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六,河 北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六,河   各 地

保定  1974年8月,全国铸石会议在保定召开(铸石是建材代钢材的科研项目),那是第一次乘飞机到北京,转火车后才到这里的。对保定的了解,只知道它在民国时期有一所著名的军校——保定军校,其它一无所知。我们住宿的馆在市中心,马路对面就是“古莲花池”公园,于是进去参观了一下。进去一看,公园面积不小,以池塘为中心,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一应俱全,想不到,在北方的这个小城里,有这么一个一派江南园林风格的大公园!原来,这里曾经是雍正时的行宫,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作为第一站,常在此处住下,因此,以皇家园林的要求不断扩充,才有这么气派除此以外,在公园里面,到处可以看见不少乾隆皇帝题诗、题字的大小碑刻,也可算是这个公园的一大特色。

现场会是在满城铸石厂开的满城就是考古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地方,古书记载“金镂玉衣”,终于此得到证实,可惜当时发现不久,尚未对外开放。当车队来到满城时,下后,惊奇地发现西方群山的山脊,特别怪异:像一颗一颗牙齿戳向天空,知道的人就说:那就是“狼牙山”——形似狼牙的山,抗日战争时“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由于我们这是冀中平原,西边就是一条太行山脉,特别是狼牙山,更是高达1100米,所以,看过去山顶上犬牙交错的样子,在蓝色天空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

保定的瓷碗特别便宜,它来自邯郸著名的彭城瓷厂,白净外加造型好,一只大汤碗只要两毛六,我就买了两只,一位会友见了也买了两只,他买了嫌重又怕路上碰碎,说退给我,于是我只好将四只重重的碗背回了杭州

邯郸  1975年3月,转车来到了河北省的邯郸市。邯郸是古代赵国的都城,而今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水泥厂—邯郸水泥厂所在地,此外还有陶瓷厂、钢铁厂,是河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我们到达邯郸时,是凌晨一、两点钟,除了火车站,周围一片漆黑,人生地不熟,只好在车站里蜷缩至天明。四个人一下子从住天津的宾馆,到邯郸火车站睡地坪,尝到了出差在外的甘与苦。天明以后,我们乘车前往邯郸水泥厂参观水泥包装机,一路上,看见各种车辆忙忙碌碌,马路上扬起一阵一阵的尘土,这正是当时建材、陶瓷、钢铁工业发达地区带来的副作用调研回来,步行往汽车站的途中,发现大路左侧的一条小路上,有一块指示牌上写:“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窟之一,从公路望过去,到山边并不远,于是我们趁机过去参观参观。到那里一看,破坏十分严重:石窟里单独的佛像,头都被凿下盗走;沿洞壁的佛像,能盗走的也盗走了,一片残破景象;由于无人管理,洞窟里面还散发出阵阵臭气,真是扫了我们仔细参观的雅兴,上下兜了一圈,算是到此一游,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南响堂山石窟”,而“北响堂山石窟”在15公里之外,不知是否好一些?

秦皇岛  1991年4月,一行八人,在厂长的带领下,由鞍山来到了秦皇岛耐火材料厂参观、学习。唐耐厂派了一辆小面包车专送我们一行人,游览了属于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和山海关,大家总算在这里放松一下。

北戴河  久闻大名,毛主席的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就说的是北戴河海边雨天见到的情景。我们去那里时是个好天气,见到的只是一片平静的大海—渤海;海滩的内侧是燕山山脉的余脉,在山地上有各式楼房穿插在绿树丛中,这就是著名的北戴河避暑胜地,由于不是暑期,外加海岸线很长,游人在海滩上显得有些稀稀落落。小面包车带我们一个点、一个点的游览过来,有兴趣就留个影,算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看看这处“避暑胜地”,与庐山、莫干山完全不一样,那里是靠山高而形成避暑胜地,而这里却是另一种方式形成的避暑胜地:夏天白天,太阳高照陆地,使地面温度升高,陆地上的高温气流上升,温度相对低的海面气流补充过来,从而形成海陆风,使得住在这里的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够吹到凉爽的海风,达到了避暑的效果。所有海边的避暑胜地都是这个道理。

山海关  游了北戴河海滨,又来到了“老龙头”—万里长城的起点,其中一部份城墙还延伸到了海中。1984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运动时,上海人民捐献的钱,用来修老龙头及附近的长城,后在这里立了一块碑,以纪念此事。老龙头游了,车子来到山海关下。“山海关”也是久闻大名,经常乘车路过,就是无缘下车,这次总算尽兴一游了。上得城楼马上留影,站在楼的地面太低,于是出了一毛钱上了铁台阶,来了一个“天下第一关”的全景照。在城墙上看山海关果真雄伟:山海关城台加辅助的瓮城与罗城,互相联系,雄踞于平原之中部;右面的城墙向南一直筑到老龙头、海里;左面的城墙向北由平地一直筑到山脚,然后沿山向上筑到山顶,远远望去城墙成了一条笔直向上的带子,继续延伸至远方的群山之中。因此,山海关连同高大坚实的城墙,横亘在大海与山川之间,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似的关隘。相当初,满清的骑兵,如果没有吴三桂领进关,要想攻破真是不容易。万里长城的起点、“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总算来过了。当晚,厂里招待我们吃当地特产:“皮皮虾”,就是1970年在浙江温岭看到过的怪虾,现在超市里叫“懒尿虾”。厂里的人说:4月份正是吃“皮皮虾”最好的时节,此时不但肉好吃,雌虾头上有蟹黄一样的“黄”,更好吃。食堂烧了一大堆,我们八个人,外加厂里三、四人,十几个人围成一桌,边喝白酒,边剥“皮皮虾”吃,边海阔天空地闲聊。大家开开心心地在秦皇岛吃了一顿地方特色晚餐,第二天前往唐山继续参观、学习。

唐山  1975年6月,因调研,第一次来到了唐山。唐山也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远远望去,唐山钢铁厂飘出的黄尘,像一条黄龙,横空穿越在城市的上空;开滦煤矿挖出的煤矸石,像一座座圆锥形的小山,四散分布在城市的周围,这是我们初次到唐山,看到的景观。唐山市被一条铁路分成了两半,铁路两侧的人们都通过天桥往来。我们曾去铁路那一侧的中药店里,买南方难买到的中药:当归、杜仲。药店的女营业员蛮爽气,跟我们说:你们要多少,我们有!并开玩笑地说:你们南方人就知道吃补药,我们只要吃肉,哈哈……,南北双方在店堂里交谈得很开心。想不到,一年后1976年7月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再一次来到唐山,那是1987年4月,到唐山参加新车间建成评议会,会议结束,厂会务组要给每一位参会者发咨询费(当年通行的规矩),我们两个人说:钱不好意思拿。会务组同志很快去市面上,买来了两套等价值的唐山产的瓷咖啡壶送给了我们,唐山瓷器全国有名。我们不但收了,而且谢谢他们,因为,这是有地方特点的产品,有纪念意义。

会议空隙时间,再到市区去看看,发觉面貌完全变了,除了有几处震后遗址外(去看了老火车站遗址),其已毫无印象了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座“抗震纪念碑”,在那里买了一枚有抗震纪念碑图像的“唐山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大铜章,留作纪念。

第三次,1991年4月,由秦皇岛来到唐山,这次没有进入市区,而是参观郊区的唐山第二耐火材料厂新建的高温窑,参观后就去了天津。

(0)

相关推荐

  • 国家5A级景区---秦皇岛山海关景区

    依山傍海,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景区,以前因为管理混乱,游客投诉频繁,被旅游局摘掉了5A景区的标识,沦为普通旅游景点.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五年的时间了,这个曾经名满天下的老牌景区,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十四,辽 宁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四  辽 宁 各 地 1973年11月第一次出差过了山海关--再后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外"了!进入了辽宁,我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火车一到锦州,地面上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八,河 南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八,河 南 各 地 1980年在浙江建材院工作时到过洛阳:1989年在上海工作时又到过郑州.安阳:1991年又一次来到洛阳,就是没有机会去边上包大人的开封府出差,河南的几个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九,武 汉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九,武  汉 湖北省里出差只去过一个地方,就是省会武汉,华中第一大城.1985年3月,调到上耐厂三年,由档案室转到设计室后,才有了第一次出差外地的机会,到武汉钢铁公司的耐材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湖南各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湖南各地 湖南,毛主席的家乡,早已心驰神往,直到1977年8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年,总算有机会到湖南长沙出差:1986年12月,在上海工作期间又去长沙开会,所以,长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二,重 庆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二,重  庆 重庆  1992年6月,重庆永荣矿务局三产与我厂合作搞一个彩陶面砖厂,厂里派了我们前往指导.相当初,小说<红岩>.歌剧<江姐>,都与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十一,山 东 各 地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一,山 东 各 地 作者:汪海山 济南  1972年4月为调查我们建科所的前所长.现浙江省工业设计院院长(山东南下干部)的历史问题,调查组人选还是去安徽泊湖农场调查的二人组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三,西 安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三,西  安 1972年11月,全国水泥压力管使用现场会在西安召开(当年建材科研的三大任务是:代钢代木代棉.水泥压力管是用建材替代钢材的一项研究成果.),有幸第一次前往中国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1975年3月,第一次到天津(1967年1月,串连那次走出天津站去买小黄梨,只能算是路过),在北方的城市中,天津的商业街最像上海,不但街道长,而且建筑物的风格 ...

  •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一,桂 林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二十一,桂  林 1992年4月,上耐厂科协组织部分科协人员,前往桂林休养,我在名单之中:与此同时,上海碳素厂科协也组织去桂林休养,老伴也在名单之中,这真是好事成双!使我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