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携手园艺新村举办2020世界卒中日健康科普活动

  今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口号是“科学运动,健康生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脑卒中防治,进社区、办讲座、做筛查等活动不间断,从而帮助居民重视卒中、正视卒中,提高防范意识,科学防治脑卒中。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通过分析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包含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民众位列前25位死因变化,给出了结论——居于首位的中国居民主要死因的是——脑卒中(中风)。

  据统计,中国每年中风发生病例500余万,其中约有196万人死亡。也就是说,脑卒中每6.2秒就有一人发生,每16秒就有一人死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致死病因,约占总死亡疾病谱的22.45%,严重威胁国人健康。

  卒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特别是超过50岁的人群中,卒中患者增长率尤为明显。近年来,卒中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卒中防治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

  社区共建,健康公益送到家

  在“10.29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10月28日上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马娜医生、护士吕浩浩及志愿者们来到闵行区园艺新村,为居民提供脑中风科学防治科普讲座、健康咨询及血压测量等公益服务。

  马娜医生为居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脑中风防治相关知识,如:哪些是中风的高危人群,中风有哪些征兆,中风怎样科学预防等,并教导大家如何合理用药。马娜医生指出,对脑中风的预防,要提早发现发病因素,其中“三高”控制尤为重要,并为居民们详细讲解了“三高”正常值范围,以便居民们自我检测。

  马娜医生强调,目前,脑中风虽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死亡病因,但是,脑中风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患者出现脑中风征兆后,其在身旁的家属或亲朋好友不要惊慌失措,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送到有能力救治的医院进行规范救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千万不可相信某些民间偏方,耽误了“黄金时间窗”。

▲ 马娜医生为居民们讲解中风防治相关知识

  当前秋冬季节交替,正是中风高发季节。马娜医生指出,“冷”和“情绪激动”极易诱发中风,她提醒居民们要注意防护。如要注意“觉醒后中风”,早起后不要急于到户外运动,醒来后可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再慢慢起来,在屋内走一走后再出门运动,尽量携伴外出;早餐糖尿病人要少喝粥,少吃主食,肉蛋奶均衡饮食;高血压病人要低盐低脂饮食;吃完早餐后可适当出门运动等。

▲ 马娜医生耐心解答居民们的提问

  针对居民提出的头晕、用药、睡眠问题等,马娜医生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并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等。

  讲座互动时,李阿姨举手提问。她说自己今年62岁,血压忽高忽低、波动大(54mmHg——108mmHg不等),近来早起出现头晕症状(三五分钟后缓解)。李阿姨问马娜医生,她母亲出现过脑梗,所以一直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要得脑中风了?

  马娜医生详细询问她的情况,初步排除中风可能,让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不过,马娜医生还是建议李阿姨不要放松警惕,要定期到医院体检为好。

  讲座互动前后,马娜医生和护士吕浩浩还为老人们检测了血压。居民们受益良多。当天活动持续1个多小时,共服务居民70余人次。

▲ 活动大受欢迎,居民们有序测量血压

  去年1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与园艺新村居委会签约共建,医院脑血管专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下社区为卒中患者或潜在病患提供公益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本次活动,不仅向社区居民们普及了关于卒中防治相关知识,还进一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 “走出去,请进来”,卒中筛查受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卒中健康管理,2019年12月开设脑血管病(卒中筛查)专病门诊。针对卒中高危人群开展卒中(中风)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卒中随访等。

  目前,脑卒中已然成为中国人头号死亡病因;脑卒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可是,有关脑卒中科学防治等知识还相当缺乏,脑卒中虽“来势汹汹”但可防可控,科学防治脑卒中是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