你学认篆字的困难。

——————————————————

怎样学认篆字?

——————————————————

  怎样学认篆字?各人有各人的体会。以下就是我的体会:

  第一,学认篆字要有所本。五十多年前,我初中时学刻篆字图章,靠的就是一本四体千字文。如今,谁要是想学认篆字,不妨买一本真篆对照千字文或真草隶篆四体千字文。有了它,翻阅方便,携带轻便。

  第二,如前所说,先弄清并掌握篆字部首与今日汉字部首之间的对应规律。本人利用《康熙字典》弄了一个部首篆真对照表(见附录一)。熟悉了对应规律后,再利用附录二,考考自己能不能看着篆字部首,想得出它所对应的真体字或简体字的部首。

  第三,辨似。即将篆体相近(如部件“支”和“攵”)或真体相近(如“未”和“朱”)的字放在一起(该例可在附录一中查看),进行比较,辨认。

  第四,将特殊篆字,如父、牙、花、鸟、乌、必、庚、康、焉、惊、学、头等这些不能用部首对应规律来加以识别的篆字收在一起,以便硬记。

  第五,注意同一个部件在一个字的不同部位可能有不同的篆法。例如部件“谷”,作为一个字的左偏旁(如“欲”)和作为一个字的右偏旁(如“浴”),篆法就有所不同。而部件“立”作为一个字的左偏旁(如“飒”)和作为一个字的上部(如“童”),篆法几乎完全不同(该例可在附录一中查看)。

  又如部件“阝”,它是由两个完全不同的篆字“阜”和“邑”变化而来的,二对一。在篆字中,如果看到它的一个部件是“阜”的篆体,那它对应的是今天的左耳“阝”;如果看到它的一个部件是“邑”的篆体,那它对应的是今天的右耳“阝”。

  第六,利用网络下载篆字图片作为学习资料也是不错的选择(见附录三)。

  第七,要学认更多的篆字,可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和《说文解字》扫描版。


  附录一:篆真部首对照表

附录二:篆字部首试读表


附录三:从网络下载的篆真对照图片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八国文字的结晶。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

  临习方法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我们的书法创作灵感也往往是在临帖的过程中被激发的,可以说临摹碑帖,为我们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不尽的营养。

  因而掌握正确的书法临摹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升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水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书体,在临摹的方法和难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说来,篆书临摹难度要大于其他书体,这主要是由于篆书与我们相距太遥远,必然会对我们今天的理解与判断带来隔阂,古代对临习篆书技法的相关书论太少,当代又缺少系统而实用的篆书临习技法方面的读物,加之篆书的临摹与创作还需要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因而当代的篆书创作一直弱于其他书体。高度关注当下的篆书创作状况提高篆书创作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拟从篆书的用笔、结字、用墨和章法几个方面,并结合笔者多年来对篆书研习的感悟与体会,谈谈对篆书临摹与创作的肤浅认识。

(0)

相关推荐

  • 篆书

    第1节 篆书篇 记得数年前看到一篇介绍已故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复戡先生的文章,题目就是朱老先生的一个重要艺术观点:"草本出于篆."其实,何止是草书,隶书.楷书.行书,有哪一个不是出于篆 ...

  • 篆书临帖入门方法

    篆书是古代资源最丰富的书体,有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绵长的发展脉络,又有先秦列国不同特色的文字. "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quo ...

  • 习篆容易识篆难? 教你怎样学认篆字。

    这里,我们把不识篆字或认识篆字不多的人称作普通人,以别于精通篆字的专家学者.普通人学认篆体字要求不高,只要能掌握康熙字典所提供的部首,认得常见篆字即可.我是普通人,我想就普通人如何学认篆字说点浅见. ...

  • “写篆容易识篆难”,篆书集字都在这里附释文

    "写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赖用心研求, ...

  • 学篆不识篆,路越走越偏!《说文部首》系列分享(一)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考辨声读的字典.学习篆书,从掌握五百四十建部首入手,是打开<说文解字>的钥匙.古代称部首为字源,它统辖全书,每一部和 ...

  • 识篆习篆工具《篆诀百韵歌》(下)

    <篆法百韵歌>为清代沙青岩所撰,是识篆习篆.掌握篆法规律的较好工具.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识篆习篆应从小篆开始.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当时秦国文字的基 ...

  • 识篆习篆工具《篆诀百韵歌》(中)

    <篆法百韵歌>为清代沙青岩所撰,是识篆习篆.掌握篆法规律的较好工具.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识篆习篆应从小篆开始.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当时秦国文字的基 ...

  • 识篆习篆工具《篆诀百韵歌》(上)

    <篆法百韵歌>为清代沙青岩所撰,是识篆习篆.掌握篆法规律的较好工具.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识篆习篆应从小篆开始.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当时秦国文字的基 ...

  • 书法秘籍:识篆的途径与方法

    识篆的途径与方法 (一) 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 ...

  • 识篆即学篆

    两千多年来,以篆书名家者,三五人而已.唐朝李阳冰有一句名言流传一千多年:"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邓石如以羊毫作篆书,以天悟从李斯.李阳冰的石刻字迹中的笔法,使 ...

  • 识篆的途径与方法(附: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甲骨文  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  侯马盟书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  中山王鼎  秦公簋  石鼓文  秦诏量铭文  峄山刻石  袁安碑  祀三公山碑  李阳冰<三坟记>  邓石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