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脸谱为何眉心多了一抹红色?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这个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在政治上曹操比较开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在军事上曹操是汉末军事家,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在经济上曹操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在文化上曹操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剑桥中国秦汉史》这样评价曹操:“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然而曹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风云人物,誉之者称其为盖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自唐宋以来,民间主要受说书与看戏的影响,长期把他看作一个白脸奸臣,骂声不绝。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时,对其中“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佩服他”这段话,用粗重的红铅笔画上着重线,表明自己对鲁迅看法的赞同。

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中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1957年11月初,毛泽东在莫斯科与郭沫若、胡乔木谈论三国史时,突然问翻译:“你说说,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接着他又自我解答说:“诸葛亮用兵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

为了改变历史上对曹操的偏见,毛泽东坚决主张要为曹操翻案。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与保健医生谈起曹操时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剧里这么演,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958年11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等人座谈《三国志》在谈到曹操时,他说:“你们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注意了没有,这两本书对曹操的评价是不同的。《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而且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

毛泽东之所以要为曹操翻案,主要基于曹操的功绩。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曹操的历史功绩,他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在毛泽东提出为曹操翻案的号召下1959年,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颇有影响的“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讨论。郭沫若、翦伯赞等学者纷纷撰文为曹操恢复名誉。同年的8月1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的讲话中说,曹操被骂了1000多年,现在也恢复名誉。

正是在毛泽东的推动下,终于恢复了曹操的历史名誉。社会各界开始客观评价曹操。中国传统京剧的脸谱,曹操历来就是一副代表奸臣的大白脸,但从1959年开始白脸曹操的眉心也多了一抹红色,以示好人。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这是众多历史人物唯一获得毛泽东首肯的三位一体评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