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 贺万春:人在曹营心在汉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42期︱
编辑︱梁  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人在曹营心在汉
文︱贺万春
 人在曹营心在汉。
 天不如意人不甘。
 何日掌控生杀权,
  风调雨顺随人愿。
  “杞人忧天”不是没有道理,既然苍天高高在上,必有落地生根那一天。从农业走出的人,总还有几分牵挂农业的心。因为吃一堑就长一智,天旱雨涝特别对农业生产都是威胁。虽然我远离农业住进县城,早已和农业没有干系,但我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时时操心着农业生产的进程。因为人毕竟掌控不住苍天,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最难处理的问题。
在四时八节里,由于风调雨顺总能安慰我的心,因为我很知道农作物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如同飞机轮船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一样。人类绝对是在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平安生存的。为此,气候变化一直左右着我的心。
人说一条儿女一条心,该操心时还得操心,这对任何人都适用,这是有无人性的反映。
我大女儿是农民,农民当然有农民的苦衷,也有农民的优越性。农民的职业是种田,但对当下的农民就不一定了,土地可以流转出去,可以不劳而获。这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又丢失掉自产自给这一优良传统,以权益换报酬,滋长了投机思想。而耕种的复杂程序和气候的异常变化都给收获带来不稳定性。鉴于此,一些出外打工的农民(既便在家的)就把土地转让出去,省去许多麻烦事,一心一意去打工,仿佛卸掉一付重担。由于农村土地的大量流转,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本来土质非常良好的土地,却不种庄稼栽风景树,种植经济作物。对于有农业观念的人是有些想不通,民以食为天,现在却不去种田,虽然拿钱可买到面,但人间正道毕竟是沧桑,勤劳善良的老农对这事在摇头了!传统的农业区仿佛又要园林化,回到万年前。问题看似出在农村,根源却来自城市。流转一亩田,每年给千把元,是盈是亏?损了谁?赚了谁?
我女婿是个勤劳吃苦的农民,他在农闲也出外打工,但却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他比别人优越的条件是,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他曾经和我算过一个账,只要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一亩地年收二料庄稼,最好年景麦子亩产1000斤,玉米亩产1500斤,每斤麦子1,3元,每斤玉米1.5元,每亩地纯收入不下3000元,我为什么要流转?听后我也恍然大悟,被流转的农民亏大了,流转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女儿勤劳朴实,平日不打麻将不闲窜,家中开个小卖部,种了五亩地,有空兼顾农田。
夏季到来收麦子,种秋田。秋季到来收玉米,种麦子,夏天像夏天,秋天像秋天。日月轮回,四季流转,人寿年丰,儿女都上大学,这样的田园生活,农家实实有乐。
庄稼人盼就盼个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我对他们的农事活动也经常牵挂在心,惟愿年年风调雨顺。说不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起码春种秋收操心着,还有一份传统情结在里面。
农村的出路,农民的出路,惟有土地集中耕种,惟有机械化,才能彻底解放劳动力,把良田沃土保护下来,把传统农业继承下来,重新绘制农业新蓝图!让有技术,懂管理,怀情结的人去经营,让亘古的大地不再荒芜应有的乡愁和希望!


关于作者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夕阳无限好。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审稿:谭长征  编辑:梁  甫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