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及时换一种活法(中):风流诗人袁枚是如何放得下拿得起的

学会及时换一种活法(中):风流诗人袁枚是如何放得下拿得起的。

学古论今

在上一篇文章《学会及时换一种活法(上):谈能活出自我潇洒风流自在的诗人袁枚》中,我最后谈到:

我以为袁枚这一生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具备了六个字:“放得下,拿得起。

我还说到:它归隐之后住进了“随园”。

关于这“随园”的来历以及这“随园”与他“辞官归隐”的关系。他是怎样做到:“放得下,拿得起”的?

我们今天接着聊。

人这一生,要做到“放得下,拿得起。”,首先得——“看得清”。

我以为,人这一生,要做到“放得下,拿得起。”,首先得——“看得清”。什么叫作“看得清”?

袁枚当知县不满十载,他及时地看清世道,悟透人生。袁枚他终究明白,在知县上:做得好是本分,不是他升迁的理由。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明代话本《初刻拍案惊奇》。有一则唐末的故事。虽然只是故事。却很是说出官场的规则:

某富商想要用钱买官。另一位富商劝戒他说:“而今的官有好些难做。他们做得兴头的。多是有根基,有脚力。亲戚满朝,党羽四布,方能勾根深蒂固,有得钱赚。越做越高。随你去剥削小民,贪污无耻。只要有使用,有人情,便是万年无事的。兄长不过是白身人。便弄上一个显官。须无四壁倚仗。到彼地方,未必行得去。就是行得去时,朝里如今专一讨人便宜,晓得你是钱换来的,略略等你到任一两个月,有了些光景,便道勾你了。一下子就涂抹着。岂不枉费了这些钱?要是官好做时。在下也就做多时了。”

自古是“朝里有人好做官”。袁枚是个穷二代,没有根基,虽有恩师尹继善一人推荐,但“无四壁倚仗”,即使在知县这一任上已经干得很出色,也不可能再提升。恩师尹继善推荐他做江苏高邮太守

便有些人找个理由给驳回了。乾隆十四年,袁枚之所以辞官,也与尹继善离任两江总督改调四川有关。可以说,袁枚的宦途荣辱,与尹继善的官场轨迹密不可分。

袁枚辞官后,并没有回到老家杭州,仍以南京为居住地。而此后的尹继善再次总督江南,主政南京十几年。虽然已经一朝一野,没有隶属关系,但袁枚作为外乡人,在南京的生活依然很大程度上仰仗尹继善的庇护,并正式成为其座上清客。 这说明袁枚为了生存是很会利用人脉的。

人生最难的是走在人生十字路口时能果断地“放得下”眼前的小利益。

袁枚一旦看清自己的仕途无望,便及时“放下”眼前他所厌恶的知县差事,那年他才33岁。不可谓不及时。一转身便“拿起”自己一生愿意干的事。

他干了 一件在他一生中最关键的事——他找到了南京城西小仓山下那片乡居的宝地,便断然辞去江宁县令之职,把自己放归了自然。
  小仓山下的那片山水土地,原为大清“江宁织造”隋公之园。名之隋园,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但转到袁枚手里时,这里的园林都已荒废,花不再开,鸟不再来。袁枚只花300两银子就把园子整个的盘了过来,所用系当县令的月俸。拿到这块宝地后,袁枚随即进行了改造:“茨墙剪园,易檐改途”。(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你看他对 改造园林还是很有研究。他在《随园记》中说:“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了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园,和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在这篇《随园记》中,他阐述了他买下这块园林的重要性,他认为“放得下。拿得起”,安排自己以后生活就在此一举:
随园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随园建成以后他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袁枚以后的成功,证实了他的这次果断、及时的抉择是正确的。他的人生后五十来年,就以这块宝地为“根据地”活出了自我,活得光辉灿烂,活得有滋有味,放下了小芝麻官,开始拿起他经营随园的本领。

他在给 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这就是他的人生战略思想。所谓:“大怪癖、大妄诞”就是文人不能再按常规:当官发财的传统之路去走。

既然此路对我不通,趁着我还年轻力壮,我当另辟新径才“不受文人之厄”。

好一个“不受文人之厄”!这说明袁枚对我国历代有正义感的文人常处险境,厄运连连,有着深刻的认识:

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忘乎所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由于一身傲骨,为污浊的官场所不容,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局。后来永王李璘反叛,三请李白之后,一腔热情的李白自认为得到了重用,获得了想要的一切,却没曾想,永王李璘起兵失败,而此时李白也被扣上了反贼的帽子,落得被流放夜郎的结局。最终醉酒落水而亡;

最终醉酒落水而亡

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曾分别向朝中的许多权贵投诗干谒,请求汲引,都以失望告终。总共为官两三年,官卑职小,在任谏官左拾遗这个从八品小官时还频频上疏,痛陈时弊,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因抗疏营救房琯而触怒了肃宗皇帝,他不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硬要任人唯贤。还和皇帝辩论,险些招来杀身之祸,由于宰相的大力援救,才免于一死,最后遭贬了事。最后病死。对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的说“断了粮死在船上”这样的说法会让人认为他是饿死的。 当然,有人说他病死在船上,也有人说他淹死在水里......

郭沫若晚年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也指出:杜甫嗜酒和死于牛肉白酒。这和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杜甫“大水速至,涉旬不得食”……“令(聂县令)尝馈牛炙白酒,(杜)甫饮过多,一夕而卒。”不谋而合,意为吃东西导致的死亡,为暴饮暴食而死

杜甫嗜酒和死于牛肉白酒。

以后凡是为人正直,难和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文人才子有几个仕途一帆风顺的?即使获得较高的官职,只要你坚持真理,同情劳动人,主持正义不是被贬官,就是被流放,甚至进监狱,诸如白居易、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

袁枚洞察了这一切利弊,为“不受文人之厄”,开启了自己“大怪癖、大妄诞”之路——活出自我,活得滋润、潇洒。

尽管当时以及后世对他颇有微词,他一笑了之。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袁枚很是擅长投资经营:以三百两银子买下随园,实际买下此后五十多年的快活人生。

他拆除了原来隋园的围墙将“私园”改为“公园”招徕八方游客。在买下来之后的五十年间,随园不断增建、修葺,成为南京一景。当时人写的《水窗春呓》对其有如是描述:
  随园乃深谷中依山崖而建,坡坨上下,悉出天然,谷有流水,为湖、为桥、为亭、为舫。正屋数十楹在最高处,如兼山红雪、琉璃世界。小眠斋、金石斋、群玉山头、小仓山房,玲珑宛转,极水明木瑟之致,一榻一几,皆具逸趣。

袁枚修建的随园在太平天国时被平垦为田,现在我们只能从袁起的《随园图》等画卷中感受当年“随园”的魅力。

随园中有“柳谷”轩三楹,袁枚自题一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福,为读诗书又恋花。

这首对联袁枚是自嘲吗?恐怕更多的是自我欣赏、自我歌颂的意思较多。实际上道出了他全部人生哲学的真谛。

他当知县的这几年可以说博得好评。他的知县业绩显示他并不懒。在离开溧阳县时,曾经享受到溧阳父老夹道欢送的待遇。他深知自己作不了公卿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更是污浊的官场难容他这样的傲骨。不让我做太守那就算了,给我个首辅大臣我也不稀罕!我更不想成仙成佛,因为读诗书和恋花(注:好佳丽)是我的最爱!

袁枚可不是陶渊明,辞官之后去种地,是个能过苦日子的人。他的好美食、好游山玩水、好美女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说他能“拿得起”,其中就有一条:他确实很会聚财。

传统的知识分子以经商聚财为耻,甚至一谈到“钱”就脸红。袁枚对“钱”有他的见解: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袁枚《咏钱》)

袁枚认为“钱”是不可少的。生活哪一样能缺少了钱?你不谈钱,未必就是清高。关键是不能贪。而且对于钱财要取之有道。袁枚很有经济头脑,也很会理财。

他把“随园”经营得很好。在随园这里的人生后五十多年,可以说是财源滚滚。

善经营懂理财的诗人袁枚

陶渊明“归园田居”是种庄稼去了,甘受其苦;袁枚归隐后却是在精心经营那片山水土地——随园。在这里,他自得其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大隐最难解决的是出仕隐居的界限问题。毕竟置身于名利场的中心。真要做到身仕而心隐,实在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大隐难做,小隐也不易。一个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如何还能平淡地退回渔樵耕读里去呢?所以才出现所谓中隐的说法。避开权利中心,任闲官领俸禄,或者退休拿一笔养老金,在市区或近郊构筑园林,兼享城市生活的繁华便利与田园生活的悠闲适意。白居易、袁枚就是中隐的典型代表

袁枚之后五十年所以活得滋润潇洒这和他善经营会理财有关。他在给 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他做了哪些“大怪癖、大妄诞”之事而使他“当不受文人之厄。”的呢?下面我们逐条讲来。
1·变私园为“公园”:

袁枚买下随园之后,首先有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随园围墙全拆,大门敞开,免费向游人开放“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里有:池沼楼台,奇峰怪石,外加书画、图章、法帖、各种古玩器具和海量藏书。不用广告,很多人都知道了江宁小仓山有个归隐的大诗人袁枚居住的极妙的去处......

2·名人效应:

有了这块宝地,加之名人效应:袁枚是当时诗坛倡导'性灵说'的盟主,他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一下就更“红”了。社会各色人等都前来游玩。随园就变成了南京的旅游胜地;全国的文人墨客经常聚集在随园论诗唱和;袁枚酷爱交友就在这里大摆宴席招待各路名士。各级官员无论是出差还是路过,到了南京都一定要去随园。而且当地的地方官都会在随园设宴款待。

3·袁枚好美食

他把饮食之道看做学问、对饮食文化富有研究,凡与友人聚会,尽“以枚为饮食之人,引为上座”。他特别留意饮食技术,只要在哪里吃到美食,事后必派厨师前去拜师求教。他把这些烹饪经验一一收集、整理编撰成《随园食单》。每有客来,辄亭榭设宴,美人歌舞,生意异常火爆。

他把这些烹饪经验一一收集、整理编撰成《随园食单》。

4·他还是个地主:

他将随园“东西之田地、山池分十三户承领种植”。佃户们在随园种植粮菜果木,饲养家禽,袁枚不仅每年可收租利,且每日所需之蔬菜以及宴客所需,亦可由佃户供给。(见袁祖志《随园琐记》)除此之外,乾隆十六年袁枚在安徽滁州所购田产亦渐有收益。这是地产收入。

5·袁枚的收入还有卖文:写书拿稿费、题字卖字画。因袁枚在文坛地位日隆,出高价请他撰写传记、写序文、写墓志者的有很多。许多达官显贵家族,都以让他来为自己的父祖写碑传墓志为荣。扬州有安姓的巨富,刻了一部书,以两千金的价格请袁枚题跋。 卖文润笔,竟有一篇墓志送至千金者”(见《随园老人遗嘱》)。

写书拿稿费、题字卖字画。

6·出版印刷畅销书:出版著作,袁枚还自刻其小仓山房各种著作,随园内有“南轩”,即是专门收藏其著作刻板之所。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鬼怪小说《子不语》《续子不语》 等。在当时,乃至当今,这些书仍然都是“畅销读物”

7·开学堂办教育:招收学生。由他讲授他的“性灵派”诗歌创作主张。他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在袁枚看来既然“诗者,人之性情也。”那诗歌的题材和感情范围也就很广泛了。甚至连“韩熙載之纵伎”也在抒写之内。袁枚曾说:“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情所最先,莫如男女”。他认为男女之情是人间情感中最早、最主要的情感。写出来往往最能牵动人们的心。他招收学生,尤其还广招女弟子。随园女弟子达五十余人以上,女弟子中,大量是江南名士或者是官吏的妻妾、女儿,还有来自云南、福建、东北等地的女性才人。他的《随园诗话》中大量采录女子诗作,大力表彰,增强女弟子创作兴趣。在中国诗坛上,可以说袁枚确实做了一件“”大妄诞”之事。这种少见的女性创作群体,她们擅诗文,爱书画,其实力之强,成就之高,广受关注,成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桩盛事。其中佼佼者为数不少:苏州地区随园“闺中三大知已”:席佩兰、金逸、严蕊珠,杭州女弟子:孙云凤、孙云鹤姊妹,富家子弟女钱浣青、贫者之妇汪玉珍等。

《随园湖楼请业图》局部

8·好交友,获得馈赠

许多名人雅士,乃至官僚、富商欲附庸风雅者往往愿意与袁枚结交,且多为有财者。袁枚不时得到官僚与朋友馈赠的金银财物,这也是其数量不小的额外收入。其诗作记载受礼者颇多,如《谢怙崖郎中惠纱》、《谢书巢太守赠羊裘》、《接大司马庆树斋手书及貂冠等物赋诗报谢》等,晚年日记更有出游时大量收礼的记载。

由于袁枚营财有方,待其晚年时已有“田产万金馀,银二万”,而“其他书画、图章、法帖”等文物古董亦不少(见《随园老人遗嘱》)。正因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袁枚才能三建随园,广招朋友,宴饮游乐,四处壮游,才能安心从事诗文创作活动,而取得非凡的成就。安心过着滋润潇洒的隐居生活,

安心过着滋润潇洒的隐居生活,

总之,袁枚他在不能“兼济天下”的时刻,能果断地放下为官之路,做到“独善其身”。他的“放得下”“拿得起”的人生智慧,至今对于我们有着借鉴的意义。

当我们在职场打拼时,遇到升迁、去留难于抉择的时候;当我们和上司、同事出现种种不愉快的时候;当我们的家庭生活出现困境,今后的人生之路是否需要换一种方式活着的时候......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有时可能会思前想后、迷茫、迟疑不定。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有时可能会思前想后、迷茫、迟疑不定。

可是人生不过百年。如果你能够像袁枚一样,趁着还年轻力壮,来个猛转身,放下自己和一般人习惯的思维定式,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来。

(0)

相关推荐

  • 白音格力 | 学会为自己造境

    造  境   于深山野溪边得石一块,石长不过三寸,上有各种绿苔.蕨类,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细长叶,如野菖蒲,另有攲斜而生的一弯曲长茎无名植物,选型有画意. 将石置放一竹托盘内,日日供养着.如此,在一 ...

  • 《随园记》/袁枚

    随园记 ⑴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 ...

  • 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

    2021-04-19 13:30:05 袁枚<随园记>是古文名篇,写于乾隆十四年(1749).袁枚一掷千金买下这所园子,并非出于"凡尔赛",更不是为了炫富,而是见怜景观 ...

  • 解读袁枚《苔》:辞官下海第一人,靠经营随园成为食圣,让人佩服

    2018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由袁枚作词.梁俊作曲的一首歌<苔>,被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唱红,这首沉寂了300多年的小诗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 ...

  • 陈正荣|随园随想

    在200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南京城里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园子--随园,他的主人是当时的诗坛领袖--袁枚. 袁枚,字子才,但反过来读,就是才子,这确实是一个大才子.袁枚是杭州人,曾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 ...

  • 学会及时换一种活法(上):谈能活出自我潇洒风流自在的诗人袁枚

    学会及时换一种活法(上):谈能活出自我,潇洒风流自在一生的诗人袁枚 学古论今 在我国著名的古代文人当中,能像清代诗人袁枚这样及时主宰自己的命运,趁着年轻力壮,换一种活法,活出自我,活得滋润.潇洒的能有 ...

  • 人生不易,别跟自己较劲,学会换一种活法

    文|雪落无尘 最近,重温电视剧<伪装者>,演员刘敏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她结婚后,和很多女人一样,相夫教子,就这样过了几年的时间. 但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就想要换一种活 ...

  • 如果你感觉到累了,那就换一种活法

    文/墨然 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会痛苦,会难受,但这都是人生的常态. 人本来就要经历一些事情来证明成长,如果感觉到累了,那就对了,人就得经历过挫折,才能更好的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与生俱来 ...

  • 醍醐灌顶的觉悟:换一个世界,换一种活法

    生存者: 让世界换一种方式存在,让人类换一种活法,这种想法不算奇特,但具体起来,我们还是不甚清楚,换一种方式世界将怎么存在?换一种活法人是什么活法?人类的文明形态已是事实,怎样在现有文明的基础上换方式 ...

  • 如果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文/渡兰君 来源/渡兰(ID:dulantea) 看过一则对话: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跨前一步是死,退后一步是亡,你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q ...

  • 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 作者:明心君 来源:一心问禅(ID:yxwc1927)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生活的劳累. 活着,确实很累,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 ...

  • 愈见 | 换一种心境,就是换一种活法

    愈见 | 换一种心境,就是换一种活法

  • 愈见|换一种心境,就是换一种活法

    如今,好多人用一种心态,一种标尺来看待事物和人,女人应该白瘦美,男人应该能力强,赚大钱,孩子应该成绩好,教师不该烦躁,医生不该哭泣......结果当然是太多人没法达标,太多人过得不快乐. 其实,我们可 ...

  • 丁姐读女之162--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活法

    不是每个东方情缘的会员我都非常熟悉,她就是其中一个. 从2009年的8月她进东方情缘起,尽管加上了QQ,但我们联系得很少. 对于我来说,她的名字,更多的是一个文件夹,是周一例会上的服务汇报,更是和男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