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金华侍王府内读书记

古子城,是金华的文化发源地。据明万历《金华府志》载,“婺州旧有子城,在大司前谯楼巷至星君楼、大司后坡仙台一带,周长四里。”即今金华城东八咏路以北,东市街以西、酒坊巷以东、将军路以南的地域。据考这里是唐朝以前的金华主城区,今叫古子城。金华六中就坐落在金华古子城内,紧挨着天平天国侍王府旧址。我的初、高中时代是在金华六中渡过的,当时的教室就在侍王府东院二殿前那幢二层楼屋里,据说那原先是侍王部属和卫队的住所。

六中周边文物古迹甚多,南边便是由南朝著名文字家、史学家沈约创建的八咏楼。西南边紧靠滋兰书院(清初著名书院之一,也就是后来的金华师范学堂)。六中操场就是原先天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练兵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金华师范学堂的大操场,原练兵场可容10多万军队操练。六中的周边还保留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考寓、会馆遗迹。在还保留着民国初年风貌的酒坊巷,你还依稀可以看到古代考寓的痕迹。酒坊巷以南一带依次有兰溪考寓、东阳会馆等,永康考寓则在将军路上。

据《浙江省金华市地名志》记载:古子城,清代以前是州治所在,清代后成为金华地区的试院,是考生考取功名的地方,从清末开始这里主要是用来办学。翻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订的金华府地图可以看到,明代开始兴起的府儒学(官府办的学堂)就设立在此。以后随着全国各地办学风气的高涨,这里又成了滋兰书院(清初著名书院之一)。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滋兰书院的废址上创建了丽正书院。取丽泽书院、崇正书院各一字而命名。为清代金华府规模最大的书院。

清末废科举,1907年清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金华师范学堂;1913年改称为浙江省立第第七师范学校;1916年筹建附属小学;1927年7月,浙江省第七中学堂(今金华一中)并入,称浙江省立第七中学,设师范、中学、小学三部;1938年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改称浙江省立金华中学,即人们熟知的金中,时称“北有扬中,南有金中”;1946年,设立浙江省立金华第一中学;1958年搬迁至蒋堂。1959年1月,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迁至酒坊巷52号;1969年设立中学部;1970年,金华师范学校恢复招生,中学部分出。这个分出的中学部就成为了现在的六中,当时也称为金华县第一中学。

住在酒坊巷的老人曾告诉我:“你们原先就读的那几座楼屋最早是秀才学院,是考秀才的地方。都是先乡试后再到这里考取秀才,再到杭州考举人,最后到北京考状元”。他们还告诉我,“秀才学院的东面也就是现在新青年复习班的地址是当时考武之地,而秀才学院的旧址是考文的。侍王府、古子城这一带是古代金华城里风水最好的地方,可以说是金华城的精华所在呢。”

侍王府 古柏

能在侍王府内读书其实是一种缘分。当时,我们学校初中部因房子太旧而拆建,而新的教学楼又没完工,这样从初三到高二这三年时间里,我们就被安排在了侍王府内原秀才学院旧址上读书了。学校的食堂就在侍王府西院的几间老房子内。记得当时侍王府正在大维修,到处是毛竹搭建的脚手架,文物管理意识也不是很强,我和同学常在课间或者放学后常溜进侍王府内玩耍。初三毕业考那会,我也常携带着一本书溜进议事厅(又称大殿),坐在青石板上,斜靠着廊柱看书,复习功课。

议事厅是当时太平军举行军事等重要会议的场所,其梁、仿、柱、壁上原绘满了壁画、彩画于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现还依稀可见。整个大殿高大宽敞极了,很是阴凉,在里面读书十分舒适。读书累了就起来看看那些墙壁上的壁画,或者穿过过厅、二殿,来到耐寒轩,去看看那轩前厢房庭院内二株苍劲古拙、伟岸的千年古柏。两株古柏相传为钱肃王手植,它虽经历代风霜雨雪的侵蚀,至今仍生机昂然,独守岁寒。

近日看到报纸上登载,原金华六中要整体搬迁出去,以还原侍王府、古子城一带的原来风貌,看来下几届的六中校友们不要说是在侍王府内读书,恐怕连在侍王府边上读书的缘分都没有了。在当时,感觉自己能在侍王府内读书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今想起来觉得真是幸运,未必人人能有这样的机会在侍王府内读书,而且一读就是三年。不知道我的同学们是否会怀念起这段美好的时光呢,我是会常常想起的,是以记。

2006年5月27日写于网易博客

2009年4月2日修改于QQ博客

毛家小子天哲于浙江金华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0)

相关推荐

  • 金履祥与丽泽书院

    金履祥与丽泽书院 元初,丽泽书院由著名学者金履祥(兰溪人)主讲.金履祥系何基弟子,为金华学派之中坚.宋亡后,他即隐居不仕,专心讲学于丽泽书院,兼事著述,继续传授和发展"婺学",并积 ...

  • 【家规家训】桐山后金村贤孝家风名扬浙东

    桐山后金村贤孝家风名扬浙东       刘鑫 据黄店镇桐山后金村<桐阳金氏宗谱>,五代时,金天原迁居三衢西安之桐山峡口:五代时(公元922年),金陈由衢州桐山峡口迁居兰溪鸡鸣山下.金展(金 ...

  • 行走丨金华古子城

    [婺学正源,走来北山四先生] 一条婺江,儒学渊源流长 "邹鲁"南渡,讲学群起 范浚"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 开"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

  • 【文史拾零】酒香莫讳巷子深

    金华,自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   迄今已有2300余年的建城史. 文化之邦,名人辈出,素有" ...

  • 【山水诗路 游我金华】明月双溪上,胜景号金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四条诗路"决策部署,以文旅融合共铸"山水诗路"文化品牌,今年5月1日,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以"山水诗路 游我金华& ...

  • 昨晚梦里去了宋朝

    人们热衷"诗和远方",是希望活得精彩.我不爱出门,也想精彩,于是爱上了做梦.有位诗人说了,梦是人生另一部华彩乐章. 我通常整夜都在做梦,因为每次半夜醒来,无一例外,都是在做梦.早晨 ...

  • 金华古子城的前世今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设乌伤县,属会稽郡.乌伤县以金华义乌为核心,行政区域含金华.义乌.永康.武义四县及兰溪之东北.仙居之西.缙云之北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金华婺城太平天国侍王府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东鼓楼里酒坊巷52一3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第.1861年构建,是我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 ...

  • 毛天哲:新见Ⅱ簋铭文释读暨文王四乳生八士相关问题蠡测

    摘 要:新见Ⅱ簋收录在吴镇烽先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中,李学勤先生作<新见Ⅱ簋与"周有八士">以考释.其铭文释读大体无碍,唯此簋铭始读顺序实应 ...

  • 毛天哲:清华简《摄命》再读记

    贾连翔先生作<"摄命"卽〈书序〉"臩命""囧命"说>一文,从字形的角度论证所谓"臩"实际上是{从聑从大}字( ...

  • 毛天哲:清华简《摄命》初读记

    2008年7月15日,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同年8月,对竹简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展开.自2011年第一辑成果发布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 ...

  • 毛天哲:丽泽书院与金华六中

    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丽泽堂 金华一中是省内皆知的百年名校.在它自身校史介绍中,炫耀说它的前身金华中学堂的建立可追溯到南宋的丽泽书院.明代的崇正书院及清时合两书院之名的丽正书院,自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 ...

  • 乡音无改鬓毛衰,以后cuī都要读shuā...

    乡音无改鬓毛衰,以后cuī都要读shuāi,文化人要向"文盲"低头,还是要把所有的舆论和罪名都强加给几千年前的作者贺知章? 我觉得,多音字也不少,为什么就在古诗词这里就不愿意接受嘞 ...

  • 毛天哲:乌伤蜀墅塘记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乌伤蜀墅塘记 文/毛天哲 古乌伤西南有蒲墟,今名赤岸,唐华川县治在焉.西北行五里许,则俗名野塘也.塘之岸山,东曰唐山,西曰公山.南 ...

  • 山东德王府内有个“枫桥帮”,他们或是“枫桥厨师”的鼻祖

    陈氏宗谱里经常出现"德府"这个词,归纳整理后,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就浮出了水面.原来,在明代,枫桥有多个陈家人在山东德府做官,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我们暂且叫它"枫桥帮&quo ...

  • 如何在 2 小时内读一本书 3 遍?

    -----0----- 年均阅读量稳定在 100 本左右已经持续了至少 4 年的时间了,每次做分享会都有人直接换算成天数,那就是平均 3 天左右一本,看起来似乎是很快的速度,不少人就对此产生疑问,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