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孩子要做好“五多”!
“双减”前,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孩子既要完成铺天盖地的各科作业,又要像走马灯一样穿梭于各种辅导班,孩子根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
如今,学科类辅导班关停了,再加上学校作业减负,孩子们的时间被解放了,可以供孩子支配的时间相对多了。
是不是孩子就无所事事,就完全可以“躺平”了呢?显然不是。我以为,孩子除了嬉戏玩耍,放松身心,还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
一、多读书
阅读,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最好的成长。让孩子利用周末、节假日,利用空闲时间,利用“双减”后多出的时间,多读书,多读自己喜欢的书,多读适合自己当下适合阅读的书,在书海徜徉,在书的天空翱翔,在书的世界里与先贤大家、志士仁人对话,在浩瀚无垠的书中遭遇伟大的事物,相遇非凡的人物,遇见美好的自己,把美好的东西留给美丽的童年、少年,这应该是孩子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读书很多的孩子,他的知识面一定很广,他的视野一定很宽,他的思维一定很活,他的理解能力一定很强,他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让他去应对那点纸笔考试,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一定不成问题,甚至获得一个可喜的成绩,或许便是一种额外的惊喜与奖赏。
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所积淀的读书习惯,将会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由此给孩子们所打上的精神底色,所给予的万千气象,所注入的文化元素,会在他们的未来人生以独特而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多运动
近些年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让孩子缺少必要的运动,一些学校要么为了单纯的智育,忽视体育,体育被考试学科所取代,要么为了安全考量,把有一定对抗性的体育课,上成了室内课。由此所带来的“小近视”“小胖墩”,还有身心不健康的孩子越来越多。
不少家庭也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运动又不能提分”“运动耽搁学习”“运动会养成贪玩的习惯”,这是不少家长阻止孩子运动的口头禅。
现在,孩子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多运动,多锻炼,比如,爬山、跳绳、打球、跑步等。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最好的活动。孩子多参加运动,不管是对孩子的健康、发育,还是智力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不仅如此,还能够磨练毅力,顽强意志,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喜欢运动的孩子,都阳光活泼,自信开朗,经得起摔打,受得了挫折,面对失败和逆境,有勇气爬起来,有信心迈过去,不会自暴自弃,甚至作贱生命。
当然,孩子的运动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参加他感兴趣的运动,从运动中就会找到乐趣,就会投入其中,坚持运动下去;一定要和玩耍和游戏相结合。不能为了运动而运动,而应该在玩耍中运动,在游戏中运动,在参与活动中运动,将几方面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一定要懂得运动量力而行。要注意运动的质和量,把握运动的“度”,不要给自己无限度加码;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只有睡眠充足,加上适当的运动,才会有一个身心都健康的身体。
三、多参加劳动
孩子劳动观念的塑造,劳动精神的培育,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美德的涵养等,不可能在知识讲解、概念灌输中获得,而是在具体的劳动中才能形成。
而劳动的本身,不仅是最好的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和情趣。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跟踪那些从小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发现,成年后,前后者的就业比例为15:1,犯罪比例为1:10,且前者离婚率更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低。
对于劳动,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不仅学校要开辟劳动阵地,创新劳动载体,强化劳动教育,而且作为家庭更要利用“双减”红利,引导和安排孩子多干些家务劳动,比如拖地扫地、整理房间、折叠衣服、淘菜洗碗、做简单的饭菜等。
有条件的家庭,还应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让他们走进自然,置于苍穹,脚踩大地,让指甲嵌满泥土,获得植物性生长力量。
一个从小爱劳动的孩子,他会向往美好,充满激情,热爱生活,最终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责任担当、有爱心孝心的人。
四、多参与社会实践
过去孩子们差不多是出课堂进补习堂,出教室进培训室,出校门进家门,学习的空间封闭、狭窄,学习形式局限于念课本和刷题,单一、单调。学习与生活脱节,学习与社会少有对接,学习与走向未来缺乏衔接。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考高分,上名校,争面子,而是今后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面对未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双减”后,那种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局面将要打破,校门和家门将要打开,课堂将要从书本移向生活,教室将要从室内延伸到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真正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亲自体验生活,去亲自认识社会,去亲自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和社会,去亲自检验和应证书本知识学习进程与程度,去亲自通过动脑、动手获得丰富的书本以外的知识,去亲自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社会学问的高深莫测,去深刻地认识自己知识的不足,认真学习的重要,去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因而,对于周末假期,更是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时段,应该让孩子走到农村,走到社区,走到厂矿企业,走到博物馆,多参加一些诸如社会调查、送温暖、访贫问苦、公益募捐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托展视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多一些自我管理
今天的的孩子最终会离开学校和家庭,告别老师和父母,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走向人生,因而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双减”之下孩子们时间宽松了,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支配权,这恰恰是考验孩子们有没有自我管理意识,能不能自我管理自己的时间,会不会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的时候了。
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自己规划,自己作主。孩子所具备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不仅是当下学习的需要,而且所固化的自制力、自控力、自学力,更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孩子生性好动贪玩,自由散漫,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作为家长就应该通过示范,通过激励,通过引导,帮助孩子拟定学习计划,制定作息时间表,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教会孩子把握学习、休息、玩耍以及生活节奏,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检作业,学会自己调节自己情绪,自己照料自己生活,自己掌握自己看电视、玩手机时间,锻炼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
孩子要做到对自己多一些自我管理,有一个妙招,那就是坚持写成长日记。通过写成长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成长经历,每一点滴的成长变化,随时生发的成长感悟,以及检查和省视自己自我管理的情况,看自己每天有什么进步,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将其及时整理写下来。
日记既是对自己成长进步的见证,又是对自己学习与成长的监督,长此以往,孩子就有了潜在的自我管理意识,也就有了自我管理的行动与自觉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围绕五个“多”去利用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既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又能达成“双减”目标,有效消解“双减”后,一些家长所产生的新的焦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