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故事│徐强:从“阅报社”到“红色悦读站”

1942年9月2日,贵县县长罗福康签发训令,责令贵县日报社增加贴街报纸数量。(贵港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2日,贵县县长罗福康签发了一份训令,责令贵县日报社“于本市重要通衢可避风雨之处,划定位置,增加贴街报纸十份,广供阅览”,并须报告“办理情形及张贴地点”。
罗福康为什么要签发这份训令呢?因为“报纸为宣扬主义国策、传达政府政令、报导时事之唯一工具”,而在当时的贵县城区,“报纸张贴为数尚少,民众阅览殊不便利”。显然,贵县国民政府对此并不满意,于是便有了县长的这份训令。
据1993年版《贵港市志》记载,《贵县日报》由国民党贵县县党部主办,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创刊,每日出一期,四开四版,日发行量2000份。当时,报社建有简陋的印刷厂。1949年12月4日,贵县解放,作为国民党宣传耳目的《贵县日报》随即寿终正寝。
民国版《贵县志》“阅报社”条写道:“城厢及各重要圩市,旧由教育局设立阅报社多处,其以原日社亭改设者,亦所在有之。”从这条记载可以知道,民国时期,除了贵县日报社张贴报纸的阅报点,贵县城区和各大圩市还有多处由教育局设立的阅报场所,其中有的还是在村社过节日时用的亭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可惜由于档案资料匮乏,今天已无从得见所谓“阅报社”的原貌了,至少目前是如此。
贵县人民政权建立后,中共贵县县委主办《贵县报》,于1956年7月1日创刊。《贵县报》起初为周三刊,1959年元旦改为日报,日发行量660份,直至同年6月7日停刊。
1983年国庆节当天,《贵县报》复刊,以试刊赠阅的方式发行。1984年1月至1985年底,《贵县报》出周刊,1986年1月起改出周二刊,在玉林地区范围内发行。
贵县撤县改市后,1989年4月,《贵县报》更名为《贵港市报》,仍为周二刊。1996年6月22日,地级贵港市正式挂牌成立,《贵港市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黑白到彩色,从周三刊、周五刊、周六刊到周七刊,从对开四版到八版到不定期增版……风里来雨里去,这张报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报”,成为今天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中共贵港市委机关报《贵港日报》的模样。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在全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贵港日报社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在做好报纸主业的基础上,全面拓展主流舆论传播空间,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其中,公益阅报栏“红色悦读站”的建立,就是创新主流舆论传播载体和形式的有益尝试。
如今,在贵港城区的公园、广场、繁华地段、人群密集区、居民生活区,随处可见贵港日报“红色悦读站”的耀眼身影。这是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延伸,是城市文化品位的形象标志,也是市容市貌的一道亮丽风景。
而站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回望贵港报业发展的历史,则可以这么说,从“阅报社”到“红色悦读站”,见证了从暮气沉沉到旭日东升、从靡靡之音到人民之声、从腐朽没落的旧时代到蓬勃向上的新时代的沧桑巨变。正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红色悦读站:贵港日报公益阅报栏。(彭薏摄)

市民在贵港日报阅报栏前读报。(梁春梅摄)

让好人有好“报”!

向贵港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老党员和退役军人送上一份365天的关爱!

贵港市“好人好报”公益赠报活动

爱心热线:0775-452217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