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诚恳谈论年老和死亡,很难吗?

今天是重阳节,在这个老年人的节日,我们谈一谈如何与孩子讨论“年老”和“死亡”这两个沉重的话题。

大家如今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会刻意学习很多科学育儿理念,希望给孩子最美好的未来。

孩子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是十几年苦读后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是大学毕业后找到稳定的工作、赚很多钱,过上父辈期待的“体面而富裕”的生活?

当我们将对孩子“未来”的终点线划到生理成年或惯常理念的“成家立业”时,内心深处,我们都在回避一个深刻的现实: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人生“未来”的终点是无法回避的死亡。年老和死亡,是所有人必经的生命历程。

我们回避,是因为我们作为成年人恐惧死亡。因为恐惧,所以避讳。

很多将内心恐惧设定为“禁忌话题”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自身的恐惧和逃避,我们正在给孩子灌输一个不完整的世界观,也在给孩子养成“不去想就不恐惧”的“鸵鸟思维”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孩子成年以后,面对需要艰辛奋斗的生活和成家立业的压力,他们就会不知所措……而疾病、逆境、力不从心,这些从童年时代就一直真实存在于生命里的常态,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里,他们将如何用坚定的心态去度过自己的中年和老年?和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不同(教育机构更注重人生“前半段”知识技能的训练),几乎每一个家长从内心深处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那么,坦然面对年老和死亡,是我们能给孩子人生“后半段”幸福加持的最强大的心灵力量。

所以,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认真面对年老和死亡,认真和孩子讨论这些话题。

首先,告诉孩子:死亡是每一个生命的共同的终点,但生命的过程可长可短。

我们传统理念中的医疗都是为“生”而奋斗,不敢去认真面对“死”的问题。人在临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当时情形下尽可能丰富和充分的生活。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是我们普通人在医疗干预外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我们传统理念中的医疗都是为“生”而奋斗,不敢去认真面对“死”的问题。人在临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当时情形下尽可能丰富和充实的生活。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是我们普通人在医疗干预外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长寿固然是一种福气,精彩的生命过程更令人铭记和羡慕。苹果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 56岁去世,但他留下改变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的划时代产品;Michael Jackson短短50岁的人生毁誉参半,却无法掩盖他作为上世纪最著名流行偶像的光芒。人生的绚烂有如一桶固定容量的火药,有人选择瞬间绽放为照亮夜空的礼花,有人选择像小鞭炮一样慢慢燃放到长长的生命线终点。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当年纪尚轻、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这时我们会告诉孩子:你可以延迟享受,花几年的时间,为更明媚的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你需要努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网,而不是和妈妈黏在一起……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一生很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多。当我们正视了生命的有限之后,就会发现:既然每一个生命的终点都是同一种姿态,我们只需将每一天都用来和爱的人好好相处,那么无论寿命长短,人生都可以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家中至亲离世时,告诉孩子:他们的肉体虽然消亡,但是强大的基因仍会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去年冬天我的父亲病重,我奔波于几个城市间希望尽最大努力延长父亲的生命,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做好陪他最后一段的准备。女儿尚且年幼,不太理解我每周来去匆匆的焦头烂额,悲伤的我也无暇跟她做太多解释。米爸有一天跟孩子聊到了姥爷的状况,那是我们第一次认真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当天的日志里,米爸这样写道:

姥爷病情突然反复,紧急住进海口的医院,米妈急火火地奔往海口安排住院,租房、治疗的事情……晚上睡觉前米姐非常严肃地问爸爸: “姥爷是不是病得特别重,是不是好不了啦?” 米爸想了想回答米姐:“ 姥爷确实是病得挺严重的,但是姥爷很坚强愿意配合医生和身体里的坏细胞打仗,还一直坚信自己能打赢把坏细胞赶出去。即便姥爷努力后没打赢也没关系,只是姥爷在这个世界该读的书,该写的笔记,该做的工作,该付出的爱全都做完了,要去另外的世界做不同的事了而已。就像你幼儿园下课了要回家一样,告别一个地方一群人,去另一个地方遇到另一群人。”米姐点点头说:“那还不太可怕吧!”当然不太可怕了宝贝,希望你永远能充满平和地去看这个世界,去爱身边的人……

现在父亲离开我十个多月了,我从来没有回避过女儿关于姥爷病情和去向的问题。我们会讨论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我会告诉孩子姥爷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妈妈从他身上传承了什么,有哪些遗憾要我们尽量去避免……就像谈论一个熟悉但久不见面的老朋友一样,时刻惦念却不必放大悲伤。我想,唯有如此,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告诉孩子:年老时的幸福,依赖于我们从现在起认真度过每一天。

我很欣赏公众号“呦呦鹿鸣”鹿鸣君*在千字营第15季招募公告写的一段话:

最近我常去养老院访问,得到这样一个总结:老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达观的老人,对衰老和死亡豁达明亮,与身边环境和人群相处融洽,这是极少数;一种是随波逐流、迷茫的老人,大多需要唱集体歌、跳广场舞、旅游等活动来进行集体心理引导;一种是和儿女亲友都冲突不断,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老人,也是极少数。第一种人和第二、三种人的区别,就在于步入老年时,是否建立了意义感:回首这一生,是否过得有意义,面向死亡的未知,是否坦然。

生活的悲哀之初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快得我们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还没有认清自己,就已经老了。生活的悲哀还在于,我们总是聪明得太慢,慢得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天天的日子在无意义的消磨中流逝,直到老了才后悔不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在最后

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能否把握日常的幸福至关紧要的是观念,而不是年龄。

年少时觉得了无生趣的人不在少数,年老时仍然活得精彩也大有人在。对于人类来说,生命最耀眼的地方在于每一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被遗忘,而故事中情感会被延续和传承。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奋力成长为孩子依靠的家长而言,克服自己内心深处对年老和死亡的恐惧,是成年人关于“勇气”最重要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Annotations:

ˇ鸵鸟思维: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脑袋扎到沙土里面,以为看不见危险就没有危险了。

*为了践行“在当下过一个细心度过的生活”的理念,鹿鸣君从2017年开始“每天一千字写作马拉松”,目前已到第15季。用坚持每天一千字,进入一段悉心度过的生活,他的公众号也在“日拱一卒”的坚持中长成我最爱的自媒体的模样——独立思考、有勇气、有担当……单篇文章传播量过亿。

Reference: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每天一千字第15季公告》

https://mp.weixin.qq.com/s/QyxXod0Za31gCbocxf7R8Q

2.《Being Mortal-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最好的告别 -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著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上)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下)

为什么孩子总对你沉默?

世界阿兹海默日:黄手环,让爱回家!

艺考择校干货:技艺比拼,技巧较量!

艺考择校干货(二)

亲子 催泪 惊悚——亲妈学堂10月观影指南

不想上班?不想上学?拯救“假期综合症”!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一)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霸凌规避)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霸凌应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