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 | 出走半生,愿归来仍是少年 @我相信
这首歌(《我相信》)于我很特殊,而明天的日子也很特殊,所以这周我想将这首歌寄给明天的我。
高三那年元旦,毕业班的我们一起唱这首歌,虽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怎样,但是都相信“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很多年后再次听这首歌的时候,竟会有一种肉麻的感觉。这让我害怕,担忧是不是已经丢失了高三纯真的初心。
走向高考考场的我们
摄于2012年
今天是医学生实习倒计时的最后一天,厌倦了天天上课考试的生活,对实习的生活充满期待。
但,这周的岗前培训告诉我,实习生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实习的一年中要经历:
22次出科考;
4次模块性质的OSCE考试;
2次大型的OSCE考试;
内外妇儿第二阶段的理论考,
除了这些考试,还有每周一份近4页A4纸的大病史书写。
当我周三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内心其实还是奔溃的。
我以为我终于脱离了考试,
结果是我想多了。
我是不可能摆脱考试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最后,在笔记本上给自己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鼓励自己。
这周,明祎经常评价我:我总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比如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努力工作奋斗……
这周何威老师讲“沟通艺术”,也说了很多“正确的废话”:
比如,
如何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固执而变通;
敏感而不执着;
学富五车而又求知若渴;
好记性却善忘;
会观察也爱尝试;
既能领导也会服从;
无私又自私。
说话的艺术有:
急事,慢慢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见到的事,不要乱说;
伤人的话,不能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不说,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长辈的事,多听少说,夫妻的事,商量着说,孩子的事,开导着说。
还有,不要总把自己当千里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慎于言,敏于行
……
我虽然同意明祎的观点,但是我觉得这些“正确的废话”,就像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一样。
微言大义
多品品,多琢磨,更有味道。
周六去徐汇的社科图书馆取预约的《克氏外科学》,巧遇Z学长。
我偶尔去医学院图书馆自习,但总能看到Z学长。在整个专业中,他也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
辅导员在实习前的培训便是以他的实习故事,来告诉我们实习期应该怎么度过。
令我吃惊的是:招呼过后,Z学长主动微信上约我聊天,说很早就想和我交流。
对于Z学长,我最初的印象是积极但也很热血愤青,敢和老师直接对抗,而我自己的风格是不喜欢直接抗争冲突,你要我干啥,我基本上不反对,俗称“老黄牛”。
两人风格的不同,所以我总会无意识地尽量避开和学长直接的交集,
但其实是自己想得太复杂。
交流后,Z学长更符合傅雷所说的“赤子”。
有自己的目标,能为这目标专注努力;
很努力,但是他很谦虚的说和美国真正的“4+4”学制相比,自己还不够努力;
真正爱自己选的专业,这种热情会影响周围的人。
我请教了他实习期间的经验,他也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要熟悉了解自己负责床位病人的病史;尝试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去设计检查计划,想如何治疗,如何开药;最后将自己的思路和上级医生开具的医嘱两相比较;理解不同的地方。
凡事都要积极主动,积极去问,积极去操作。
不想试图让所有带教科室与带教老师都喜欢自己,精力有限,该偷懒的时候就要学会偷懒。
相对于老师们的培训,学长给的指导更具体,更有建设性。
临分别的时候,学长说“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挺开心的。
周日午睡,被窗外的嘈杂声音吵醒,隐约听到楼下的人喊道“要报警”。人群往一个方向聚集,说是附近居民楼着火。
我也成了一名围观的群众。看到消防队员及时赶到,铺水带,20分钟后,危情解除了。
看着小区门口停着的四辆消防车,觉得有这群人真好,这群可爱的人保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小木桥路旁的消防车
摄于2019/5/19
医生也是一群可爱的人。
也许同一时刻,某个出院的病人和小区前的我有着同样的想法。
有这群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