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随笔】杨盛龙/怎么“非”了自己

西南作家·随笔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怎么“非”了自己 

文/杨盛龙(北京海淀)

在是与非面前,谁愿意为“非”?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在一个户口簿里,第一项写着“农业家庭户”或者“非农业家庭户”。谁不愿意是“非”啊!属于“农业家庭户”的,想尽办法“非”了自己及其家庭;属于“非农业家庭户”的,想办法保住“非”,被下乡的设法返城。贬谪什么人,就是把他给“非”了,顶撞、得罪了谁或者赶上什么运动的人,赶到农村,罚做体力劳动,成为农业人口。

为什么不称“农村家庭户”、“城镇家庭户”,而非要以“非农业家庭户”辨出“是”、“非”呢?这是农业社会的以农为本,以农分“是”、“非”,以农为正宗的思维,重农抑商,消灭商品生产及交换,一步登天到共产主义。体制上、面子上弱化城镇,排斥城镇,然而每个人自身却是想方设法“非”了自己,要到城里去,做城里人,要保住城里人身份。

农村人读书、当兵、找工作,为了跳出农门,为了做城里人,通俗的说法是“吃皇粮”。“非农业家庭”吃国家供应粮食有保障,“天干地开坼,(每月)二十四斤少不得。”而当农民,征购税赋重,遇到旱涝灾害,或者人祸,就该饿肚子了。曾几何时,农村中读了些书的青年见面总是问,某某出去了没有。这“出去”,就是有了工作,就是改了“非”,吃国家供应粮去了。

取消招生考试那些年,农村青年想方设法跳出农门,想着被群众推荐选拔做工农兵学员,上了大学,国家就分配工作;去当兵,然后有可能转业,弄个工作什么的;去当煤矿工人,钻矿洞挖煤,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比种田强好多倍。

农村人到县城开会,见到厕所卫生状况不好,到处是蛆虫苍蝇,就说:要是让我进城,哪怕下茅坑摸蛆都行!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采集、渔猎到游牧,到农业,再到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从乡村走向城镇化。向往进城,想做城里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然而,相当长时间内当政者却是反其道而行,觉得城里人是在游手好闲吃闲饭。城镇就业压力大,不是想办法发展工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扩大就业,而是将城镇人往乡下赶,将“非农业家庭户”变成“农业家庭户”,将他们除去“非”,要他们扎根农村,永远做乡下人。下放到农村的人,人在农村,心不在农村,想着返城,千方百计要“非”了自己。有的请客送礼,有的托关系、找路子、走后门,有的争表现以博得好的评价,有的不惜以身相许,就为弄到返城指标,恢复非农业户口。

我上小学、中学的年头,同学们内心想的是学好功课,日后博得一个“非农业”的职业;按上面的要求谈理想,却都是说要到农村去,扎根农村,当一辈子农民。伟大号召响彻城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城市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到农村,我一个那样家庭的农民子弟,要想成为“非农业家庭户”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应当老老实实待在乡村劳动。偶尔有向农村招工招干或当兵的指标,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指标,那是在公社书记、大队书记口袋里的,想给谁就给谁,当然是给他们的亲朋和关系户。公社书记权力大着呐!就有那样的说法,公社书记拍拍一位教师的肩膀:“好好干啊!干得好,我提拔你当营业员。”

想接着上学,想读书,学校停办了,书籍都被封禁或焚毁,看不到书。恢复招生时,取消考试,推荐选拔上高一级学校,没有我的份。几年后,推荐选拔工农兵学员,群众都推荐我,大队书记不同意,我走不出去。上面有个认为娃儿应当学习,工人、农民得搞生产的人,被污蔑为“唯生产力论”,被打倒了。几年后他出来重新工作,主持日常工作,又被那个老弱卧床的人打倒了,那个人太厉害啦!咱们这片土地上,就是这样的老传统,垂帘听政,卧床指挥。只有在他停止呼吸之后,那个人方能出来,主持工作,恢复高考,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返城。高考停止十二届,十二年的毕业生集中一堂考试,有几个荣幸地改变了命运。

时代发展,社会前进,城镇化进程不可阻挡。近些年来,城镇不断扩大,城镇的各种实业、服务业迅猛扩展。农村人进城学习、工作,将自己的“农业家庭户”改变成“非农业家庭户”。农村人到城镇打工、办实业、经营服务业,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小城镇人到大城市上学,农村孩子到城镇上学,家长进城陪读,城镇学校超负荷,乡村学校稀稀拉拉的没多少学生。城镇化发展迅速,许多人想方设法将自己改了“非”,成为“非农业家庭户”。

只有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社会环境变化,体制改变,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非”了自己,由“农业家庭户”变为“非农业家庭户”。

 

《西南作家》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