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烤饼|原乡

办公室已经放了好几盒朋友送来的月饼了。

小时候,月饼是个很稀罕的东西。如今,说实话,有些怕月饼了,家人吃得少,我一人吃不完。

看着这凌乱放着的月饼,突然间想起了小时候中秋家里自己做的烤饼。

记忆中,那些藏着瓮头里,泛着金黄色的,混杂着菜油和面香,吃起来酥松的美味烤饼来。

有多少年没吃过烤饼了?

已经记不起来了。考上大学之后就没吃过烤饼了吧?

不过,烤饼,曾是幼时过中秋不可或缺的美味。相当于武进东南片旧属阳湖地区的土月饼。

小时候,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是普遍现象。

那个时候过中秋,家里从来不买月饼。每年只有堂姑买几块送来孝敬爷爷奶奶,算是堂姑感谢老人的教养之恩。

所以,月饼总是要留到8月15,一块月饼要切成8块或4块,给家里每人一块。

不过,烤饼并不像月饼那么金贵,而且,数量还不少,毕竟是自家做的。

记忆中,一般到了农历8月,我们那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做烤饼。一般都是女的做,我们家是奶奶和母亲。

所谓烤饼,顾名思义,就是烤出来的饼。不是烤面包,也不是西北的那种烤馕,是用铁锅烤,而不是用烤箱。

用面粉和水,加进酵母(使烤饼更酥松),经常还会放些糖精(使烤饼有甜味),或者芝麻(以使烤饼更诱人),揉成面团,切成长方形的小条块,在大铁锅上抹上一层油,又在小条块抹上一些油,那个时候,吃的都是油菜籽榨的菜油。然后把小条块放进大锅里,烘焙。

灶膛里炉火正旺。渐渐地,面条块由白色渐渐泛黄,油色开始发生作用了。酵母也开始发挥作用,面条块由扁长渐渐蓬松起来了。

火候一到,烤饼便已做好了。

用锅铲铲起来,放在一边,可以趁热吃,但要小心烫。

放凉之后,就把烤饼放进瓮头里,密封好,一是防止漏气,一旦漏气,烤饼就会变得不酥松,不好吃了。更为重要的,也是为了吃更长的时间。这也是乡下人的算计吧。

除了条块的烤饼,还有圆形的。

圆形烤饼做法与上述大致一致,不过,圆形的烤饼里,讲究的人家,根据不同的口味,会加些馅,比如黑芝麻馅,比如猪油米粉馅(用猪油和米粉搅拌做的馅,很香,我小时候很喜欢)。同样,根据不同的口味,有的会做成甜的,有的会做成咸的,算是很丰盛了。

做烤饼的时候,家里人还会根据不同的味道,用不同的材质,做上不同的记号,以免享用时搞混。

比如,条形的烤饼,因为体积小,一般不会有馅,只会分咸甜。通常,面上带有黑芝麻的,是甜的,不带的,一般带有淡淡的咸味。

圆形烤饼,面上是黑芝麻的,一般是黑芝麻馅;面上是白芝麻的,一般是猪油米粉馅。没有标记的,或是淡的,或只有些微咸味。

不过,这些,已经只是当年一个馋嘴的小孩,大人在做这些食物时,扒着灶台看着大人干活时的印记了。

家里也已经很多年不做了。

9月18日,因公顺道回家,我问起母亲现在是否还做烤饼,母亲说,现在谁还高兴做烤饼啊。费工夫,又没人喜欢吃。

是啊,现在商店里能很方便地买到的面包,点心,而且可能还比烤饼更好吃。谁还愿意花费很大的功夫,去做烤饼啊。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个个曾经的美味食物,就这样与生活渐行渐远了。

也许,再过几年,连烤饼这个名字,也会有很少人有印象了。

(原文写于2010年9月)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