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声】我用“六步教学法”去教"猫"

2018年10月25日下午南阳师院教科院教学秘书张香敏老师通知我参加豫西南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南阳师院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时间2018年10月27日上午,地点社旗县兴宇学校,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活动形式"同课异构"。作为一位普通教师,能参加名师送教,我心激动自不言表,但更多的是不安。虽然郑振铎的《猫》我执教多次,对教材了然于胸,但我对学情一无所知,作为“名师”送教下乡,不能有名无实。怎样把课上得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受益。

我决定象平时在原校授课不走样:用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采用自主学习、小组互助、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课改精神。有了“导航”,我很快就设计好了这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

踏着铃声我面带微笑走上了讲堂,“孩子们,今天陈老师来到咱们兴宇学校,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咱们这节课共同学习郑振铎的《猫》……”我通过谈话,帮助孩子们破冰,消除他们心中的紧张。

接着出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们首先要进行一场速读竞赛。咱们要根据竞赛的结果,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并对该组中贡献最大的组员颁奖!”孩子们一听要搞速读竞赛还要颁奖,兴致顿时高涨起来。

我先介绍速读方法,并出示“速读口诀”:“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让大家齐读,孩子们通过齐读“速读口诀”,基本掌握了速读的要领。接着我公布课堂对抗赛规则,速读开始,时间五分钟,我巡回纠正学生出声、摇头等错误行为,学生读完后合上书本。

2,接下来抢答开始。“下面关于猫的叙述,看看分别写的是那一只猫?”老师声情并茂讲述经过压缩、改编的故事,约一分钟。学生纷纷举手,为了公平,我预设了六个问题,以便每个小组都有抢答的机会。这个环节的设置,既训练了速读方法,又提高了每一个孩子的专注力,增强了每一个孩子的效率观念、竞争意识,可谓一石三鸟。

为了尽快引导学生把握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为三只猫做简历”。这个环节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的,根据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亡失后“我”的感受几个方面,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完成表格。学生通过细读课文,自行完成表格的内容,各小组选取代表展示了学习成果。

怎样体会作者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我来当警官审理芙蓉鸟被害案”,在审理案件前,要求每人自由诵读课文⑰~32段,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四人一小组从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等几个方面审理芙蓉鸟被害案。每个学生都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也很投入,组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很快从文中筛选了相关信息完成了对案件的侦查,最后派代表宣布侦查结果。这个环节,学生自始至终是兴奋的、热情的、大家都畅说语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我设计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体验反思,感悟内涵”。这个环节仍是讨论、答疑。我预设了两个问题:“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分组讨论后,很快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段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然后我要求学生齐读语段,通过齐读学生极易体验作者自责、悔恨的情感。对小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解答,最后我补充明确。

第五个环节是“微写作”。要求学生仿照示例,用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小猫写一则悼词。

最后一个环节是自结。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的大声说。

整个课堂我围绕  "听、说、读、写”做文章,与孩子们商量、商量、再商量,人人有“业”可就,引导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任务结束后,大家评出了第三组和第五组为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各组又推出了本组的功勋成员,我拿出今年暑期编写的《初中文言文讲译练》签上名字,颁发给这两位同学做纪念。

课下座谈时,这个班的班主任张智慧老师告诉我,今天得奖的这两位同学一个平日素质较好,一个平日不爱发言,这个平日寡言少语的孩子今天课堂的表现真让大伙儿刮目相看。听着班主任的介绍,听着座谈研课会上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我的赞誉……!这时我脑子中又回荡起魏书生老师的话: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责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