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二)

上期音频课我们说到伍子胥全家被楚王所冤杀,只有他一人跑掉,从此展开了一场传奇而惊险的逃亡。同时我们也讲了楚国恶劣的政治生态,导致其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也导致了楚国八百年历史上最黑暗的170年,并且居然还使得吴越两个东南小国从此称霸天下。这其中深刻的政治经验教训,也是使中国历史从春秋走向战国的一个楔子。

今天我们便来详细聊一聊伍子胥的逃亡之路。同时借着伍子胥这段传奇经历,给你讲讲春秋时代的吴越地区,也就是今天上海、苏杭、安徽一带,我们两千年前老祖先的独特思想价值观!

首先,我们来讲讲伍子胥为何逃亡逃的如此艰辛,如此惊心动魄,原来,这位传奇英雄不仅经历传奇,长的也很传奇,据《吴越春秋》记载,他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你不要纠结这里面的具体长度,这都是夸张说法,在史书中也很常见,比如三国志说刘备垂手过膝,那不可能的,只是说手比较长而已。总之,伍子胥身高很高,腰围很宽,两眼距离很大,长的跟姚明似的,你在人群只看他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他容颜。

所以,伍子胥简直太好抓了,都不用画影图形,只要把他这三个特征宣告全国,然后重金悬赏,就一定能逮到这个奇葩,楚平王只要等着兑现赏额就行了。

然而,伍子胥这段逃亡虽然超级惊险,但仍是顺利逃到了吴国,为啥会这样嗯?

因为伍子胥一路遇贵人。

我们来讲第一个贵人!

关于这段逃亡,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当是小说家言,因为正史《史记》《左传》《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中都未记载,只说伍子胥在昭关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含山县一带被认了出来,然后被追兵追杀,伍子胥一路狂奔,来到了滚滚东流的长江边上,但见滔滔江水,茫茫浩浩,波涛万顷,却一艘小船都没有。伍子胥前阻大水,后虑追兵,急的直跳脚:老天爷,你别再玩弄我了,快发只小舟来救救我吧,老这么折磨我,有意思么你?

老天爷也许听到了伍子胥的呼唤,给他派来一个贵人,渔丈人,一个打鱼的老头。

根据伍子胥的奇葩外貌,渔丈人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并且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他渡过江去,还让饥寒交迫的伍子胥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

伍子胥如恶鬼投胎,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感激涕零的送上自己价值百金的宝剑,以为报答。

渔丈人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楚王对伍子胥悬赏了卿大夫的爵禄,岂不比你这价值百金的宝剑强?

伍子胥羞愧难当,赶紧拜谢道歉,告辞走人,走了几步,伍子胥不放心,回头又补了一句,告诫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渔丈人神情怪异,点头应允。

伍子胥刚刚往前走了几步,突然感觉不对,回头一看,渔丈人已经将船弄翻,将自己溺死在了茫茫江水之中。

刚才我们讲了伍子胥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渔丈人,渔丈人竟然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不仅如此,还怕因为自己活着泄露伍子胥的行踪,就跳江自杀了!你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吗?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神奇的文化秘密呢?

这个问题我想让你先思考一下,不忙下答案,在你思考的同时,我再来讲讲伍子胥遇到的第二个贵人,浣纱女!

且说伍子胥过了大江,来到吴国境内,这一路盘缠已经用尽,他只能乞讨为生,捱到今天江苏溧阳市的濑水岸边,他终于再也撑不住了,再不进食,恐怕就得上天他见老爸了。

伍子胥在报仇之前,可不想见他老爸,但古时候地广人稀,野外几天不见人踪很正常,而且伍子胥为躲避追兵又不敢进入城镇,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伍子胥碰到浣纱女,一个洗衣服的村姑。

只见前面濑水岸边,一个瘦小清秀的女子在急流中一面浣纱一面唱着小曲儿,素白的轻纱下雪白的小腿若隐若现,欢快的歌声伴着潺潺的流水,让饥肠辘辘的伍子胥更饿了……

浣纱女感觉到了伍子胥饥渴的眼神,脸上一红,联系最近的新闻,便知道这位白衣白发的高大帅哥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了,于是一言不发,转身将竹篮里的食物取出,跪在地上,毕恭毕敬,双手捧在子胥面前。

伍子胥狼吞虎咽,完了还是不忘提醒女子不要泄露了自己的行踪,日后定有重谢。

这浣纱女想来是个烈女,她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沉了下来,等伍子胥一走,她便脱去鞋袜,工工整整地摆好,然后抱了一块大石,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流水之中。

伍子胥方走不远,突然听到咕咚一声,连忙跑了回来,但见流水潺潺,只有岸边那女子的一双鞋袜,冷冷清清的摆在那儿,无言的诉说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伍子胥一声长啸,跪倒在地,咬破指头,在路边石头上写下血书,表示自己日后一定要千金报德。写完后,伍子胥怕被别人发现,又用土将石头埋了起来。

渔丈人和浣纱女放到我们当代,这种烈性的行为,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确是那个时代,东南沿海一带人普遍的价值观。《汉书·地理志》上说“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意思说他们不怕死爱发怒,因为吴越这地方远古时生产比较落后,百姓生活艰苦,多靠渔猎为生,所以习俗断发文身,也就是留着板寸满身纹身,跟现在古惑仔似的,好勇斗狠不惜命,充满了江湖气,这样的人,最合伍子胥的胃口了。其实呢,以伍子胥恩怨分明的豪侠性格,他更适合当一个吴国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但我估计在你的内心,可能还是无法理解渔丈人与浣纱女的行为。毕竟两千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已然大变,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二位很可能是被伍子胥给杀人灭口了,而伍子胥只是编故事为自己开脱罢了。不过,从伍子胥后面的行径来看,这位奇男子似乎并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且,他也从不是个爱编段子的无聊人士。更重要的是,这两件事除了当事人外,还有一位旁观者。那就是跟着伍子胥一起逃亡的太子建之子、熊胜;原来,太子建逃出楚国后又卷入郑国内乱而死,伍子胥就跑到郑国接了熊胜再一起逃去吴国。这熊胜虽然倒霉,却不是个无名之辈,他在伍子胥死前三年又被召回楚国,成为楚国重臣,后来还曾发动叛乱自立为楚王。

有伍子胥和熊胜两位重量级人物背书,渔丈人与浣纱女的自杀行为应该是可信的,但还是那个问题,他们为啥要这么做呢?或者说,他们这种拿自己的命不当命的思想观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讲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人的死亡文化。

日本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只是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所以,日本人不仅追求活的精彩,也追求死的精彩。在他们看来,选择适当的时机与方式自杀,是一种道德的升华,是一种迸发了瞬间之美、充满了仪式感的光荣行为。这就是他们提倡的武士道精神,所谓“武士道,是死亡为等闲之道也”,它启示人们,投身于死,便可以造就完美的人生。有些日本人甚至认为,一次辉煌与壮美的死亡,可以洗刷一个人所有的污点、所有的失败与卑微,并荣获巨大的尊严与声望。

图:日本电影《切腹》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日本武士或军人,会在战败后剖腹自杀;还有很多著名的日本作家,也往往在人生巅峰,轻易的选择了死亡之路。

那你又要问了,这日本的死亡文化,跟吴国人有啥关系呢?这里我们来看三条史料:

第一条来自《晋书·倭人传》:“日本户有七万,男子无大小,皆黥(音情)面而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吴泰伯之后。”这里说一下,泰伯就是吴国的祖先,周文王的伯父。而吴国的语言与中原并不相通,与古代日语倒是很相似,所以晋朝人可由此认定其来源。

第二条来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今日本又云吴泰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

第三条来自日本平安时代嵯峨天皇时编著的《新撰姓氏录》:“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亡始也。”

原来,日本人正是吴国灭亡后逃亡海外的遗族,并由于日本岛国的封闭性与资源匮乏而部分遗存了两千年前吴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事实上,今天日本姓“吴”、“吴人”、“吴羽”、“吴服”、“吴服部”、“吴汉”的这些人正是吴国的后裔。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两千年前的吴人,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一个群体,是现代变态日本人的升级版。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在论证了大量资料后认为:社会中集体控制越强,像天主教国家,人相对而言不会自杀;而集体组织比较松散的基督教社会,自杀现象就比较多。吴国与古日本都地处偏远,政府控制力较弱,而且生产落后,生活艰苦,法律缺失,个人主义精神强烈,迪尔克姆认为,在这种社会中容易产生出一种类似宗教般的死亡信仰。也就是说,在吴人看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壮丽的死亡,有如夏花之绚烂,好似皓日之明亮,充满了奇妙的精致的悲剧美感。比如《封神演义》中哪吒自杀的神话故事,就源自东海边的吴越之地。或许,正由于楚王对伍子胥的悬赏追杀,而让伍子胥一家惨死的冤屈传遍吴楚大地,同时也感染了渔丈人和浣纱女两个普通吴人,他们于是愿意用自己的死亡,为这出盛大的悲剧再添几声动人心魄的旋律,流传千古,唱响春秋最凄美的悲歌。

前面我们还提到伍子胥说过日后要千金报恩的话,他到底报恩了吗?伍子胥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

十八年后,当伍子胥帮助吴国灭掉楚国,成功报仇后,先找到渔丈人的儿子报了恩,后又引军来到濑水之畔,派人四处遍觅浣纱女家而不得,于是取出千金投入濑水。至今名其水为投金濑,或称“黄金港”,这个故事,便是“千金小姐”说法的由来。

至于伍子胥投入河里的千金,后来还真有人在濑水捡到过,据专家考证,这种玩意叫做“郢爰”(yǐngyuán),乃楚国的金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不过这些金币即便有,现在估计也早已被人拣光,想做发财梦的听众恐怕要失望了。

感谢你收听本期音频课。本期我们重点讲了两千多年前,吴越一带中国人的时代风范,正是这种激烈的时代风范,促成了渔丈人与浣纱女的壮烈行为,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同时也促进了这种时代风范的形成。我们下期要讲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刺客专诸,显然也是受到了这种时代风范的影响。而此后的大刺客荆轲,当然也受到了这种时代风范的深刻影响,而荆轲失败后,专制集权一日强过一日,中国这种纯粹的壮烈就越来越少见了。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详情可点击“了解更多”收听

(0)

相关推荐

  • 燕矶车湖——两位历史名人留下千年足迹

    燕矶车湖--两位历史名人留下千年足迹 车湖,位于燕矶镇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千年之前,这里就留下了两位中华历史名人的足迹. 伍子胥逃往吴国的生命驿站燕矶车湖是伍子胥逃往吴国的生命驿站. 春秋楚平王 ...

  • 伍子胥芦州辞剑

    伍子胥(伍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主要生活在楚平王(公元258年至公元前516年在位)和楚昭五(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488年在位)时期.其祖父伍举,曾侍奉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0年在位),立有大 ...

  • 伍子胥风雨下芦洲

    伍子胥风雨下芦洲 西二十里的芦洲,人们是十分熟悉的,但是芦洲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历史,却鲜为人知. 这里有一首明·吴国伦写的<樊口晚渡>诗: 一羽风帆截浪轻,樊山远带夕阳明. 江回 ...

  • 渡伍子胥过樊口芦洲的渔丈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伍子胥出奔楚国的时候,背后有追兵万千,前有长河阻隔,如果不是河山突然来了个渔丈人,伍子胥恐怕很难逃出楚国.关于这个渔丈人的渊源,大多认为是伍子胥的命中救星.但是,这个救星有几个很奇怪的行为. 第一个奇 ...

  • 伍子胥奔吴:如小说般离奇的历史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2) 主笔:闲乐生 春秋末年,在楚国发生了一件大冤案,奸臣费无忌陷害太子建及其太傅伍奢一家谋反,太子建被迫逃亡宋国,伍奢也全家被杀,只有其次子伍子胥一人逃了出去,他将所穿 ...

  • 宋·苏轼《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赏析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  宋·苏轼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 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 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 惟馀旧书一百车,方舟载 ...

  • 春秋传奇:渔丈人义渡楚亡臣,伍子胥乞食浣纱女

    伍员过了昭关心中暗喜,放步而行,走不上数里,遇着一人,伍员认得他姓左名诚,为昭关击柝小吏.他原是城父人,曾跟随伍家父子射猎,所以认识颇真.见了伍员,大惊道:"朝廷索公子甚急,公子如何过关?& ...

  • 泰伯奔吴:一个完美的华夏谱系谎言

    讲到这里,终于要说到吴国的起源了.其实呢,吴国虽然处在水网密布的江南,但它的创始人,却据说是商朝晚期从陕西周族离家出走的俩倒霉孩子. 据<史记 周本纪>和<尚书 帝命验>记载, ...

  • 孙武离齐奔吴,揭露齐国二大弊政,难怪齐国会沦为二流国家

    所谓"国无恒强,亦无恒弱",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辉煌之时,亦有落魄之际,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区别在于强与弱持续的时间长短罢了.有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短强的时间长,无底蕴的国家,往往弱 ...

  • 观点:泰伯奔吴之说不确切,实为……

    "泰伯奔吴"作为江苏古时文明历程的一种记载,一直以来学术界.民间.网民中间颇多争议.日前,知名网友@苏州生 在江苏城市论坛讨论版发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泰伯奔吴&qu ...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五十四) 伍子胥入吴

    伍子胥逃到吴国时,吴国老大野心勃勃,一心想与楚国开战. 但是,螳螂捕蝉,却不在黄雀在后. 吴国老大让自己两个弟弟率军入侵楚国,却不知道阴谋就在此时已经开始酝酿. 伍子胥进入吴国后,渐渐成为公子光的亲信 ...

  • 伍子胥入吴,灭楚复仇! | 春秋史话连载20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20,欢迎收看. 吴国统治族本与周王室同出,它们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相传周古公有三个儿子,长曰太伯,次为仲雍,小者季历.季历生姬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