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四》:打斗精彩,剧情老套,立意欠佳

如果评价电影《叶问四》,

动作戏90分,行云流水云卷云舒,节奏流畅,配乐舒适,最后穿插《叶问1/2/3》的经典画面,情怀满满。

剧情40分,过于老套,乏善可陈,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甚至远不如11年前《叶问1》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立意零分甚至负分。即将进入2020年了,中国功夫去打败自大傲慢的洋人,终于赢得洋人尊敬,这种立意实在是太过时太落伍了,也很难让很多新一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新一代中国人骄傲的底气,是我们的国力早已一日千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大强国的总和,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和经济中心。在100多个重要生产制造领域,中国都稳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虽然很多“老少边穷地区”,确实还很落后,虽然14亿人口的巨大基数,让我们的平均gdp指数确实还不够高,但各个一线城市的先进程度和发达水准,早已赶超了欧美发达国家。

比起多个重要城市还在使用100年前的老旧地铁、甚至都没有高铁车站的欧美国度,今天高铁遍布神州、处处大厦林立的中国,是何等的优越而年轻。

而且,欧美列强不断“去工业化”的同时,我们的工业总产值还在继续飞速递增。再过10年时间,中国的工业比重将占据世界总产值的60%以上,而排名第二的美国,工业比重将下降到10%,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华文明将真正复兴和崛起,彻底压倒统治人类近现代历史500年的欧美文明,重新成为人类的主导文明。

所以,诸如洋人对“神奇中国功夫”“神奇中国文化”的猎奇式夸赞,我们早已根本不屑并无视。

因此,《叶问4》吴建豪饰演的海军陆战队华人士官“赫文”,是一个观影时非常让人不舒服的角色,甚至比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巴顿”更像最后的反派大boss。

理由很简单,“巴顿”只是个脸谱化的无知狂妄的反派洋人,这种角色我们过去在《黄飞鸿》《霍元甲》等系列功夫片中,早已见过无数。

而“赫文”这种积极给美军效力的华裔美国人,殚精竭虑将母国的优秀因子去贡献给美国,只为了提升个人在美国地位的,才是更危险的敌人。

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当然需要交流和推广,而非敝帚自珍,《叶问4》影片中“叶问”和“李小龙”的初衷当然没问题。但谁都知道,中国人的尊严,从来不是靠几个武术家的单打独斗能挣回的。

七十年前,我们这个百废待兴之初生国度,面对是美国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纠合了十七国联军百万之众,在边境挑衅,并施以经济封锁,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从国力、科技到军事的全面劣势下,是缔造了这个国家新生的那整整一代伟大英雄,以恢宏魄力和无限勇气,决然逆势迎击,百万虎贲,和从陆、海、空全方位占优的敌手,打了一场以弱击强的不对称战争,并奇迹般取得最终胜利。

也正是这场战争中付出二十余万人的死伤,却只能无奈在谈判桌前咽下苦果,才让美国人至今忆之胆寒;甚至在此后的越南战争,美国数十万大军促居于南越一隅,终不敢越被我们划定的“北纬17度线”半步雷池。

也正是七十年前,这场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立国立族之战,至今仍然在庇佑着子孙后人,守护着这个伟大国家,让美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个新生国度一步步走向强大和辉煌,而今到了已能挑战其霸业的门槛,却始终没有胆略去和打压其他国家一般,导弹洗地,战机轰鸣。

这场战争中,那个自称“中国人”,用汉语说“别开枪”,然后悍然翻脸杀害同胞、数十年后还得意洋洋以为光荣的美军华裔士兵吕超然,也同样以其实际作为证明:这些完成了民族情感切割的华裔美国人的利益诉求,早就和中华民族截然不同,甚至彼此对立。

如果说《叶问4》的万会长,和唐人街的其他武术家们,依旧保有一颗中国心,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他们的利益诉求和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他们依旧可算是我们的血肉同胞。

那么这个“赫文”在整部影片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和吕超然一样,早已完成了民族情感切割,美国是他为之奋斗贡献的国家,美军是他为之奋斗贡献的军队,“中华武术”对他而言,就是给自己国家军队去贡献更多更好的杀人技能。

因此,直接就让人在观影时极不愉快地联想到真实历史中,那个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

而且,众所周知的事实,“吕超然”和“赫文”代表的绝不止是个体,而就是相当多「以美国为祖国」「自我民族认知为美国人」的华裔美国人,对此类人,我们实在不必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

而那些黄金年龄,为了个人前途,为了金钱荣誉地位,去给美国这个当前国家之大敌工作,或去给美国的各类仆从国工作,一边还空喊爱国口号的“远距离爱国者”,实则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居然一边还希望强大的母国、曾经的同胞成为他们争取个人名利和族群地位的后盾,

一如《叶问4》中,当万会长、李小龙和叶问等中国武术家在和洋人武师打生打死的时候,这个拿着小摄像机的“赫文”,只将他们当做证明自己观点、讨好上司、博取名利的道具,动动嘴皮子就坐收了全部好处,何其讽刺!

如果说当初的杨振宁老先生没回国,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各种客观条件所迫,情有可原,而终究能落叶归根,回到祖国发挥余热,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巨大,值得大家的敬意。

而以如今中国的国力之强大,中国和美国国家利益之根本对立,那些今天那些选择个人利益去效忠敌国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还能有什么借口呢?

影片结尾,叶问尊重了叶正的意愿,放弃了让他去美国读书的计划,婉拒了移民美国的邀请,「看来外国的月亮也不是那么圆」,好歹算是把这部电影的主旨扳回来一些。

终究,为影片票房买单的是广大中国观众,而绝不是大洋彼岸的“吕超然”和“赫文”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