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苏亚忠:【木匠二爸】(散文)
木 匠 二 爸
二爸是个木匠,是村子里有名的木匠。
二爸的有名含有二个意思:一是木工技艺精湛,活干的好;二是人品好,心不贪。凡是二爸给做过木活的家户,不管贫富,工钱给多给少从不计较。按二爸的话说,就是没赚到钱,赚到人气了,活宽了人。以至于在二爸老年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有熟人,有朋友。都有水喝,有饭吃,都把二爸当亲人对待。当然,这都缘于二爸早年当木匠时,乐善好施,做人做事讲信誉、心不贪,赢得人们尊敬的结果。
二爸的木工手艺是从十几岁开始学的。先是跟着邻村的一个木匠学,跟着干些辅助性的木活,再后来就是自己摸索着学。由于二爸心灵手巧,又爱动脑筋思考,很快就掌握了木工活,也很快就可以单独承揽干木活了。那时,二爸年富力强,正是创家业的时候,虽然苦点累点,但二爸不怕,只要有活干,有钱挣,他就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二爸个子不高,身体微胖,圆脸,大眼睛。最明显的特征是高高大大的“酒糟”鼻子,经常泛着红色。走起路不急不躁,每走一步 ,都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似的。二爸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他有一个特长,就是记忆力好。不管什么样式的木器家具,只要是让他看上一眼,准会照样子做岀来。但是,在二爸几十年的木匠生涯中,最拿手的活,还是做陕北窑洞的花格子门窗和大立柜,还有棺木寿材,做出来既漂亮美观,又结实耐用,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爸在我们家族同辈排行老二,又是个木匠,所以,几十年来,虽然有名有姓,但人们不叫他的名字,都叫他“二木匠”。时间久了,“二木匠”的称呼就代替了他的名字。人们只知道村里有个木活手艺不错的“二木匠”,谁也不管“二木匠”具体叫什么名字。反正叫什么不叫什么,与干木活的好坏又没多大关系。村里村外,谁家有木活做了,就说请“二木匠”做个,活干的好,人不错,放心。这样,二爸的木活就越来越多,“二木匠”的名声也就越传越远。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二爸虽然有木匠手艺,但木活不能在白天光明正大的干,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偷偷岀去做。当然,这样也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一旦被发现,是要挨批斗的。
有一次,我家里要做一个大立柜。父亲就把门口的那棵大榆树伐倒,晒干后,请二爸过来做。二爸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过来做活。一进家门后,父亲就把大门一锁,窗户上也堵上厚厚毯子。二爸就在煤油灯下量尺寸,划线线。一会锯木条子,一会刨面板,轻拿慢放,生怕弄出响声,被人发现,向队里告密,惹来麻烦。我和父亲则给二爸打下手,帮着干点辅助性的活,一直干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回去休息一会儿,再按时下田劳动。这个时候,经过一晚上的煤油灯的烟熏缭绕,三个人的鼻孔都已经变成了黑洞。
二爸人勤快,能吃苦,又有手艺。在生产队里,每年都是全勤劳动,再利用时间,偷着干点木活,挣点零花钱,家里生活过的虽不富裕,但也不缺吃缺穿。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二爸和我父亲是堂兄弟,是我的伯父,二妈又和我的母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由于和二爸家的特殊亲缘关系,多少年来,我们俩家一直走的很近。二爸二妈也是对我们家帮助最大的人。尤其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我们家里人多,兄弟姊妹都小,在生产队里,只有父亲和母亲俩个劳动力。父母每年挣的工分总数,不够抵一家八口人分粮食的工分,按实有工分分来的粮食,只够吃几个月,总是坚持不到第二年秋天粮食下来。为了节省粮食吃,每天放学,我们都要提着框子,到处挖能食的野菜,刨能食的草根,拿回家里,让母亲掺和粮食做着吃。即使这样,也有撑不下去揭不开锅的时候。每到这时,母亲就含着眼泪,去跟二爸二妈家借点粮食,度过饥荒。二妈为人心地善良,再加上姐妹情份,总是尽力热心帮助。
记得一年秋天,生产队里分粮食,是按人和按工分分配。由于我家八口人,工分不够,不能分全额的粮食,要分到全额的粮食,短缺工分的部分就得交钱。那个年代,我家里哪有钱交。队里就把给我家分的粮食堆在打谷场上,限期交钱,否则,就不让往回拉粮食。眼看别人家的粮食都拉走了,天已经黑了下来,我家的粮食还堆在那里,一家人急的没办法,直到母亲找二爸二妈借了钱,交给生产队,才把粮食拉了回来。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二爸干木活再也不需要受人管束了,放开手脚的干了几年,也带过几个徒弟。之后,随着二爸年龄的增大,木活干不动了,才放下了他那些心爱的工具,不再岀门揽活干活。再后来,二爸就在城里买了宅基地,盖了房子,和二妈住在了城里,安享晚年生活。
二爸一生为家里为儿女创造了不少财富,而他自己却是一个生活十分节俭的人。从不肯为自己多花一分钱。有时候,宁愿步行几里,也不愿花钱乘坐公交车。吃穿从不讲究,不冷不饿就行。
晚年的二爸,住在城里总也闲不住,隔三岔五的往老家跑。回去看看村子里的山山水水,看看自己的裁的树木和住了半辈子的旧窑洞。和乡里乡亲的打打招呼,聊聊天,似乎只有这样,一颗怀旧的心才会有些许的踏实。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二妈去世后,二爸表面上很是坚强,但内心是孤独寂寞的。经常一声不吭的到处转游,见自己想见的人,说自己想说的话,以缓解失去老伴的内心之苦。有时候,二爸还会从县城南头转到城北的我家里来,叙叙旧,啦啦家常话。二爸80多岁的人了,虽然苍老,脸上写满风霜雨雪,但依然慈祥可爱。眼不花,耳不聋,只是多了些唠叨。每次来了,妻子给二爸做些可口的饭菜吃。饭后,二爸坚持不要人送,自己走着回去。看着老人蹒跚的步履和渐渐远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心里涌起一阵阵的酸楚。
庚子年新春,本来按惯例是要给二爸拜年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从年三十晚上闭户宅家,未敢岀门,也就没有去看望他老人家,总想着等“疫情”完全过后再说。直到清明前的一个上午,堂弟突然打来电话,说二爸已经走了。震惊之余,我忽然想起,由于疫情,今年没有给二爸拜年,深感内疚和惋惜。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送走二爸,走在返回的山路上,我脚步沉重,思绪万千,二爸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二爸是我最敬重的人,也是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过我们无私帮助的亲人恩人,这种恩情是永生难忘的。
作
者
简
介
作者介绍:苏亚忠,笔名:三边居士,陕西靖边人,当过教师,当过兵,现为新闻工作者。喜欢看书写作摄影。先后在《解放军报》《甘肃日报》《陕西农村报》《榆林日报》《陕北》《无定河》《洛滨文学》《在场散文》《三秦文学》《中华散文网》《中国诗歌网》《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网络发表大量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散文《拦羊叔叔》获中华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并向海内外推出。《母亲是个饲养员》获榆林市总工会有奖征文一等奖。信天游体诗歌《梦回军营》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榆林市三边摄影家协会理事,榆林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本期责任编辑:凤尾竹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
扫码关注我们
疫情期间
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