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在镇江写了首诗,读的人看后大惊失色

《京口览古》

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1375年,当时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一位长相奇怪的中年和尚被选中参加考试,他饱读诗书,考试成绩非常好。

按道理说,这样的人才会被求贤若渴的朝廷授予官职,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这位中年和尚不愿接受封官,仅接受了赏赐的僧袍一件。

和尚返回途中,路经镇江,他登上了北固山,游览古迹,一番游玩让他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京口览古》。

这位中年和尚的法名叫“道衍”,原名姚广孝。

一位四十岁的和尚,伴青灯古佛研究经书,虽在佛门,却胸怀国事。诗为心声,有着怎样的内心,就表露着怎样的诗情。同行的一位僧人读了道衍和尚的诗,大惊:这是一个普通和尚写的诗么?

刚经历过元朝末年的天下大乱,朱元璋准备大力发展经济,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但姚广孝却有着“烟花犹自半凋残”的心态,想着“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这就为她今后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埋下了伏笔。

道衍和尚

这不是一个普通和尚写的诗,是一个改变王朝历史走向的志向。

十几年前,也有一个年青的和尚经过血雨腥风,在兵与火上创建了一个王朝,他是朱元璋。而这一个和尚,也像自己诗中表露的抱负一样,鼓动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帝的江山,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虽然“遁入空门”,但他其实除了研习佛教外,没一点跟和尚搭边的地方。

真实的姚广孝是一个三教(儒、释、道)皆通的大能,儒、释、道、法、兵、医、纵横可以说诸子百家,无一不通。

靖难之役中,姚广孝建议朱棣绕过济南,采取大迂回大纵深大包围战略,直取南京。在实力不如朝廷的情况下,姚广孝敢使用如此战略战术,中国历史上只有三次。

奇怪的是,造反成功后,这位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一直居住在寺庙,除了官位以外的金银财宝、宅邸美人都被他退了回去。

白天辅佐朱棣,尽人臣之事,晚上修佛养性,行僧侣之职。“靖难之役”后的姚广孝,是一个低调内敛、毫不张扬的人。

他真正成为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的大能,彻彻底底以天地做棋盘,以众生做棋子。

这种可怕的人还一直潜于幕后,怪不得世人把他称之为“妖僧”和“黑衣宰相”。

永乐大典

道衍禅师

朱棣登基以后,姚广孝建议朱棣迁都,并协助设计建造了今天的紫禁城,还主持编撰了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端坐而逝,终年84岁。

有一点足可以证明他的功劳,那就是配享太庙,明朝前期以文臣位列太庙者,仅有姚广孝一人。

但由于他为一己之私(实现自己抱负)使百姓重陷战乱之中,所以一直不怎么被后世宣扬。再加之他本身性格也极为低调,深入简出,所以存在感很弱。

但这反而更显得姚广孝神秘了。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