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笔记:良村北的林荫道
梁东方
林荫道这个词,在欧洲也是有专门的名词来描述特定景观景色的,可见林荫道在不同的地方都人类被认定为一种堪称风景的美。在过去的农业时代里,林荫道并不鲜见,当然不是作为刻意的园林风景而是作为农作的田地之间的道路两旁的自然风景。在当年的年画风景画里,林荫道上跑着大马车的所谓人欢马叫场面,是一种展示社会信心的标准景象。那种情形中的林荫道,虽然仅仅是写实陪衬和装饰,却反而具有超越社会学内涵的美学意义上的耐看。正是因为背景里那样的林荫道的存在,才更让人对社会学意义上的美好前程更加向往。谁也没有想到,真正到了社会发展了的几十年以后,那些标志着未来之美好的林荫道却大多已经不见踪影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普遍认为树荫下的庄稼会因为被遮挡了阳光而影响了产量。于是田地边上作为护道树的树木纷纷被砍伐,被剥皮,被烧死,林荫道也就不复存在。以至于现在在广袤的平原上,要想找到一处林荫道已经很难很难。大平原上无边无际的庄稼地,越来越像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尤其到了冬天庄稼全部收割以后。
后来虽然人们对于庄稼的收成问题,可能没有那么太在意了,但是护道树因为属于木材,又有了另外一项可以直接卖给家具厂的使命。而且是不拘大小高矮,哪怕是树枝树棍也都可以卖。卖到家具厂,一律打碎成木屑,然后再用强力胶粘合起来,制作成所谓全木的板材。
这种可以立刻换回钱来的使命,直接使林荫道再也难以形成。路边的树木稍微长大长高一点,就会被悉数砍伐,毫不犹豫,毫不留情。那种田野上道路边两排大树的林荫道景观,再难见踪影。再也难以见到那种以树木为标志的年深月久,再也没有了两侧的树冠在空中汇合的那种林荫道。
但是良村村北被高速公路拦住的这片大地上,居然就有一条林荫道,而且还至少有两个丁字路口、一个十字路口,交叉的道路也都是林荫道,形成了十分少见的林荫道的交叉景象。
显然,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成果。但是能保持下来,却是人们普遍意识到了林荫道作为一种平原上已经罕见了的风景的价值。林荫道上安装了路灯,树下还有成排的水泥座椅,这里因地制宜地成了附属于村庄的一处园林,开放式的园林。
现在虽然是年前的深冬时节,林荫道上没有什么游人,但是从路边开辟出来的停车位而偶尔有车辆缓缓地来走上一圈的情况,以及树下一溜溜水泥座椅出发,完全可以想象春夏秋三季里这里的人气。春天杨树毛毛散发出树脂的清香,夏天哗哗作响的杨树叶子投下厚厚的浓阴,秋天从黄叶飘零的树下走过是与脚步一致着的脆响……
即便是现在,那些没有叶子的杨树枝杈在天空中,在以大地为背景的视野前景上,也似乎已经含苞,已经十分耐看。投到路面上的虽然还只是枝杈的影子,也已经有了几分林荫的味道。在这条总长大约不超过一公里的林荫道上走一走,依然足够惬意。放慢脚步,时时驻足,甚至来回往复,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性动作。它比那些耗费巨资的公园绿地更宜人,比那些人工痕迹太过刻意的新建古镇更具田园本身的可持续魅力;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魅力不断增加。
遗憾的是,这样的林荫道,结束的方式是戛然而止,和周围的大地景象界限过于分明,而对比又实在让人唏嘘。风景只是独立的风景,是被刻意保护才得以留存的风景,整个大地上却是没有风景可言的。这里的林荫道之外,就是垃圾遍地的再没有一棵树的田野中的道路,两边的麦地依然奉行着不能让树木遮挡阳光的传统,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一棵树也不再有。
这时候才会注意到,良村北的这些林荫道,两边的田地里实际上早已经不再种植庄稼,而都是苗圃甚至绿地。这实际上是让林荫道得以保持下来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对于土地的不过分使用的情况下,才或者有美可言。
滹沱河岸边的村庄和大地,随着滹沱河几十年以来的干涸,环境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旱、缺水、采沙、填垃圾之外,风景上的损失也有增无减。过去水草丰茂植被纷披的好景象断难恢复,就只是树木成荫蓊郁葳蕤之状也都成了历史记忆。偶尔有这样硕果仅存的林荫道,就已经让人流连忘返、铭记在心。
这短短的一条林荫道,却是一个证明:在温饱之外,有风景的生活,有自然风景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