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资质的等级、类别和范围息息相关,国家也一直在对资质进行改革。资质改革的同时,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也被打破了,那么这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民营建筑企业数量上占我国建筑企业的80%以上,持有特级资质的仅占1/3,多数建筑企业都是持二、三级资质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长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场。在凭资质定英雄的建筑市场上,竞争优劣一目了然,更是一度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中小建筑企业被压制到永无翻身之地。

资质改革就是为了改变现阶段建筑市场弱肉强食的现状,但是对于已经拥有多个一级、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来说,淡化资质不等于取消资质。资质改革后更是抬高了总承包资质的门槛,当总包资质越来越难申报,就会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局面。

为了解决建筑行业的不均衡发展,近年以来,一直在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比如:

1、取消了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标准中承包下限的限制。 2、劳务分包资质全国试点,多地取消了劳务资质。 3、深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企业资质标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减少资质数量。 4、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

细看资质改革的相关政策,就会发现其实一方面在淡化专业资质,一方面不断地在强化总包资质,总包资质升级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导致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资质改革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形成了一个怪圈:没有业绩,就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接不到工程,何谈业绩。

改革后,注册制改为备案制,只要自己觉得成本低于挂靠成本就完全自己注册一个公司,也就是租个房子找个带做账、报税的兼职财务而已,成本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举个例子一个包工头一年产值2000万,正常缴纳挂靠费要60万。如果自己注册个公司成本最多10万,一下节省了50万。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注册一家公司这么简单?

就拿最常用的市政设计资质来说,乙级资质需要29个人,给水、排水等专业资质都需要十几个人,一个人每年都是几万,想想要多少钱?

行业资质200万起,专业资质也要大几十万,每年的维护费用更是可怕。

除了高昂的费用以外,还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跟其他资质相比,设计资质多了一个专家审批环节。

办下来,每年的维护费也差不多100多万,专业资质也得几十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人员资格证书年检费。

2.专业人才培训费用。

3.人员缴纳社保费用。

4.建筑资质审查、升级延期费用也是一笔支出。

假如目前实力不允许或者条件还不达标,可以先加盟分公司,跟总公司共享资质,人员,分公司可以走自己的帐,独立的去经营,跟你自己的公司差不多,但是费用就少很多,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

资质加盟开分公司就是化解你没资质的难题,有任何工程建设问题可找良工建设。

(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