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再追求「增长」,我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周子敬|规模

编辑导语:每个人都有一些追求,但当我们努力朝着它前进的时候,却怎么也得不到。这种无力感,你是否也曾经拥有过?作者分享了自己关于增长的故事,或许对你解决这种无力感有所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入职场的时候,身边的人告诉我: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你就去追求什么。

而前些天,有朋友问我,她想要的东西很多,怎么才能得到?

我和她说:当你不再追求它,你就能感觉到它。

对,你没看错,我说的是感觉到,而不是得到,至于为什么不是,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会有一些体会。

我和她说的这句话,不是鸡汤、也不是凡尔赛,因为在过去的这几年里,做「增长」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事情。

一、以为自己很懂增长

2016年刚来北京在GrowingIO实习的时候,刚好增长的概念在国内落地,也是在GrowingIO的推动下,整个市场将增长炒得沸沸扬扬,招募增长黑客、搭建增长团队。

各家公司都觉得增长将会是在互联网下半场中,赢得胜利的魔法。

同样被卷入这个浪潮的,还有我,我的一颗不安分的心。

当时的我觉得,这不仅是他们的魔法,也是我的魔法,只要能做增长相关的事情,拿到一个增长岗位的title,我就能实现我的价值,被认可、被看见,被环绕在聚光灯和掌声下。

我那时表面佛系,但心里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心,都比一般人来得更热更烫。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完成那些我觉得和增长无关的工作后,看大量增长相关的书籍、文章,找各种各样懂增长的人聊,吸收他们的思考、见解。然后把这些东西再讲给后来认识的人。

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用自己花了上百个小时研究的东西,在刚认识几分钟的人面前炫耀,对方自然会觉得你厉害。

以至于我以为增长黑客的这套模型,可以解决很多公司的问题,而他们之所以不会,就是因为没有我了解增长。

于是我拿着增长黑客的模型拆案例、写文章,找工作只面增长相关的岗位,面试的时候给他们的产品提各种各样的优化建议。

我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增长领域专家的形象,而假的东西久了,会让人当真。

直到我认识了我许楚。

我们第一次见面吃饭的时候,我们围绕增长这个话题,他问了我好多增长解答不了的问题。聊天结束后我就回去思考。每次和他聊完,我都觉得我的脑袋要爆炸,信息密度太高了。

大概每次都是对前一次问题稍有明了,结束的时候他又给了我新的疑问。

这样吃饭聊天的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次。

直到有一次,他突然问我“我这边在做一个创业培训的业务,你要不要来?”

其实我当时已经有点想去,只是下不定决心,不想放弃去大厂的机会。

我还记得最终我被说服的那个时刻,是他问我,我长期想做什么?我说是教育,但还没想好具体做什么样的教育。

他说,教育的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其实你只要在向着最终那个点走,现阶段做什么类的教育其实没那么重要。

后来,他就是我老板了。

二、我以为我在做研究,其实并不是

因为我和许楚认识,是因为他看了我的文章,他觉得我很适合做课。所以大概有2年的时间,我一半的时间和他一起做课,一半的时间搞公众号、知乎,探索各种靠内容获客的方式。

那段时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2件,一件是把公司的知乎号做到了30w粉,一件是从0开始写的《以太创业内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被潘乱老师写文章推荐了。

但感觉最爽的,还是每次跟着许楚做课的时候,和各种专家聊天,学习他们认知。特别是和周子敬。

子敬投了张一鸣的天使轮,还有多个上市公司,这么有钱的一个人,听起来应该是一个穿金戴银、高高在上的大佬。

但他却是十分地朴实无华,追求事物的逻辑,有段时间推荐的书是《规模》和《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不追风口不随大流,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经常说不知道。

所以每次听许楚和子敬磨课的过程,就会快速对一个领域有提纲掣领的认识。因为高度的提炼和抽象,所以这部分认知拿到很多专业人士那里,也能压着聊。

我当时以为自己是喜欢,是热情,后来才感觉到这份热情里,越来越多地混杂了沉迷。

我沉迷于拿着这些认知,发朋友圈、发即刻、出去见面聊人,能涨粉、获得别人的赞许、能让别人高看我一眼。

就在我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转念一想,和之前我喜欢增长,是一模一样。

看似是我在做研究,研究增长,研究创业的方法,其实是那些研究结果注入了我,我只是在无意识地传播它们。

三、其实现在才是离业务越来越近了

直到有一天,我的三位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非常郑重地和我商量一件事。

让我从教研的团队里撤出来,去负责公司的增长,先从公众号投放开始搞。

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会失去很多和专家聊天的机会,失去很多和别人炫耀的资源。而且公众号投放这件事,我从来没搞过。

更有意思的是,我从来都想不到,当我曾经最想做的增长的岗位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抗拒。

但整个团队,只有我最适合做这件事了。

秉着我不做就没人能做了的优越感,我开始跟着我的另一位老板:吕老板,正式搞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的数据并不差,经常有些渠道ROI能到6、8,最惊悚的一次有个渠道ROI 20.04,但我还是时常会没信心,觉得自己搞不定。

有一次我和吕老板在阳台上聊天,他抽了一口烟,笑着问我,“邦哥,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从一个坑里,跳到了更大的一个坑里?”

我说,“我感觉我离业务越来越远了。”

他说,“其实你现在才是离业务越来越近了。”

我不解。

他接着说,“你现在每天要看数据,每周要迭代投放的策略,你要做很多的判断。过去做课,你是一只手,但你作为手的能力其实已经够了。我希望你未来能成为业务负责人,不仅仅要动手,还要用脑,做很多的判断。”

这段话在当时听起来是不是就像画饼,在给我做思想工作,就为了让我能安心搞投放。

但我后来才明白,吕老板说的,都是对的。

四、重新理解增长

上周,我们要启动增长相关的课程。许楚和我说,增长黑客这个领域你比我熟,你看过的东西,聊过的专家都比我多很多,再加上你做增长的事情也有一段时间了。

你能不能找个时间给我讲讲,你现在对于增长的全部认知。

天,这个工作量巨大,增长黑客的东西我好久没看了,好多内容都忘了。这就意味着我要把这个领域的书全搬出来,再看一遍。

下周投放的事情还没搞定,事情这么多,太难了吧。

他说,压力不用这么大,你就串讲一下增长的那几本书,和我讲讲书里讲了啥就行。

这听起来还是个不花两天搞不完的工作啊。

但我对这件事还是感兴趣的,我就接了,不过畏难的情绪还是把我拖到了要串讲的前一晚。

我从曲卉老师的《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开始翻,翻了几页之后,我发现,原来根本不用逐字逐句看,很多信息我都知道。

许楚要的更需要的是一个大的框架,不用细节。很快就有了感觉,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我翻完了增长黑客这个话题下所有的书。

我只去比较不同书中的差异,这几年实实在在做业务的直觉告诉我,那些差异应该怎么分类,怎么合并、怎么去除掉无效信息。

灵感一次次地涌现出来,我一次次地拍桌子,我把过去关于增长黑客所有的信息全穿起来了,过去有疑惑的那些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比如,我发现AARRR并不是万能的模型。他只是业务模型的其中一种拆法。比较适合互联网注重用户留存的业务。

如果不是这类业务,就不适合用这个模型拆,比如一些财商教育类的业务,不需要做留存,只要持续地获客、卖课就可以了。他们可能会更关注财务模型、销售说服的方法,而这些和AARRR模型一样,都只是某个视角下的业务拆解方法。

再比如,公司是先定指标还是先有业务模型的问题,也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是根据业务而定的。而且指标和模型可能在做业务的过程中,都会有调整。

当我把我的这些发现,讲给许楚听的时候,也触发了他的很多思考。

最终他梳理了一个关于增长的框架,目前看是比较全面的。叫做「增长五力模型」

这五个力量没有先后关系,不同业务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最开始进入的位置也不同。

具体什么意思呢?说来话长,具体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我发个许楚那天讲课的目录出来。

这个话题我们最近才开始研究,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想聊其中的细节,或者推翻整个框架,特别欢迎找我聊。

五、我真的得到什么了吗?

好了,关于我做「增长」的故事,目前就发生到这里。

回过头来看,你还记得文章最开始,我和朋友说的那句话吗?

“当你不再追求它,你就能感觉到它。”

当我不再追求增长的知识,把增长作为自己的标签,安安心心做业务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增长方法,就全都回到我身上了。

就算我现在做的是增长相关的事情,title是增长产品经理、增长负责人。我真的得到一个叫做「增长」的东西了吗?

你可能也发现了,其实并没有一个什么具体的东西叫「增长」,它只是一个名字。

而那些在增长体系下的AARRR模型、做实验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思路,都是在实现某件事情过程中用到工具。

方法除了概念,还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找到那个最舒服的感觉,

你可能听起来我现在好像一幅看穿事情本质,很轻松的的样子,但具体真正做事的时候,我也时常感觉压力大,时常会觉得,啊这件事好难,我做不到。

但事情真的有那么难么?是真的事情难,还是我觉得难?

当我不畏难,不认为它难,开始想着怎么解决它的时候,它就变得没那么难了。

而且,那天我看到一句话,突然觉得,对!这就是我,这就是我觉得我原本的样子。

「人生,易如反掌。」

朋友,希望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有触动,希望你也觉得人生,易如反掌。

这是我,也是你,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特质。

#专栏作家#

作者:徐邦睿,1个产品经理,1/2个思考者,1/3个美术馆讲解员,1/4个作者,1/5个投资从业者,1/6个95后;想写点十年以后,依然值得看的东西。

(0)

相关推荐

  • 道术器法 | 四步增长模型,9个月3倍增长

    和讯财经App打破了用户量与股指呈正相关的行业桎梏,过去9个月用户量增长了3倍:长期留存率(6个月)提升2.2倍.因为留存率的提升和用户的增长,和讯财经App在App Store的新闻类排名由150名 ...

  • 读《增长黑客》

    这是<我精心挑选了18本给0岁运营的书单>中的<增长黑客>一书的读书笔记.上一次花了1周读了<引爆点>一书.这次花的时间有点多,主要是内容太多了.呵呵. 下面是干货 ...

  • 万字长文:游戏化用户增长策略最全指南

    ©️产品思维模型 ·用产品思维,理解世界 2020年 第 7 篇原创观点 本文2019年已撰写完成,但下半部分一直没有补充.今天的最新版本扩充了新案例,并对相关内容作了迭代,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 ...

  • 裂变=用户增长?三千字带你带你重新认识增长

    蓝色 裂变和增长? 很多刚接触运营的小伙伴都会有种错觉,以为会裂变就是会做增长.但其实这是一名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用户增长并没有那么简单,裂变不过是提升用户量的一种方法而已. 而用户增长所涉及到的问题 ...

  • 38岁的德斯·林登仍然热爱追求 「有趣」激励她不断挑战自我

    4月下旬,德西蕾·林登(Desiree Linden)宣布她将参加定于10月11日举办的2021年度波士顿马拉比赛.之前的4月13日,林登在俄勒冈州尤金的一场小型赛事中创造了女子50公里世界最好成绩, ...

  • 追求「多」是不是就不够专一了?

    人们很容易把兴趣广泛视为一种局限或者是你需要克服的障碍.但通过调查发现,这样的人叫"多相潜能者".他们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巨大优势.跨界整合,快速学习,强适应性,是他们身上的三个超能力 ...

  • 听育儿:孩子不写作业,被爸爸深夜带到坟地罚站:好的教育不要追求「短平快」┃静茉

    作者┃静茉  朗读┃静茉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既奇葩又恐怖的新闻. 因儿子没完成作业,浙江椒江的一位爸爸,一气之下大半夜的把孩子拉到太公家坟地罚站,说自己教育不了,就让老 ...

  • 本周关注:「大厂」与新消费品牌|一周札记

    作者:主编 出品:明亮公司 !首先声明,这不是商业互推. 明亮公司将在每个周末选取不超过5篇周内新消费及相关领域报道,以此对本周市场动态和趋势作一回顾.对于内容的选取标准,明亮公司暂时的理解是,找到增 ...

  • 「人物」当代陶艺泰斗——著名陶艺家周国桢

    周国桢(别名周邦林) 当代著名陶艺家.教育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教授. 1931年生于湖南安仁. 1949年投笔从戎,成为解放军46军136师宣传队的一员.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到景德 ...

  • 「原创」海丰阿东:这些东西还属于你,是因为你还活着

    「原创」海丰阿东:这些东西还属于你,是因为你还活着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经历了多了对世事言言也就慢慢的知晓了.想一想,年纪轻的时候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东西,真真的是很不值得的 ...

  • 从今天起,给你注入可应用于「业务增长」的数据驱动力

    历史上的今天: 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1966年-无人宇宙飞船拍下月球表面照片. 这一天曾发生过很多有转折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同样在2017年6月6日,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商业模式 ...

  • 诸葛io孔淼: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增长」

    诸葛io创始人&CEO孔淼在诸葛io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布会上致辞 6月6日,主题为"洞悉用户 驾驭增长"的诸葛io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布会成功举办,诸葛io发布围绕营销领域广告监 ...

  • FinTech Club:「行之有效」的金融行业增长秘籍

    本文整理自,诸葛io增长团队负责人邱千秋上周日(8月13日)在FinTech Club深圳站上的分享<金融理财的数据驱动方案与创新>.FinTech Club 是诸葛io针对金融科技领域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