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正常人,干嘛要把情绪戒掉?
这年头标题党很多,盲目被说服的也很多,批评性思维是多数人欠缺的。若在以前看到所谓的成熟的人都戒掉了情绪,会觉得:这么厉害,我一直想成为这样的人。但如今,我想的却是:如果这样,还是人吗?这得有多么内伤啊?
情绪很可怕?
情绪是人们对各类事情的一种体验反应,套用现在喜闻乐见的用语:人脑的操作系统是以情绪为底层逻辑。那戒掉了情绪,你还要操作系统吗?建个空中阁楼?
有情绪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呀,却被现代人看得如洪水猛兽。没有情绪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情绪是人无法避免的,再理智的人也会有情绪,无人可免,只不过是否触及到情绪爆发点是值得商榷的。
心理学讲求的是表达情绪,而不是恣意宣泄情绪,从科学角度上看,情绪是消灭不了的,但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疏解。
情商应该是怎样的?
为什么人们想戒掉情绪?因为情绪经常坏事,造成的后果可怕,特别在重要的事上,那简直是毁灭性打击。自然戒掉情绪是最好的办法。可惜这不是一个靠得住的办法,戒除情绪在管理情绪上走到了偏执的极端,过于强调消灭、控制,灌输情绪有害论。
对于情绪,我们需要情商。但我们对情商的误解又从过去的八面玲珑转为极端控制情绪——遇事不动声色,进而偏执掌控情绪,这是对情商的另一种误读。
我不禁要问:在遇事不动声色时,是真的没有情绪?旁人见证的“不动声色”,未必是真。如同刑法中的传闻证据——以直接感知或直接体验待证事实的人的陈述为基本内容,这就是个主观体验的说辞。实际上没人说得清,当事人背后是否有情绪积压?那真实的模样没有人知道,谁也不会读心术。
对八面玲珑的推崇,是感受到了与之而来的好处:身心舒畅,可那其实是站在利我的角度期待他人的“高情商”;掌控情绪走到极端,那是看到了“不动声色”展现的强大,产生了景仰,认定这才是人生巅峰所必备的条件。以批判性思维来看,这些观点都是极端的,包含着结果偏差和预期偏差。
而我所理解的情商,是在自己的原则上真正照顾自己的情绪,然后不以伤害他人为界限,照顾到他人的情绪。注意“照顾”这个词,比起控制它更好地表达了:引导而非放纵或压抑。
如果把情商分层次的话,大概有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目前我还在中级往高级的方向前进。
最初级的情商就是恣意发泄情绪,毫无自我觉察
中级的情商是照顾了自己的情绪,却无视他人的情绪,美曰其名要让自己舒服。
最高级的情商是照顾自己的情绪优先,体察他人的情绪,做适当的处理。
照顾情绪前,要体察情绪
想来很多文章都说过控制情绪才是真情商。可惜控制不是如此容易的事情。控制的前提是觉察自我,什么事情挑起了怎样的情绪,情绪背后内心的话语是什么,有没有陷入情绪循环——同样的情景引起同样的情绪。简单说,有没有反思情绪出现的整个过程,这一种自我体察。
这样的反思目的不是为了戒掉情绪,而是探索自我感受与自我边界。什么时候的情绪需要坚持表达,什么时候的情绪只是自己的徒增烦恼?前者需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而非任由情绪如脱缰野马般横冲直撞;后者需要面对自我内心:如何疏解情绪,如何消化它,以及将来如何看待类似的情景。
困难在于觉察是短暂一瞬间的事情,抓得住还是抓不住呢?往往情绪起来时候,就没法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去观察情绪背后的意义。如何做呢?我想最初可以在事后回想:当时的状况为什么愤怒,为什么难过。回想不是再次去体验那种情绪,而是客观抽离地去看待自己内心的话语,否则就是二次伤害。
情绪的流动,我们需要体会
以我的一次经历作为事例来讨论:
背景:
我提交了一次付款申请,当时第一次做不是很熟悉,为了怕遗漏,除了按照财务主管的要求资料,我还添加了其他资料一起作为附件给到财务。
发生的事件:
财务付款的同事退回了我的申请,“你的申请上没有写收款公司的名称。”
我解释:“我已经把所有的资料,包括对方公司信息与银行信息一起都附上了。”
结果得来的一句话是:“我们从来不看你附上的东西!”
我的反应
我很错愕,明明按照财务的要求提交的资料到头来财务是不看的?!而且仅仅是公司名称,后面的资料都有,我已经开始生气了。(其实我没填本来也有问题)
后续
于是我在申请上手写了收款公司名称,交到财务同事。
结果又得到一句:“我要打印版的!”
即刻我的怒气就出来了,“你怎么不早说?!我老板字都签掉了!”
“……那你再打一张附在后面吧。”
我不情愿地把这张申请重新做了一遍,而且内心在吐槽:前一刻说不看附件的,后一刻又允许交附件了?!
反思
虽然内心吐槽,但几分钟后我冷静地回想了过程,觉得自己也有失误的地方,而碰巧财务同事是个情绪化的人——对公司一直有不满,结果就是这么个不欢乐的场面。
为什么我说资料附上后得到一个答案:不看附件?因为我的回答让她觉得被拒绝了,于是她就变得强硬毫不客气。
接着当她带着情绪否决我的申请,硬邦邦地说不看附件时,我被她影响到情绪,同时她的话语让我感觉到一种攻击性——被欺骗。而且我内心不希望麻烦再填一次,毕竟资料都是齐全的,自己又为了其他的工作而烦恼着,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此外财务的同事也没有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不能宽松一下,我的意愿被驳回了,内心就更抵触了。
重演场景
随后我又构想了一个完美场景的演示。
同事:你这里的收款公司没有填,你看是不是重新交一张。
我:我有附上公司信息的资料在后面。
同事:我看到了,不过按照规定还是要写上名称,这样审计就不会有问题了。
我:但我老板已经签字了,那又要签一次?我手填可以吗?
同事:那这样吧,你重新打印一张,附在后面吧。
不过转念想到这个场景并不适合这个情绪化的同事,而且比较被动。于是我又模拟了另一个场景。
同事:你这里的收款公司没有填。
我:我有附上公司信息的资料在后面。
同事:我们不看附件的。
我:那么我手填上可以吗?
同事:你要重新打印一张。
我:我老板已经签字了,那这重新签字?
同事:那就直接附在后面好了。
效果上,自然前一个假设场景更令双方沟通顺畅,但对方不是这样性格的人,那么我就不能被她影响到情绪,而且要掌握话语的引导权,只能产生后一个场景对话。
这还不够
从场景构想中,我开始考虑如何与这位同事沟通,毕竟之后可能交集会越来越多。对于这样风格的同事,必须由我来把各种可能性提出,得到她的肯定回复后才能行动。这样避免再次沟通的麻烦,提高效率。
而我的情绪是因为“被拒绝”、“被麻烦”产生的,与同事的沟通方式可以解决“被麻烦”这个问题,但是“被拒绝”这就需要自己来消化:为什么我不能接受拒绝呢?
我期望的是有礼地拒绝,这样比较容易接受,而非蛮横地一句话毫无解释。可惜对方的方式无法满足我的需求,那么我有必要为此有情绪吗?就因为一个不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
似乎没有必要,给她按个标签归类好了,这样以后看到她就会想起:情绪化勿纠缠。这样有了情绪,也会告诉自己那样的人嘛,一笑而过。
所以体察自己的情绪,是叩开照顾情绪的大门钥匙。
情商修行,而非戒除情绪
人的情绪反应是对世界的联接,是一种鲜活的证明,只不过需要平衡不能太过,情绪需要照顾而不是放纵、压抑,更不是戒除。
有情绪的人才是活生生的,照顾好情绪的人才是高情商,作为正常人,慢慢地修炼情商觉察自己,照顾好情绪,才是一生应该进行的修行。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