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榆林走出中国经验

陕西学习平台2020-12-03作者:张义学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对外公布:陕西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一消息,媒体形象地喻为“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而早在2018年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中国防沙治沙就是从榆林走出来的,榆林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创造奇迹,陕西“锁住”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又称鄂尔多斯沙地、毛乌素沙地,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榆林境内。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新中国成立之初,榆林已经成为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当时,榆林沙化土地面积3600万亩,流动沙地总面积超过860万亩,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就是当时榆林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1959年,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沙漠考察队的基础上组建,并筹建了第一个治沙造林林场——陕北防沙造林林场,随后榆林陆续在长城沿线设立了20个国营林场和10多个国营苗圃。中国防沙治沙,从榆林起步了。榆林的发展史是一部治沙造林史,榆林治沙造林史也是一部中国特色生态建设创业史。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成立后,治沙专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摸索出引水拉沙、沙障固沙、前挡后拉等系列治沙造林适用技术,攻克了樟子松引种栽培和大面积造林等多项技术,樟子松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30多万亩。1974年开创性地开展了我国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试验,累计完成飞播治沙900多万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依托退耕还林等工程,按照“全封、远飞、近造”的工作思路,采取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结合等综合措施,相继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陕西省全面治理荒沙”“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治沙造林行动。在北部风沙区建成总长1500公里,造林175万亩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块。新建以樟子松为代表的常绿针叶林180万亩,完成“万亩连接工程”52片,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472万亩,每年发生30多次的沙尘暴几乎不再发生,年扬尘天气由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2157万亩郁郁葱葱的树林成功锁住了860万亩流沙,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3%,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书写世界治沙奇迹。实现“绿进沙退”还远远不够。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还指出,“作为自然地貌,毛乌素沙地不是真的消失,只是流动沙丘全部得到固定。这些治理成果还属人工干预,尚需加快沙区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实现自我循环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沙区生态面貌。”治沙英雄辈出,全国“劳模”涌现榆林的治沙造林史是一部生态建设人民英雄史。几十年来,榆林治沙群众凭借坚强毅力、超常的干劲与浩瀚无垠的荒漠和肆虐无情的风沙进行抗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牛玉琴是一个从无豪言壮语、绝少慷慨陈词的农家女子。从1985年承包万亩荒沙以来,她贷款雇人,人背驴驮,治沙11万亩。1993年,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拉奥博士奖”。1996年,她受联合国防止沙漠公约组织邀请,登上了庄严的联合国讲坛。“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1984年响应中央治理“五荒地”的号召,毅然把家搬到海子梁乡沙漠面积最大的四大号村,带领7个伙伴一头扎进茫茫沙海,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治沙壮举。30多年来,石光银带领一群陕北硬汉,累计承包造林25万亩,在国营、集体荒沙碱滩上种活了各类植物5300多万株。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世界林农杰出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全国治沙英雄等60多个奖项。不仅仅是石光银和牛玉琴,榆林还走出了中国治沙史上的众多治沙英雄,从上世纪的惠中权、李守林、漆建忠、朱序弼到新世纪的杜芳秀、张应龙、李增泉……这一大批治沙英雄和先进集体,以超人的胆略和气魄,磨练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人进沙退,榆林走出防沙治沙“中国经验”如今,榆林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也走出一条防沙治沙的“中国经验”。“中国经验”的背后,是科研人员与治沙群众数十年的艰辛摸索,是群众汗水和科学智慧的结晶。当年,他们面对寸草不生的茫茫大漠,从榆林地名着手,从点滴的、零星的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中寻启示,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他们根据榆林的自然环境总结出不同地形地貌的治理办法,指导群众逐渐从单纯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到发展杨、柳、榆、杏、果等多种经济林和果园,不断优化林木结构。数十年来,林科专家们穿梭于大漠之中、沟壑山区、盐碱滩上,成为备受人民尊敬的“绿色精灵”“绿色使者”。他们不仅治沙改土、植树种草,还在积极引进新品种、科学布局林产业,引导榆林人民向沙漠要环境,向沙漠要产业、要效益。早在1973年就建立了西北地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后来,又成立了“榆林市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开发长柄扁桃产业;建成了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开展了大樱桃、黑枸杞、美国红树莓等11个项目的试验研究。如今,榆林已经初步形成“东枣、西薯、北种、南豆”的特色产业格局,不断发展壮大“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00万亩,其中红枣170万亩、“两杏”80万亩、山地苹果65万亩、长柄扁桃40万亩、核桃32万亩、海红果5万亩,搭建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形成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数十年治沙久久为功,“榆林绿”锁住了毛乌素沙地。数十年来,“榆林经验”不断向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推广,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榆林治沙经验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来源:西部决策网

(0)

相关推荐

  • 告别黄沙漫天是如何做到的——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调查

    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沙区群众正在用荆棘条固沙.经济日报 记者 常理 摄 茫茫无际的沙漠,是人类面对的最可怕也是最顽固的敌人之一.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一直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 ...

  • 榆林“绿军”北征记

    本报记者  孙鹏 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国家森林城市"榆林,历史上却因黄沙侵袭而被迫三次迁城. 侵扰城池的是毛乌素沙地.这片沙地在公元5世纪还是一片绿洲,水草丰美,但因连年征战.过度开 ...

  • 常识积累丨中国四大沙地

    我国的四大沙地处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即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 ...

  • 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图为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拍摄的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无人机照片). 在"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位和沙漠斗了一辈子的农民,他的名字叫石光银,是陕 ...

  • 中国再次创造世界奇迹!中国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耗时60年!

    2020年4月22日,一条惊人的消息传出,让全世界都为之一颤! 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毛乌素沙漠即将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 中国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过程究竟有多艰难?背后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 ...

  • 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超过2.05亿人口遭受荒漠化的直接影响.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同20 ...

  • 美国人这次没说谎!形成于唐朝的沙漠, 如今树木可绕赤道54圈

    美国宇航局 ( NASA ) 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过去 20 年间,地球正在变绿.其中,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便占到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 25%.这一次,美国人没有说谎!60多年来,中 ...

  • 依法科学防治 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绿色时报 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依法科学防治 人与自然和谐--沙化.石漠化地区省份林草局长描绘"十四五"作者: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成效显著 国家林 ...

  • 走出中国果然没错!富士康越南计划大获成功,6年营收翻了13倍!

    近几年,关于富士康要离开中国的猜测一直就没有断过,富士康对此的解释是,不会离开中国,但也不会过度依赖中国!自从苹果宣布将把iPhone转移到印度的时候,很多人再次想到了富士康,难道富士康想要离开中国, ...

  •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中国!

    据说很多吃货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吃遍世界.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结果发现就在中国,光是吃鸡,就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也曾有个歪果仁豪言说要一年吃遍中华美食,我想他很可能退休年龄都 ...

  • 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稳稳第一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2021.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计划实施11次航天飞行任务,天和核心舱 ...

  • 中国美妆品牌走出国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中国美妆品牌走出国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早在2008年,佰草集就入驻了丝芙兰巴黎线下店,但直到这两年,国货美妆出海才真正"成了气候".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 ...

  • 中国“最牛县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学校长,一万名教授!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自古以来,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之地,往往更容易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因而,某些地区总会被称为"人杰地灵"之 ...

  • 新书速递 || 送出中国文学——晚清到建国后三十年期间的经验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汉学 送出中国文学--晚清到建国后三十年期间的经验 马士奎.倪秀华著,<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国对外文学翻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定价55元. ...

  • 外媒:为何越来越多国家走出安全区来对抗中国?说来说去就一件事

    "一系列国家准备走出安全区与美国并肩作战,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大声疾呼:我们将中国视为挑战和竞争者." 日前外国媒体如是报道称,随后围绕"为何越来越多国家走出安全区来对抗中 ...

  • 哈尔滨走出的大国总统,祖坟在中国,对中国十分友好

    小逗传媒筱群 关注 今天15:16 导语:1930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在狭隘的民族观念驱使下,德国纳粹对犹太人展开了迫害.犹太人约瑟夫带着家人逃往中国,他们在哈尔滨定居下来.就这样,他们一家躲过了一 ...

  • 中国院士第一县:走出30位院士,近百校长上万教授,是你家乡吗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在告诉世人,良好的环境和朋友的重要性.故而古有孟母三迁,就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