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红迷会活动日志】高旻寺里寻禅意,三汊河干梦红楼

高旻寺里寻禅意,三汊河干梦红楼

2016年7月,正值仪征红迷会成立两周年,早就有红迷提议要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来予以纪念,寻访红楼相关的遗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仪征、扬州作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曾长期为官驻留之地,遗迹甚多,位于古运河和仪扬河交汇口的千年古刹高旻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该寺为扬州八大刹之首、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又因清时曹寅为迎接康熙南巡在寺西修建塔湾行宫而盛极一时,多受国内红学界重视,红迷们虽不个个信佛,却对佛教文化推崇有加,遂定下此次高旻寺之行。

怀着对这座禅宗圣地的向往,7月2日晨,仪征红迷会一行十八人驱车来到了位于邗江汊河的高旻寺。山门之上,是当年康熙皇帝御笔“高旻寺”三个烫金大字,彰显了高旻寺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甫一进门,红迷们便被寺中的建筑格局所吸引。高旻寺为临水寺,建筑风格趋于活泼轻灵,构成曲折幽深的空间,幽雅而又含蓄,其最大特色就是佛教建筑形态的民居化、花园化,世俗化,使人感到既不失庄严而又平和恬淡。视线到处,五百罗汉楼,与大雄宝殿、藏经楼、弥勒殿,构成了一个象征着佛、法、僧三宝环绕的大四合院,一个庄严、神圣、吉祥的佛国世界。寺外运河水泊涟漪平缓,微波荡漾,殿宇倒映湖中,衬以白云蓝天,林木葱笼,好一处人间净土;寺内宝殿巍峨古塔高耸,红墙黄瓦,菡萏绽放清池,辅之缕缕香烟,三五僧侣,真可谓佛门宝地。

早已得知讯息的住持方丈文龙大师已在大雄宝殿前等候,仪征宗教局傅局长引领红迷们上前引见问候。文龙大师未出家时为仪征人士,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高旻寺剃度皈依,跟随一代高僧德林长老近三十年,慈眉善目平易近人,于繁忙的寺务中亲自接待,令红迷们倍感荣幸和珍惜。文龙大师首先向红迷们介绍了高旻寺的重建历程和德林长老的事迹。原来,高旻寺始建于隋代,此后屡兴屡废。直至清顺治年间,漕运总督吴惟华感念淮扬水患频发,“欲仗三宝慈光,弥补造化失陷”,遂在此庙后,临近大运河畔之处建塔,“以镇锁江河,免除水患。”康熙于三十八年南巡到此,见天中宝塔颓废,命两淮盐商修葺,并亲自登塔,时值金秋,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康熙兴起,提笔赐名“高旻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高旻寺在清代晚期历经战乱,又遇文革破坏,佛像被毁法器抄没,僧众亦被逐出寺门,直至八十年代德林长老回归,扶刹竿于既倒,兴伽蓝于废墟。以高年硕德,精心策划、广结善缘、亲力亲为,先后恢复建成大雄宝殿、禅堂、天中宝塔、水晶宫与大讲堂等,寺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皆凝聚了德林长老的心血。他又制定了高旻寺不收门票、不卖香火、不做经忏法事的铁律,唯倡参禅悟道,短短数十年来宗风大振闻名于世,可谓功德无量,红迷们闻之皆肃然起敬。文龙大师引领红迷们进入到庄严雄伟的大雄宝殿内,只见殿内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可同时容纳五百人打坐参禅,迎面而来的佛台之上是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坐像,然而与一般寺庙不同的是,释迦牟尼佛两旁不是常见的阿难与迦叶,而是两位不知名的尊者,红迷们正自不解时,文龙大师向红迷们作了介绍,原来这两位叫目犍连与舍利弗,这也是出自德林长老的深意。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代表定力,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代表智慧,佛祖每次说法都要这两位大弟子到场才开口,以彰显修行要“定慧等持,方可到达清凉池。”红迷们纷纷感叹德林长老的用心良苦和高旻寺“一砖一瓦”皆是禅的博大精深。

参观完大雄宝殿,文龙大师又引领红迷们来到了寺中另一处核心之所禅堂,禅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掩映在满院的鸟语花香之中,是一座外方内八角形的建筑。文龙大师向红迷们讲解了高旻寺禅堂的历史和坐禅的特色,高旻寺是禅宗道场,坐禅一直是其传统,坐禅时间以香计,现在这座禅堂已是第四代了。第一代禅堂是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开悟之地,现在已被用作了锅炉房,红迷们很是讶异,文龙大师言道:禅宗不需要历史遗迹,需要的是后继有人。红迷们闻之如醍醐灌顶,有顿悟之感,这是多么富有智慧和佛理的一句话。文龙大师向红迷们继续介绍禅堂,这座禅堂亦是出自德林长老手笔,能容纳五百人同时跑香坐禅,被称为中国第一禅堂,每年光是来此的外地禅修者就有千计,坐禅亦成为了高旻寺秉承禅宗传统的日常必修课,有不少红迷当即表示也希望有时间有机会来此感受一下禅修的生活,于平淡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出了禅堂,文龙大师引领红迷们顺着寺中后园向新建的水晶宫走去。扬州园林天下闻名,其代表个园、何园更是闻名于世的古园林,高旻寺的园林也不惶多让,尤其是这片园林的营造,处处蕴含禅机,让人回味无穷。展眼望那一片假山、水池、亭台、树木花草构成的园林,那如梦如幻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此时,再细细回味两道园门两侧的对联:无一无中无画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细细品味,真是韵味无穷。

左右逢源无障碍,随缘自在总相宜。走出这片别具洞天的禅修之地,继续前行,天地豁然开朗,诗情画意的田园与庄严壮美的建筑映入眼中,一片绿荷葱郁的湖水,满湖的荷花层层叠叠,环绕着一座拥红叠翠的孤岛,岛上亭台楼阁是寺里高僧闭关修炼的禅室。湖与岛上的亭台背衬着雄伟的大殿建筑群和耸立的天中宝塔,构成了一幅壮丽而诗意的美景。湖的右岸,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大禅堂,这是高旻寺弘法开示的大讲堂,能容纳千人,亦是举办德林长老追思法会的场所。再前行,是一片生长着绿油油的菜蔬的田园,一小块一小块的,划分得整齐有序,种植着各色菜蔬,有居士和僧人戴着遮阳的草帽在田园里忙碌着。文龙大师向红迷们介绍道:“农禅并重”也是德林长老制定的修行方式,“出坡坐禅两不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高旻寺出坡是最平等的,无论方丈、知客还是堂主,包括住寺信众居士全部出动,概莫能免。就连德林长老每天都参加出坡活动,现场组织、现场指挥,德林长老曾戏称自己是高旻寺的“小工头”。僧众们都认为跟随在百岁长老身边出坡,日日培福修慧,这是难得的因缘,世间又有几人能如此呢?文龙大师言道:出坡也是一堂极其重要的佛事活动。如果说学经诵经、坐香跑香修的是智慧,那么出坡劳动修的就是福报。“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是高旻寺的一大特色,在全国的寺宇中也是少见的。红迷们不由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既修心亦修身,其实我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品读红楼弘扬文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呢。

穿过湖上的小桥来到了小岛上的水晶宫,水晶宫位于放生池南侧,是一座具有蒙疆特色的圆顶穹庐式建筑,点缀在碧绿的湖水中,一池荷花环绕相拥,极具清净自然的气息。文龙大师介绍道:水晶宫原是为祭祀运河龙神而建,曾毁于战火,于德林长老手中得以重建,如今除祭祀外还可用作会议、接待之用。宫中有一张老照片弥足珍贵,是高旻寺前代虚云、来果两位大德高僧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合影,仅此一张。参观完水晶宫,因为寺中事务繁忙,文龙大师向红迷们作别,感谢红迷们对佛学文化的敬仰,还再三叮嘱红迷们好生保重身体,希望日后有机缘再临高旻寺参观。红迷们亦纷纷双手合什,感谢这位年近七旬的高僧于百忙之中作陪并讲解。

半天的时间非常短暂,红迷们却觉得此行收获颇丰,既领略了这座禅宗圣地的风貌,又亲耳聆听了文龙大师的妙语禅机,纷纷感叹福缘深厚。红迷们还认为,虽然曹寅当年兴建的塔湾行宫已不复存在,康熙南巡的盛况业已随着历史的车轮而烟消云散,然而正如文龙大师所说,禅宗不需要历史遗迹,需要的是后继有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真正需要的也并不是历史遗迹,而是后贤频出青胜于蓝,这才是此次高旻寺之行最大的收益,感谢文龙大师的点拨,阿弥陀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