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创意才不会无从下笔
创意思维发达的人,通常在外表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创意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靠脑洞无中生有的,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取个古代的例子,苏东坡如果官途一帆风顺,也许他只是宋朝的一个高官而已。之所以没有被隐没而是作为北宋文坛领袖之一,他的作品被世人反复传诵,反而还要感谢那些陷害他的小人们。苏东坡在经历御史台坐牢,黄州种地的人生低谷当中,通过文学表现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每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都在反映作者自身的经历,故事的构思,创意的收集,可以从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的生活开始。这样的好处是因为是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比较熟悉,行文也比较不特别费力。其次这样的故事会显得真实,在写自己亲身经历时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会让文字更加直戳人心。
再举个例子,二狗在日本行后写的。那时天很热,大家走几步就要喝水。漂亮的灵魂画师对着二狗笑了一下,二狗就把当时的心情记录了下来。下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每天放开肚子把食物往里塞,有名的料理,品尝的小店都让人无比满足。但我必须承认,在日本吃过最好的东西,就是你对着我微笑时我喝的那口水。塑造了一个对着心爱的女生,脑袋就变空白的男生形象。除了回忆自己的经历,还要培养一种习惯,特意留心身边,可能成为你写作素材的内容。这样确定了写作的方向提笔的时候才不至于迷茫。就像大多数的路痴,他们缺乏方向感仅仅是缺少对走过的环境的观察。
很早以前在微博上刷到马伯庸的一段分享,如何用隐晦的方式描绘男女之间不可描述的场景?他提出了一个叫做场景置换的概念,把不可描述比喻成其他行为,通过比喻,象征,文字暗示的手法让读者从这些场景置换中自行想象。他手握着笔杆,以他想要的方式呈现出各种创意的可能性,每当我想要就它的方向实施深入的方案,却被它轻轻的否定,我只能进行更全面的摸索,试着去找到它的嗨点,我努力去回忆案例视频中最能打动观众的案例诉求方式,无论我是用口舌在它胸前的屏幕上润色,还是用更激烈的肢体摩擦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还是没有令他满意的提案,只能留到下一个讨论日。
一段影视剧,动漫游戏桥段的设定,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识,比如阳台盆栽的花期,一碗海鲜面的配料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展开故事的一个契机。
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的美漫英雄美女屡屡被搬上屏幕,我可以想象一下,中国武侠小说的人物和美漫相比会比较厉害,像六脉神剑和鹰眼对射谁会赢?比如你喜欢的姑娘,喝咖啡的时候喜欢加香菜,把这个写进故事里面是不是会很有特点?比如热门的游戏火起来了。突然欧洲人,非洲人,SSR,等词汇突然大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这些流行词用进文章里面。如果你对某个垂直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或者超乎一般人的认识,那它可以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比如你正好对广告圈有足够的了解,你的日常调侃经过雕琢之后,说不定不经意间就写出了10w+,如果你对某个文学大家情节,人物,性格,了然于胸,又能把他书里的故事作为理论基础讲述现实里的人情世故,如果你了解每个星座让人又爱又恨的特点,才能画出魔性的漫画。
日常观察,知识分享,还有一种创意的来源是追热点,热点分为两类,可预见的和突发的。可预见的热点是指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内容的热点,比如即将上映的电影大片。还有热播电视剧。比如天气变化,像南方某些城市2017年即使不下,明年也一定会下的第一场雪,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比如到了春节春运,年会年终奖,春晚这些话题永远也不过时。还有一些特定的事件,比如让天才小熊猫成名的苹果发布会,科比退役的时间,让小李子陪跑22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以及村上春树还在继续陪跑的诺贝尔文学奖。突发的热点包括明星八卦,突发事件比如说罗尔的募捐爆火的电视剧人物,比如达康书记,还有一些不知道怎么火了的友谊的小船,蓝瘦香菇。对这些热点内容的时效性,远远是大于内容的创意的。所以每天保持刷微博和朋友圈也可以视为一种好习惯。
最后保持阅读,并把自己喜欢的和会用到的收藏起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