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理论汇

中医治疗胃病理论汇集

中原中医张三付

前天 08:43

我把中医治疗胃病分为四个类型

西医治疗胃病只是什么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等来治疗,局限在一个胃,中医就不一样了,分的比较细致,我把常见的胃病分做四个类型就是

胃之胃病——-胃本身产生的胃病,一般多为受寒、胃热、食积,溃疡,治疗相对比较好治。

脾之胃病————脾引起的胃病,一般是湿,或者湿热引起的,常见的不知道饥饿,呕恶,纳呆腹胀等。

肝之胃病————肝引起的胃病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症状有恶心,呕吐,打嗝,嗳气,腹胀,疼痛等等

肾之胃病————肾引起的胃病有胃上口烧心,发热,食道噎,泛酸等等,严重的食道癌。

也有几个脏腑同时不好引起的病,如脾胃亏虚,脾胃不和,肝郁胃虚,等等

总之中医不是把胃病本身当成一个器官,而是一个整体,互相影响,这样治疗的更快,更好。

一个治疗胃肠病的中医医生应该有这样的水平,想让病人饥,就下药后病人就会饥,想让病人放屁,就会放屁,想让病人不撑胀就会不撑胀,用药得心应手,掌握了这些技能,治疗胃病不是难事.。

肝和胃的关系

在治疗胃病中,见到许多脉象是肝脉异常的病人,有肝火,肝郁,肝血少等,治疗胃病不从肝上等于你根本就不懂,不知道肝在胃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你是个门外汉,最少是在治疗胃病方面。

为什么有人说某某不治肝,就是肝,胃,脾在中焦气血的运化中非常复杂,肝脾胃在人体中是中枢,它们是连接上下,统调气血的主要脏器,内经说肝主疏泄,此话不假,一方面肝分泌胆汁,下渗肠道,胆汁是苦的,苦就趋下,帮助食物的消化,另一方面,肝还有疏通气机的作用,它的开关就是肚脐左一寸的地方,它的通畅与否,反映了肝的状态,例如,那一点痛了,或者感觉不顺,就说明肝不太疏通,那一点很顺,空,小便利,说明肝热,人上下的气机也通顺,根据脉象,从肝下手,治疗胃会更快,更准,如,肝郁用柴胡,香附。玉金,肝火用栀子,黄芩,肝阴虚用麦冬,杞子,沙参。,脾胃阴也亏者可以用归脾丸,肝脾同治,胆汁不利者用玉金,栀子,金钱草,总之,治疗胃病先调肝,肝的工作功能正常了,胃往往就好的快了,甚至有的胃本身就没有病,直接病就好了。

有的医生,甚至是大多数中医见人家胃病,就用干姜、黄连、枳实,枳壳、半夏,砂仁,厚朴等燥烈药物,根本就不分析,象这样病会好吗?,在治疗疾病中我们还有许多不明白的东西有待学习,研究。人体是个很复杂的机器,有许多奥秘,我们要当好医生,就从根本下手,从中悟出道理。

肾和胃的关系

我在长期对胃病的研究中,感到由于肾阴和肾气引起的胃病主要表现在食道上,病人来看胃病,我诊脉后便和他们讲,你的不舒服是食道到上胃口这一段,就是从食道至喷门这一段,或者痛,或者不顺,不利,有的还有热辣的感觉,对不对,病人往往连声称是。

我是怎么知道病人的病因呢,我们知道,足少阴肾经络于咽喉,肾阴亏虚的时候,出现肾阴津液亏虚不能润泽咽喉和食道,就会有热辣疼痛,或者吃饭时有噎的感觉。

肾气和肾阳不足的会使胃动力不足,就像底火不足,不能腐熟熟食物,从而导致水谷不化。

我的这个发现在古代医书是论述很少的,只有黄帝内经说肾为胃关,所以我治疗食道发热、疼痛、或者有噎的感觉属于肾阴亏虚者用麦味地黄汤加沙参麦冬汤比较好,肾气虚者用桂附地黄汤加巴戟天比较好。

肾阴的长期亏虚,气血循环不好,从而滋生出异物肿块等,恶性的就是食道癌,所以在食道癌的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观察肾阴的亏虚与否,从而对症下药。

张锡纯叶天士的肝胃学说

附:张锡纯论肝气不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噯气吞酸,呃逆呕吐等,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胃气息息下行也,实时借其下行之力,传送所化饮食达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此乃人身气化之自然,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营运而无所室碍者也。

乃有时胃气不下行而转上逆,推其致病之由,或因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或因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迨至上逆习为故常,其下行之能力尽失,即无他气排挤之时,亦恒因蓄极而自上逆。于斯饮食入胃不能传送下行,上则为胀满,下则为便结,此必然之势也。而治之者,不知其病因在胃府之气上逆不下降,乃投以消胀之药,药力歇而胀满依然。治以通便之剂,今日通而明日如故,久之兼证歧出,或为呕哕,或为呃、为逆,或为吐衄,或胸膈烦热,或头目眩晕,或痰涎壅滞,或喘促咳嗽,或惊悸不寐,种种现证头绪纷繁,则治之愈难。

即间有知其致病之由在胃气逆而不降者,而所用降胃之药若半夏、苏子、蒌仁、竹茹、浓朴积实诸品,亦用之等于不用也。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附:叶天士养胃阴说

叶桂杂病四说养胃阴说脾胃理论,启始于《内经》,大倡于《脾胃论》

唯李杲之论详于脾而略于胃,方药偏于温燥而轻于柔润,主于阳升而次于阴降

叶桂认为脾胃互为表里,脾气主升,得阳始运;胃气主降,柔润则安。因而治当有别。

《临证指南医案》有谓:“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甘凉濡润,胃气下行,则有验。

"常用药物如:沙参、麦冬、花粉、玉竹、乌梅、石斛、白芍、甘草之属。尚善用谷果食养,如粳米、山药、扁豆、莲肉、大枣,水梨、蔗浆,蜂蜜等品。华岫云称胃阴说"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

(见《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

搜索

脾虚放屁首选中成药

摩罗丹逆转萎缩性胃炎

胃气上逆特效中药配方

中药配伍公式

仙鹤草治胃炎奇效

倪海厦胃气上逆

(0)

相关推荐

  • 12种中成药用法,学会你会变医生:1、气...

    12种中成药用法,学会你会变医生: 1.气血不足--十全大补丸 2.心脾两虚--补中益气丸 3.气阴两虚--人参固本丸 4.肝郁气滞--逍遥丸 5.肝气犯胃--舒肝和胃丸 6.痰湿雍盛--二陈丸 7. ...

  • 中原中医张三付的主页

    中原中医张三付 昨天23:33 胃癌食道癌术后的中医调理 现在病人遇到这个病一般都是先找西医手术,然后放化疗,结果是有的好了,但也有不少患者出现了脱发,消瘦,不能吃,胃胀恶心等等不舒服,对于这类病人究 ...

  • ​脾与胃病

    脾胃共处中焦,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关系.脾还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脾开窍于口,其 ...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看专家解析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调中复衡"理论强调中州脾胃功能的核心作用以及中焦气机升降功能正常和五脏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五脏调理,土为枢,是对中国工 ...

  • 论叶天士脾胃病理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运用叶天士"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的基本理论,利用其 脾胃分治和甘润养胃 ...

  • 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在脾胃病应用的浅识

    请点下面的网址:气的圆运动.升降和应用谢谢您的光临!

  • 【专家论坛】唐旭东教授: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唐旭东,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专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 ...

  • ​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 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 "调中复衡"理论强调中州脾胃功能的核心作用以及中焦气机升降功能正常和五脏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倡导脾胃升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消化科:7种脾胃病的克星中成.药,医生护...

    消化科:7种脾胃病的克星中成.药,医生护士偷偷备,实用且实惠,值得收藏 1.[牛黄清胃丸]含有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等成分,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心胃火盛,头晕 ...

  • 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一则

    L某 性别:女性  年龄:72岁  就诊科室:中医科      就诊日期: 2021/03/24       主观资料 主诉:      便秘数周 现病史:  便秘,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一天一次,晨起 ...

  •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难得的好文

    来源:百年易筋堂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