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响】随笔︱陶少鸿: 我与《桃花源》
编前语:
《桃花源》杂志创刊于1980年,迄今已走过四十年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杂志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曾创下单期140万册的发行记录,刊发过省内外众多名家的作品,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我社将举办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并在杂志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八方来贺、岁月留痕、撷英掇华、记忆回响等栏目,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共同回想的文学作品、相关资料,不定期在本公众号上发出。
我与《桃花源》
作者︱陶少鸿
四十年前,我在位于冷水江的湖南资江氮肥厂当操作工,上班生产尿素,下了班则追随文学,除了睡觉,业余时间大都委身于厂工会图书阅览室。那时文革过去不久,新时期刚刚拉开帷幕,各种新书和期刊层出不穷。我就像一头饥饿的牛闯进了菜地,贪婪地啃吃青枝嫩叶一样,是刊就翻,逢书必读,疯狂地给自己补充文学营养。如此一来,就博得了图书管理员对我的特别关照,来了新书就给我留着,别人一次只能借一本,我可以借三本。就是在这种状态中,某一天,我突然遇到了新创刊的文学杂志《桃花源》,细读之下,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这印象,不仅仅来自它蓄势待发的清新形象,也因为常德地区歌舞团刚刚来厂里演出过,常德丝弦《新事多》婉转悦耳撩人情思,一首《洞庭鱼米乡》更是唱得荡气回肠,让人对常德生出无限向往。而《桃花源》,正是常德地区文联所创办,所以就愈发令我刮目相看了。
其时,我已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散文作品,正欲转向小说创作。于是,我以单身工人生活为素材,写了一篇叫《405轶事》的短篇小说,寄给了《桃花源》。没多久,它就发表在了《桃花源》1981年第5期上, 还配了两幅由熊长青画的插图。这便是我的小说处女作了,它的顺利发表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可以说,在我小说创作的初期,是《桃花源》杂志有力地推了我一把。这之后,我就接二连三地在《青年作家》《湘江文学》和《芙蓉》等刊发表小说了。
1983年,我调到桃源县物资局工作,离常德很近。于是怀着没齿不忘的感激之情,来《桃花源》拜访编辑老师。那时编辑部还在文化局老院子的一幢平房里。方存弟主编和田耕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给了我很多鼓励。方主编和田老师的作品我都读过,应当说是文人办刊了,所以很有共同语言,聊得十分融洽。方主编说话有板有眼,田老师则斯斯文文,细声细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为人都特别谦逊。在询问了我的创作情况之后,他们还特别问了我的年龄,得知我还不到30岁,由衷地给予赞赏与期望。1984年,我调到了桃源县文联,与《桃花源》同在文联系统了,关系就更为密切。记得有一年《桃花源》某一期预订量达到120万份,常德一时印刷不过来,田老师跑到桃源求援,我陪他一起跑印刷厂,解决了印刷问题。与此同时,《桃花源》有啥活动,都会通知我参加,而我呢,也经常性地在《桃花源》发表作品。
1991年,我调到常德市文联创联科,我的办公室就在《桃花源》编辑部隔壁。工作之余,和编辑老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还和叶培昌先生成了棋友,经常午休也不休,摆开盘子杀一盘,过过棋瘾。奕棋之时,免不了伴以文学交锋。因为培昌兄不光是编辑,还是颇有造诣的评论家,曾给我写过多篇评论,在《文艺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只可惜天妒英才,后来他罹患癌症,不幸早逝。
1997年,我担任了市文联副主席,分管文学创作与《桃花源》杂志;到了2000年,田耕主编退休,我又兼任了主编,每期都要看终审,直到2008年才卸任。当家才知柴米贵,我感到了肩头的压力。《桃花源》虽然转为了内刊,但照样要出刊,照样要保证出刊质量。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文学环境已不如从前,办刊经费少,出刊时常感到困难。没办法,只好除了积极地向领导反映,向市财政争取外,也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求助。记得那年卿渐伟市长上任,请我和几位文艺界代表吃饭,本不善交际的我趁此机会送了市长一套自己的长篇小说《梦土》,并郑重地提了两点建议:一是给《桃花源》增加经费并纳入预算,二是设立常德市年度文学艺术奖,以弥补丁玲文学奖只奖单本著作不奖单篇作品,并且没有艺术类奖项的遗憾。卿市长当即表示建议很好,他会放在心里。没过多久,卿市长就给编辑部增加了经费;他任市委书记之后,又推动设立了“常德市原创文艺奖”。还好,路就这么走过来了,总算保证了刊物按时出版。与此同时,我利用自己的人脉,约请了一些著名作家为《桃花源》撰稿,如高洪波、韩作荣、刘醒龙、王跃文、何立伟、蔡测海、聂鑫森等,都在《桃花源》发表作品,提高了刊物品位,也为本地作者作出了表率;当然,《桃花源》也十分重视本地作者的作品,作为文联的刊物,培养本地作者是工作之重点,存在之要义。凡我所负责筹办的笔会、采风等活动,一般都采取市文联与编辑部联合操作的方式,都是围绕培养作者而展开。龚道国、卢年初、少一、向未、恨铁等本地作家,也都把力作交给《桃花源》发表,他们也从《桃花源》出发,走出了湖南,走向了全国。
我是从业余写作走过来的,深知刊物对作者的重要性,对本地文学事业的重要性。《桃花源》创刊四十年了,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如今《桃花源》麾下已是兵强马壮,佳作迭出,无论是作为《桃花源》的作者,还是作为一个主编过《桃花源》八年的人,我都感到与有荣焉。衷心祝愿《桃花源》四十不惑,越走越好!
作者简介
陶少鸿,笔名少鸿,湖南安化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常德市文联副科长、秘书长、副主席、调研员(2000年1月——2008年3月兼任《桃花源》杂志主编),曾为湖南省作家协会第六、七届主席团副主席,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梦土》《大地芬芳》《百年不孤》《抱月行》《溺水的鱼》《花枝乱颤》,小说集《天火》《花冢》《生命的颜色》《叶上一滴露》(英文版)等。小说《九三年的早稻》《新寡》《冲喜》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故事片。曾获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文学艺术奖。
执行主编:陈文双
责任编辑:卢昌丹
校 对:瞿丽娜
终 审:谈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