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位作家只能有一部作品传世,有一部作品足以代表一个时代!

对每个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来说,他们的传世的作品,也过了最公平也最严格的筛选。因此,绝不以某一时段多数人的意见为转移,但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又永远代表了最多数人的意见。

比如维克多·雨果的小说,笔者最喜欢的其实是《九三年》。但世界文学史上可以没有《九三年》,却绝对少不了《悲惨世界》。个人的喜好,永远无法抵抗时间和人类的普遍认知。

就譬如从20世纪末一直到21世纪初,王晶的电影肯定比许鞍华的电影要受欢迎得多。但即使王晶自己也非常清楚,他那些作品在电影史上的地位,绝不能与许鞍华作品相提并论。因此,王晶甚至愿意专门去拍一部烂片,把赚来的钱给许鞍华,去拍一部不赚钱但能留名于世的好电影。

所以,在【假如某位作家只能有一部作品传世】这个问题下尚有讨论余地的,大概只剩下那些尚未经历足够时间检验, 长远看尚有被淘汰可能的作家了,尤其是通俗领域的作家。

这并非是笔者危言耸听,正如中世纪骑士小说曾经泛滥成灾,但最后能留下来的,也不过《罗兰之歌》、《亚瑟王之死》等寥寥几部。真正把骑士小说送进坟墓的,是历史和时代,从来不是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以下进入正题:

王小波的小说,只传世一部,我会选《夜奔》。

王朔最好的小说,大概是《动物凶猛》和《玩的就是心跳》,二选一的话,还是《玩的就是心跳》吧。《动物凶猛》的独创性呢,要相对差一点。

张爱玲最好的小说当然是《小团圆》,但文学史没了《小团圆》的损失,远远比不上没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毕竟后者差不多已经成了常用的典故,构成了汉语表达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金庸留下《笑傲江湖》就好。这本书没有时代背景,最无文化障碍。

古龙的作品挑一本,我会选《欢乐英雄》。没了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小鱼儿,是广大读者的损失,但没了《欢乐英雄》,那是古龙的损失了。

李敖的作品,我选《上山上山爱》。虽然这并不是李敖最好的作品。

余华的作品,当然是《许三观卖血记》。即使包括莫言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学,所呈现的大抵共性大于个性。一部《许三观卖血记》,不但可以代表余华个人,也足以代表他们那一代的作家。

基于同样的理由,上世纪激昂动荡的大时代,最能代表当时那一批现实主义作品的,莫过于周立波一部《暴风骤雨》。

这部书的文学价值,被许多不喜欢“意识形态宣讲”的当代文艺青年都极大低估了,对比同时代一些小说的满篇套话。《暴风骤雨》的语言是鲜活的。最难得的是,大量运用最土的口语俚语,整体上文字却出奇的干净和洗练。这可不同于赵树理那种“乡土文学”,严格地说,如《小二黑结婚》这样的作品,只是传统民间故事在新时代要求下的变形,从思维层次到语言风格,在独创性和文学性上都是有所欠缺的,(当然,这可能是笔者的一家之见。)

而周立波则是在尝试一种在新时代要求下的艺术创作可能,有显而易见的文学野心和思想表达。《暴风骤雨》和《小二黑结婚》的差别,用一个较为通俗的比喻,差不多就类似于武侠小说范畴领域里。金庸古龙和陈青云卧龙生之流之间的层次区别,岂止是金庸古龙编故事的水平比较高明而已?

因此,周立波这样的文字驾驭能力,若不细想也就罢了,当真揣摩便是细极思恐,在整个同时代强得逆天,说是那一代作家中文字水平最高的,亦丝毫不算夸张。

即使是余华,也后期《兄弟》才达到这种水准,但余华更多的是刻意地追求这种效果,而周立波写《暴风骤雨》,可是率性为之。同时代横向比较的话,笔者甚至认为《暴风骤雨》已经无限接近《静静的顿河》,没有同样列入20世界文学史而赢得世界各国广泛赞誉,实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大遗憾。

而年代更近一些、仍然保持充足创作活力的作者。

阎连科的作品,我选《风雅颂》。

王晋康的作品,我选《母亲》。

刘慈欣的作品,我个人偏好《诗云》,而非《三体》,当然,充分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还有很多当代作家尚有潜力,传世的作品可能会在近十年内出现,现在还差点意思,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说国外那些浩如烟海的当代作家,题目就太大了,细想的话实在太伤神。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难以一一读尽,憾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