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医针灸有办法
——“世界骨质疏松日”系列医学科普(9)
李新艳,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经常能够听到身边一些老人一不小心就发生骨折的事情,有些是因为在公交车上司机的一次急刹车;有些是因为不小心摔倒;还有些仅仅是朋友或者孩子的一个拥抱。
为什么老年人这么会轻易就发生骨折呢?这让很多人觉得困惑。从医学角度讲,这种骨折叫“脆性骨折”,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骨质疏松,也就是骨头变“糠”了。既然这个“沉寂的杀手”这么可怕,那中医有没有预防和治疗的办法呢?
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称之为“骨痿”、“骨痹”、“骨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则精血不足,脾胃亏虚则气血亏虚,都可致骨髓失养,终致枯骨。治疗原则就是补肝肾,健脾胃,强筋骨。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早期最常出现的症状,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改善症状。常用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所选穴位以肾经、脾经为多,补肾健脾为原则。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大穴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辨证施治,选用不同的穴位、不同的手法进行治疗。科学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能够对骨吸收进行抑制,促进骨密度的提升及骨破坏的减少,温针灸还能促进激素水平的提升,尤其适合老龄和绝经后的女性,是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
《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的思想,所以为了降低骨折的发生率,骨质疏松症预防很关键。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气虚、阳虚体质人群是容易发生低骨量病症的群体,中医学可以通过饮食和药物对偏颇体质进行调理,以恢复平和体质,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
除了必要的药物干预,多晒太阳也很重要。首先要晒后背,背部聚集着人体一身的阳气,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可以边晒边用双手搓热命门、肾俞两大穴位,能够缓解腰背疼痛、屈伸不利。其次晒双腿,边晒边按摩双下肢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每次半小时,对因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腿脚不利特别有好处。
虽说衰老是人体不可逆转的过程,骨骼的退行性改变也会因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但我们可以通过调理饮食、锻炼肌体、配合针灸治疗等保健方法来延缓这个过程,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