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痛失巨星!这位“科研疯子”的回归,让外国航母舰队后退,世界感到震惊!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他,
本是国际上被仰望的传奇人物,
可名声显赫时,
他却抛弃国外一切突然回到中国。
让世界科研界感到震惊,
外媒报道:“他的回国,
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
足足后退100海里。”
他曾用短短5年,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
赶上本该20年才能追上的国外差距;
他对科研有“疯魔”般的执着,
这种执着耗尽了他的生命,
他是累死的......
1月8日,又是寒冷彻骨的一天,
在这个冰冷的日子里,
我们永远失去了他。
他叫,黄大年。
1958年8月28日,
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高中毕业后,
他来到广西第六地质队工作,
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航空地球物理,
那无可抑制的科研热情,
就在此刻清晰而明确地生根发芽。
恢复高考后,
黄大年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
在这里,他以优异成绩,
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当时学校每年会评一批三好学生,
在这批三好学生中,
还要评出有且仅有一名的三好标兵,
黄大年,年年占据着这唯一的名额。
黄大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大门前的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
硕士毕业那年,
黄大年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中,
写下了九个字: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做一朵奔腾的小小浪花,
呼啸着加入为祖国献身的滚滚洪流中,
这样的志向,
荡涤心扉而豪情万丈。
1992年,硕士毕业,
已经是学校副教授的黄大年,
得到了全国仅有的,
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
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
出国那天,很多老同学来送行,
黄大年使劲挥着手,大声说:
“等着我,
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在英国,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
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为了掌握世界最前沿的技术,
他加入了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
几年间,
他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
300人“高配”团队,
实现了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
这项技术对于陆地和海洋探测而言,
尖端而敏感,
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竞争,
乃至战略部署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凭此卓越成就,
黄大年成为地球物理公司研发部主任,
更是世界地球物理领域,
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在2004年,
美国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攻关,
要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处,
进行“重力梯度仪”,
而黄大年,
是参与这次行动的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
若不是他的声望和实力,
美国方面,
断然不会让中国参与其中。
黄大年教授(左二)带队出国科技考察
在英国奋斗的18个寒暑弹指而过,
黄大年已经是国际,
首屈一指的地球物理专家,
拥有高薪和别墅,
妻子还在伦敦开了两家诊所,
女儿在英国上大学,
一家人生活优裕、事业骄人。
可他的心里,总有一处空落落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他为此从英国“落荒而逃”......
黄大年一家
2008年,中国开始引进海外人才,
黄大年当即决定,
用最短的时间辞职,马上动身回国。
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妻子的诊所已经小有名气,
这一走,她将失去清晰美好的人生;
而黄大年在英国,
有18年的人脉,有先进的实验室,
有大好的事业,
这一走,必将前程尽失。
黄大年说:“我会放弃这一切。”
他卖掉了所有的房产,
诊所也卖了,剩下的大堆药品,
全都凌乱地堆在地下车库。
在2009年国外欢度平安夜的时候,
他带着妻子,
把来不及卖掉的车丢在了停车场,
匆匆登上了回中国的飞机。
他说:“来不及收拾的都不要了,
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
看起来像是一场落荒而逃。”
国外学界为他离开英国的举动,
而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这看起来就像,
明明可以在繁华大城市出人头地,
却非要回到贫瘠的农村挥洒汗滴。
而外媒这样报道:“因黄大年的回国,
某国航母舰队后退了足足100海里。”
无论如何议论,
这一切都再与黄大年无关。
回国后,
黄大年出任吉林大学全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没多久,
科技部相关人士闻名找来,
当时国内陆球勘探项目缺一个领军人物,
他们希望黄大年可以主持,
但这个上亿元的项目,
分不到黄大年一分钱……
黄大年的回答痛快而简短,
“没问题。”
三个字,让对方愣了很久,
他们本以为这位回国的“洋教授”,
会谈谈职称之类的条件,
或者再争取一下报酬。
然而黄大年一天都没有等,
他当天就向吉林大学打报告,
创设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
正式成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研制项目”负责人。
这个项目对中国来说,
是迫切需要攻克的尖端技术,
可以称作高级“CT机”,
只不过透视的不是人体,
而是我们脚下的大地和浩渺的海洋。
只要这项技术能够实现,
那么我们不光能探测到地下几公里,
锁定地质灾害的发生,
还可以用于探测海底的潜艇,
用于我们国防军事的保护。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美英等国已使用这项技术,
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
其重要战略作用不言而喻,
而我们,整整落后了国外20年。
从接受攻关任务这一天起,
同事们眼中,黄大年“疯魔”了。
他把时间用到了极致,
干起工作来就不要命。
他在吉林大学地质宫的一天,
通常是这样度过的:
早起冷水洗脸以尽快清醒,
早饭随便对付两口面包,
再灌一大杯黑咖啡,
转头就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吃饭,他盯着电脑喊一声:
“给我带两个烤玉米。”
烤玉米3元一个,
黄大年吃这个只需要一只手拿着啃,
另外一只手可以继续翻阅资料。
有时没有卖烤玉米的,
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按照管理制度,
地质宫每晚11点清楼锁门,
但黄大年几乎没有准时离开过。
他要么在凌晨才走,
要么就干脆留下,
办公室里他准备了一床棉被,
一张蹬不开腿的旧沙发,
就是他蜷缩睡觉的“床”。
在他的作息时间里,
清楚地写着每晚两三点睡,
没有周末,
好的时候一天休息五个小时,
时间紧张了就只能休息3个小时。
就连出差他都不放过一分一秒,
总是一身疲惫赶半夜的航班,
好为白天的工作留出时间。
时间卡得这样紧,
曾经负责接送黄大年的司机刘国秋说:
“一开始我真不愿意拉他,
因为他总是坐后半夜的航班回来,
我比他年轻,我体力上都受不了。”
然而,无论出差回来有多晚,
第二天,黄大年又会精力充沛地,
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
吉林大学原校领导韩晓峰说:
“就是永远停不下来这种状态,
他的所有时间,
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
甚至是在做梦的时候,
都在想他科研的工作。”
这样周密而紧张的日子,
黄大年一过,就是整整七年。
黄大年2016年的日程安排几乎“密不透风”
为什么要这样拼命?
黄大年的科研助手说:
“他太知道中国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
同世界的差距了,
他急切地希望,
中国追赶的脚步可以快一些,
甚至可以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曾经因为一次会议有人迟到,
愤怒的黄大年当场摔了手机。
他说:“我在国外的时间太久了,
我要把这些时间全都补给祖国。
留给我们追赶的时间并不多,
我会很急躁,
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
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黄大年(左二)带领科研团队成员研究问题(2010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发
黄大年的事情被传开,
人们说他是“科研疯子”,
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
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
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不疯魔,不成活,
就在这种“疯魔”中,
我国在这一项目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
得到极大的提升,
与国际的研发速度至少缩短了10年。
在黄大年的带领下,
7年间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
样机研制成功;
黄大年(左二)和团队成员在极寒天气下进行无人机试飞
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
“地壳一号”投入应用;
黄大年在深部探测项目年会上的照片,身旁是他率领团队研发的“地壳一号”展示模型
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
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顺利建成;
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
纳米和微电机技术、
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等等,
全部攻克瓶颈,
突破了国外的重重封锁!
黄大年教授团队自主设计研制的万米大陆科学钻机。
到了2016年,我国“巡天探地潜海”领域,
多项技术空白就此填补,
因为黄大年,我们只用了短短5年,
走过了西方30年走过的艰难路程,
我们只用短短5年,
实现了本该20年才能赶上的国外步伐!
国际学界发出惊叹:
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因为黄大年,
全中国人的豪情宏愿得到“弯道超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2014年8月8日摄)。新华社
清华大学副校长、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
“黄大年,
他是最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
他的生命,一直为中国而澎湃,
他对科研,“疯魔”般的执着,
然而最后,
便是这种执着耗尽了他的生命......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他不止一次地昏倒在工作现场,
腹部时不时的疼痛,更为他敲响警钟。
但他不肯停歇,一旦自己停下,
那么科研怎么办?中国怎么办?
他对大家说自己只是太累了,
私下里,
给自己包里偷偷装了速效救心丸,
可是,情况越来越不妙了。
2016年6月27日,
王郁涵听到黄大年办公室,
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
跑进去看到黄大年倒在了地上,
醒过来后,黄大年再三嘱咐:
“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只是通宵工作有点累,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2016年11月底,他在出差的飞机上,
因为腹部疼痛昏倒两次,
救护车呼啸而来。
黄大年醒来第一件事,
是赶紧找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他对医生交待:
“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
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同事来了之后,
“逼”着他做了增强核磁检查。
可没等结果出来,
黄大年就急匆匆赶到北京开会。
第二天他刚回来,
就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下的死“命令”:
哪里都不许去,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他极不情愿地住院了,
打了一天的吊瓶,手都是肿的,
学生王泰涵来看他,
他二话没说直接从病床上坐起来,
喊过学生就开始指导问题。
黄大年在病房里给王泰涵讲课。
王泰涵本想着,等老师出了院,
就把这张照片送给他,
但黄大年,
却永远也没有机会看到这张照片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家们,
进一步检查证实了黄大年的病情:
胆管癌,
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生命最后的一个月里,
黄大年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
都传给学生们,
他在病床上为学生答疑、
指导论文、写推荐信,忙个不停。
夜深人静,黄大年终于有时间,
牵挂起自己身在英国的女儿,
女儿即将分娩,预产期不足一个月。
1月2日,黄大年的身体迅速恶化,
两天后,他的内脏大出血,
并出现肝脏衰竭,他失去了意识。
就在那天,
他的女儿终于生下了孩子,
但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外孙一眼......
2017年1月8日,
归国7年来呕心泣血日以继夜的工作,
燃尽了他的生命。
年仅58岁的黄大年,心脏停止了跳动,
中国失去了一位赤胆忠心的伟大科学家......
学生们围在黄大年的身边,心凉如冰,
那是长春,最冷最冷的一天......
黄大年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待科研,我没有敌人、
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七年一梦,
他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
却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拼命黄郎黄大年,
倾其毕生所有,点亮信仰之光,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一段忠魂的报国热肠,
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才能一步一步的将中国推上世界的顶端。
他的满心赤诚和热忱,
已经撒在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心有大我,志诚报国。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今天,2021年1月8日,
是黄大年离去4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深沉的爱国者,
致敬!缅怀!
黄大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