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京剧大师青海收徒记
马连良、张君秋、盖叫天、吴素秋,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家。他们通过口传心授教徒弟的方式,薪火相传,使京剧表演艺术绵延发展,后继有人。当年的青海省京剧团里,就有他们的弟子。
王萍向吴素秋学戏
马连良张君秋收三徒
1959年7月,艺名'七岁红'的董季春和青海省京剧团的演职人员首次晋京参加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是反映藏族人民新生活的《绿原红旗》。
董季春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幼年师从姑父何连涛,七岁登台演出一举成名,后随……京剧队来到西宁。再回故乡,董季春激动之情自然难以言表,最重要的是,传统京剧与藏族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绿原红旗》在长安大戏院一上演就一炮打响,梅兰芳、田汉、阿甲、马连良、李少春、谭富英、张君秋等戏剧大师观看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有一次看完演出,马连良饶有兴趣地来到后台,对演员们说你们想学什么、想了解什么就来找我,来自青海的京剧演员听后备受鼓舞。
“当时,我二哥董德林也在马连良先生所在北京京剧团。我就想,能不能通过二哥引荐,让大师收个青海的徒弟。”董季春说,当时的想法就是通过拜师,一是继承京剧的流派发展,二是借机把青海的文艺事业和青海京剧宣传出去。
时任青海省京剧团党支部书记的张武明回忆说,《绿原红旗》的表演得到首都京剧界诸多艺术大师的认可,马连良和张君秋爱才心切,看到演员都是可塑之才,就应承下来。
戏曲界是一个很讲规矩和礼数的地方,这种规矩、礼数在拜师这件大事上,就更甚了。通过北京京剧团工作人员的周密安排,马连良最后收下了在《绿原红旗》中扮演县委书记多旺的老生徐鸣策,以及扮演贫苦牧民杰姆措的女老生刘成高,张君秋收下扮演卓玛的旦角演员吴玉萍。
这是青海京剧历史上值得铭记的大事。1959年7月.两个拜师仪式合并到一起在前门饭店举行,来宾虽说只有五十多人,但都是大腕级的人物。除了马连良和张君秋,丑角表演的鼻祖萧长华,艺术大师梅兰芳、谭富英、荀慧生、裘盛戎、李多奎、徐兰沅等人都出席致贺。张武明说: “徐鸣策、刘成高、吴玉萍分别给自己的老师行鞠躬礼后,又集体给在戏剧界威望很高的老前辈萧长华鞠躬。看到大家争相和自己留影,萧长华当时幽默地说这以后他可丢不了,因为到处都有他的照片,场面很热闹。”当天,《北京晚报》等新闻单位作了报道。
盖叫天杭州收青海徒弟
1961年,青海省京剧团在武汉、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团领导都要登门拜访当地的戏剧大师,请大师观戏后给予指点。当年4月上旬,剧团到达杭州,这一次要拜访的,是蜚声全国的短打武生泰斗盖叫天。
盖老的寓所在风景秀美的西湖景区,林木葱茏中,独门独院掩映其中。送完票后,青海省京剧团的武生演员董季春心里打起了鼓。他说: “盖老被尊称为‘活武松' ,我又是演武生的,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我想这是一次向他请教的好机会,又担心他看了我的戏后不满意中途退场。”
董季春的担心不无道理,盖叫天当时在艺术表演上已经到了极高境界,他表演中的那种讲究,让很多人自愧不如。戏剧界那时就有“北有杨小楼,南有活武松”的说法。
演出结束后,盖老上台和演员握手表示祝贺,还献了锦旗。剧场一位工作人员和盖老很熟,从他那里,董季春得知了盖老对他出演昂加一角的评价——“演得好,小武生不错”。
第二天演出的是《武松》,董季春亲自去盖老家送票。看完演出,盖老给出的评价是“从意思上说可以,但从具体表演上来说有些节奏把握得不好”。时间过去近五十年了,董季春对老师的话记忆犹新。“盖老一语就点醒了我,我演出的时候只注意到了以醉为主,其实这个表演要似醉非醉,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
从盖老不断给出的建议中,董季春看到自己的不足,他有了拜在盖老门下进一步学习的想法,可能不能当上这个徒弟,又成了困扰他的问题。“盖老是泰斗,他肯不肯收我为徒,我心里没底,若是愿意收,我又该行哪样的礼?”剧团领导得知董季春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他,和盖老沟通后,盖老答应收徒。
董季春的剧照
一桌一椅,盖老端坐椅中。1961年4月,董季春的拜师仪式在盖老的寓所举行。那天盖老兴致极高,在门前迎接客人时,他指着身上的长袍大褂诙谐地说: “你们看我像不像黄世仁?”大家听后忍俊不禁。正式拜师时,盖老摈弃了旧式拜师仪式上的三拜九叩,接受徒弟的鞠躬礼后,对董季春说: “你拜我也不要完全学我,要发展创新。”还比喻说: “床底下的宝塔高不过床去。”意思是徒弟如果不创新,就永远超越不了师父,他很开明,主张创新。举行完拜师仪式后,大家去楼外楼饭店吃了便宴。
董季春近影
盖老当时已经年逾七十,可照旧每天坚持练功,给董季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盖老的两点忠告让他终身受益。“盖老常说演戏一定要做到让你演人物,而不是人物演你。意思就是要处理好表演和人物的关系,那时我说等回西宁了再想这个问题,盖老说要边演边想,学会总结。他告诫我艺术要讲究不要将就,一招一式都要琢磨,把对生活的研究表现到艺术中去,让我琢磨着演戏;二是告诫我有了成绩万不能骄傲。盖老的东西学不完。”提及恩师,董季春难掩怀念之情。
王萍北京拜名师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1980年7月,青海省京剧团又创作演出了神话京剧《格萨尔王》,……。当时……等欣然观看,并肯定了这部戏,戏中扮演女主角珠牡的王萍受到了首都观众与专家前辈的赞扬。
1982年,王萍考取了……进修班,获得了深造机会。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王萍像海绵一样汲取各个艺术流派的精粹,先后学演了尚派名剧《昭君出塞》、荀派代表剧目《红楼二尤》、梅派名剧《宇宙锋》等戏。
王萍在校期间,……,由她主演的《昭君出塞》和《宇宙锋》是经常参加演出的节目。王萍洒脱自然的表演不仅得到学院老师的称赞,还博得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喜爱。吴素秋曾说,王萍的条件比她好,她很喜欢王萍。
拜师当天,王萍和老师合影留影
1983年8月,经戏曲艺术家翁偶虹老先生穿针引线,28岁的王萍投师荀派高足吴素秋门下。……吴素秋给王萍上的头一课是戏德。王萍回忆说,老师当时说: “你是演主角的,如果派你演宫女、丫头,也得承当,要记住……,要记住艺无止境,永远学习、上进。”当天,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还专门作了报道。
戏剧是最讲究言传身教的。拜师后,王萍又一次学习了《红楼二尤》及《红娘》《苏小妹》《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折。在学院学习的时间有限,师徒俩常常谈艺到深夜。除此之外,每个星期天,王萍都会去老师家里学戏,为她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