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鄂州的黄石千年第一相余国柱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余国柱是个怎样的人?

余国柱(1625-1697)湖北大冶人。黄石地区,历史上获最高官衔的恐怕就是余国柱了,他曾经在清代康熙年间历任御史、巡抚、户部尚书等职,之后又授武英殿大学士,可谓权倾朝纲,成为黄石地区千年第一“相”。

余国柱,大冶宫台里(今茗山乡)人,伯父余文明是明代大冶县令。余国柱青年时期曾随伯父余文明从事反对张献忠农民起义活动,结果,被张献忠抄斩了满门。余文明气死,余居住投靠了满清,于1652年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历任御史、巡抚、户部尚书等职。1690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据记载,《大清会典》、《清一统志》诸书皆出其手。

清顺治八年(1651年),余国柱以甲科魁首中举,轰动湖广,紧接着顺治九年以一甲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来他主持编修了《大清会典》、《大清—统志》。

康熙十三年(1674年)转任户部主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授户科给事中,升礼科掌印给事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擢升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巡抚,因政绩卓著,获康熙帝御赐“清、慎、勤”三字嘉奖。后因依服“权臣”纳兰明珠(据说余国柱每年都要馈献明珠万金,以为常。见清代昭梿《啸亭杂录》卷四)于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转任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离任前向继任江宁巡抚汤斌勒索40万两被拒,乃尽力倾轧汤斌。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光禄大夫,成为仅次于纳兰明珠的官员,任内排斥异己,玩弄权术,时人称其为“余秦桧”。期间,还主持编修了《大清会典》、《大清—统志》。

据说余国柱入阁拜相也十分传奇。有一年,皇苑内的大象突然开叫了,皇帝不知是凶还是吉,第二天早朝问大臣们,主何征兆,满朝文武莫能对答,皇上十分恼怒。这时班中闪出余国柱,余国柱奏说:“奏告我主,大象开叫,此是吉相,古书云,大象鸣,国家兴。

皇上问余国柱,出自何典,他说出自佛经,并说出自何经、哪一卷,皇上令人搬来经书查看,果然有此一说。皇上龙颜大悦,说余国柱知识渊博,真可拜相,连佛经都知道,其它的书更知道。原来是他在东方山读书时,看了这卷佛经。

余国柱拜相后,非常关心地方文化教育,被大冶人尊称为阁老,他还到东方山捐资修建亭阁,在东方山弘化寺山门牌楼上的“三楚第一山”这五个字,是他亲笔所写。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左佥都御使郭琇在《特纠大臣疏》向康熙皇帝参劾了明珠和余国柱二人的贪赃行为,弹劾明珠、余国柱二人“植党类以树私,窃威福以惑众”,列举罪行八款,并说“汉人之总揽者,则余国柱,结为死党,寄以腹心”,“督抚藩臬缺出,余国柱等无不辗转贩鬻”(见蒋良骐《东华录》卷十四),结果明珠被罢相,余国柱亦被革职。后寄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因营造宅第,被给事中何金兰弹劾,乃被逐,“回原籍致休”(今湖北鄂州市)。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上呈《荡平颂辞》,表达忠君之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家。著有《垣中奏议》、《抚吴疏稿》、《倚晴阁文选》、《西塞山房随笔》等共40卷。

今黄石铁山,有条张之洞大道,旁边有座九龙洞公园,G106国道在半山腰穿行。九龙洞桂花园,里面有六尊雕像,其中一座是余国柱(其他的是东方朔、岳飞、杨广、孙权、铁拐李)。

且,鄂州市花湖镇华山村金家湾还有有余国柱墓地,为清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华山村金陈阮湾湾中陈克墫家房屋西北边,面积12平方米,呈南北向,保存完好,为鄂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载:“余国柱,大冶县人,为清顺治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大冶县志》载:“余国柱墓在流水里华山下”,即今花湖镇金陈阮湾内。这是一座碗墓葬,其中一部分碗早年已挖毁,还有一部分仍保存在墓内,墓葬表面上看不出封土及任何迹象,仅从墓前保存完整的墓碑来确定其墓葬方位。墓碑铭文为:“武英殿大学士余俭芦府君之墓”。

另,今黄石市东方山弘化寺山门牌楼上“三楚第一山”和背面匾额“白莲净城”为余国柱所书。余国柱故里在大冶市茗山乡余祠村。

余国柱为官36年,集功过褒贬于一身。早年清正廉明,励精图治;晚年结党纳贿,参与明珠朋党倾轧,最后被罢官。此外,余国柱是个典型的贪官,据清代《清稗琐缀.汤斌》云:“前任巡抚余国柱方掌纶扉,征贿巨万”,足见其贪婪的程度。

余国柱的后人,传说因为皇帝抄家,被迫由大冶牵到陕西南部,家族因此在陕南扎根繁衍至今,枝繁叶茂,族谱排行已传到良、秉、立三辈,前辈长老至今仍保留有清代余氏家谱,其中有圣旨数道,亦有明珠书信。最有价值者为大冶余相国家之领地地图,其中院落良田青山美池不计其数。

陕南余家语言尤为楚音,数世不改,不过纯正大冶语音已经湮灭,混同于红安老河等地方言,长辈只记得若干单词,是为可惜。

余国柱主要成就:巡守琉球,驻守台湾,镇守边疆海防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