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这位镇江出生的“小仙翁”教会我们如何修行养生

葛洪,在中国历史上属于神一级的奇才,他的标签很多:有文学家、理学家、化学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因为他的主业是修道,所以研究的领域和我们现代医学领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且很多发现也属于“世界第一”的领先地位。

他出身于江南士族,丹阳郡句容(今镇江句容)人,所以镇江说他是镇江名人,南京说他是南京名人,这两个说法都对,因为句容在历史上一会儿归镇江地区管,一会儿归南京管。

虽然出身士族,但他年少时双亲就不在了,他的祖父是当时很有名的炼丹界大咖葛玄,外号“葛仙翁”,留给他很多道家类的藏书,所以他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在家里读书学习。

由于家里储存的易燃物多,他又光顾着读书,结果经过几次大火后,草屋被烧,藏书被焚,只得把砍的木柴卖了,换来笔和纸晚上到别人家去抄书,然后拿回来背诵,经常学习到深夜。

通过很多年艰苦的的晚自习,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读书多的人都不怎么擅长交际,他平时不怎么说话。乡亲们很尊重有学问的人,看他去哪里都手拿一本书,衣袂飘飘道骨仙风的样子,亲切的称他为“抱朴之士”。

《葛稚川移居图》 元·王蒙。

“抱朴”一词出自《道德经》里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朴都指质朴无华。这句意思是:保持本来有的纯真,少一点欲望,不要为外界诱惑。

葛洪很喜欢这个称谓,从此给自己取了一个号:“抱朴子”。

葛玄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子叫郑隐,葛洪十六岁时拜郑隐为师,成为道家传人,专攻炼丹之术,并且著书立说。

他研究的东西涉猎很广,写书的人想象力也都很丰富,所以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奇幻瑰丽的修行世界。

他写的一本书叫《肘后备急方》,里面甚至有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经1700多年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葛洪和他的书。

01

葛洪在三十岁之后,就凭着深厚的道家修为,成为当时修行圈的领袖人物。

他在建康写成了一部《抱朴子》著作,分为《内篇》和《外篇》。

《外篇》是思想理论篇,里面的内容颠覆了当时的学说。

自从魏晋以来,“儒家学派”被认为是名门正派,而修习“道家”的学派,多多少少有些被看作成放荡浪子,由于修行之士或多或少有点神神叨叨的,世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葛洪把两个门派的气质融为一体,他说:修行的终极目的是道家说的“成仙”,但“成仙”的路径是儒家说的修行,以“忠孝”和“仁义”为本,生活要朴素,修炼要刻苦,才能成为神仙。

这就和当时无数名士平时清谈阔论、嘻戏山水、为所欲为的做法格格不入了,葛洪说:你们这些人还想成仙,做梦!

因为他在修行圈的超然地位,而且说得也确实很有道理,这个思想被奉为圭臬。

《内篇》包罗的东西就多了,里面有炼丹、求仙、鬼怪、、导引、养生等。

养生要注意生活细节,比如:走路不要太快、眼睛不要久视、坐得不要太久。不要等太饿了再吃饭,吃时不要太饱;不要等渴极了再喝水,喝时也不要太多;冬不要穿的太暖,夏不要太贪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不要太过等等。

概括起来就是:万事不要走极端。

他也谈了房中术,核心思想是:夫妻生活如果没有,会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没有不行;但是如果任情肆意,性生活太频繁,同样活不长。

这本著作发行后,被视为修行者的教科书。

因为葛洪的主业是炼丹,听说交趾(今越南北部,当时属于中国)盛产炼丹的原料丹砂,于是向朝廷申请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朝廷批准了。

他经过广州的时候,遇到地方官员邓岳,邓岳是他的粉丝,告诉他:这里有个罗浮山,被称为“神仙洞府”,传说过去有人在这里羽化成仙。

经过考察,他发现这个地方确实适合修炼,并且邓岳说愿意为他提供炼丹的原料。古时候丹砂是很贵的,有了赞助支持,葛洪就没有去勾漏上任。

从此他隐居罗浮山专心炼丹,记载了许多炼丹的方法,成为东晋最有名的炼丹家。

在炼丹过程中,由于原料都是天然矿物,自然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产生许多化学物资:比如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比如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反过能变成丹砂。

就这样他不自觉地成了我国早期的化学家。

02

作为一名资深的修道之士,葛洪自然要有很深的医学修养,他写了一本书叫《肘后备急方》,意思是手边可以备用的应急药方,里面记录了多种急性病、慢性病的症状描述以及治疗方法。

这本书里,有很多医学史上的第一。

比如:第一次记载了天花。

有一年某地爆发了一种叫“天行发斑疮”的流行病,得病的人满身是疱疮,起初只是一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还很容易碰破。这些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还伴着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疤,这个病还极容易传染。

西方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比葛洪晚了500多年。

第一次记载了如何运用免疫学。

有人被疯狗咬了,过了一阵后就会发疯。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听到倒水的声音也会抽风痉挛。

葛洪派人把疯狗捉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有的病人痊愈了,有人症状明显减轻,这个资料被认为是免疫学的最早案例,虽然还很有争议。

西方最早记载免疫学的是法国的巴斯德,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第一次记载了“恙虫病”。

有一种小虫子叫沙虱,咬人一口,人就会得病发热,他称为“沙虱毒”。

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比他晚1500多年。

葛洪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

我们现在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 (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千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

而葛洪却早早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

他在《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段记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的研究思路。

2006年立于罗浮山葛洪洗药池的“青蒿治疟之源”石碑。

他还记载了一些“特效药”:比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

他记载的针灸方法,浅显易懂,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在“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一节中,他专门提到用角法治疗脱肿,用牛角当作火罐,把体内的寒湿之气拔出来,这种方法叫做“针角”

这“角法”还是很吓人的!

后人在“针角”的基础上,演变为现在的“拔火罐”技艺。

因为这些济世活人的记录,葛洪被世人称为“小仙翁”。

03

葛洪踏入道家修行之路,他就相信虚空之中那个飘渺仙界是真实存在的。

他常常研究如何才能成仙,比如在《抱朴子·内篇》里,他就提出,吃玉石可以长寿,“然其道迟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耳。”(吃个一两百斤就知道了,最好是西域山中的优质玉石。)

怎么吃呢?他的方法有四种:“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飴,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简单地总结就是:化水、制浆、捣丸、烧粉

吃上一年,就可以“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

明 郭诩《葛仙吐火图》

他研究炼丹之术,说只要坚持服用丹药,就能踏碎虚空,撕裂空间,进入雾气笼罩的仙界。

在他构画的想像空间里,住着85个法力无边的神仙。

葛洪把他们的故事汇编成册,取名叫《神仙传》。

书中的神仙故事,到现在还为人所耳熟能详,比如“麻姑拜寿”的故事,讲的是王远和麻姑到蔡经家喝酒。麻姑在席间说:我自从得道后,亲眼看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这就是成语“沧海桑田”的由来。

再比如西汉淮南王刘安和八个神仙的故事。刘安和八个神仙学炼丹术,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了成仙升天。家中的鸡、狗吃了炼丹剩下的药材也成了仙,飞到了天上。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语的由来,还有“杏林”、“橘井”等故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词语。

《神仙传》所记载的一些人物如皇初平等,至今仍在民间享有香火,被祭祀不绝。

有一个放羊的牧童叫皇初平,15岁时,有位道士看他善良可爱,就把他带到金华山的石室中修道。一晃40多年过去了。

他的哥哥皇初起在金华山找到了弟弟,看到皇初平已经得道成仙,皇初起也丢下了家中的妻子儿女,留在金华山中,跟随弟弟潜心修道。过了5000天,他的容颜变得像孩子一样年轻,身体越发矫健。他们一起回到故乡,但亲人家族都已经不在了,于是两人又回到金华山中修道。

后来,皇氏兄弟改名换姓,初平改叫“赤松子”,初起改称“鲁班”。此后有人继续按他们的方法修炼道术,服食仙药,有几十人得道成仙。

皇初平就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神,尊为“黄大仙”,港台崇拜“黄大仙”的信徒颇众,还拍了不少关于他的影视作品。

有一种草药是用葛洪的姓来命名的。

葛洪炼丹的时候,他的徒弟腾升不慎感染丹毒,出现毒火攻心、躯体出现红疹等症状,试用多种草药均不见效。

葛洪在大山深处找到一大片青藤,挖了出来后用锤敲碎,挤出白浆,煮熟了让腾升服下。不几日,腾升便痊愈了。人们将这青藤取名为“葛”。

至此,这个原本没有名字的植物有了一个名字“葛”,而葛的根部则被称之为“葛根”。

363年,葛洪去世,活了81岁,据说当时他的气色如同活着的人,身体也很柔软,抬尸体入棺木,觉得很轻,如同只有衣服一般,世人都认为他是尸解得道成仙的。

分享:

镇江的味道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