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心所存|嚼白句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大姑公(方言,父亲的大姑父)看到你这活,一定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1980年代后期,我和弟弟经常拿这句话跟我一个叔叔开玩笑。那个时候,故乡盛行造楼房,我那叔叔是泥瓦匠的工头,带着一群人给四邻八村造房子,我家的楼房就是叔叔带人造的,不过,手艺确实不咋样,有一根柱子竟然没砌直。
但是,这并不妨碍叔叔他们那时生意兴隆。那个时候,正是故乡农村大兴土木盖新楼房的高潮。
我叔叔的手艺是跟我大姑公学的。大姑公是附近有名的泥瓦匠大师傅。过去老房子的新建翻盖,大抵都是他带着徒子徒孙们做的。姑公是老派匠人,手艺好,做事认真,对徒子徒孙要求甚严。但是,鼎革后农村凋敝造房得机会并不多,冯唐易老,到故乡再兴造房之风的时候,姑公年岁大了,一身手艺终无用武之地。而像叔叔一辈的手艺人,则在时风的熏染下,求快,毛快,活糙。
这是我所耳闻目睹的两代手艺人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是手艺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一种匠人精神的失落。
我姑公一代,学手艺的时候,受的还是老派的教诲,乡下人虽没啥文化,所学之艺,虽是一门饭碗之技,却皆有口耳相传的要求,从手艺到行规,没少受过砥砺,良工苦心自是深种心间,知道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提升自己的手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成为名动一方的大师傅。古所谓匠心独运,有匠心才能出类拔萃。
到我叔叔一辈学手艺,虽然也有师门规矩,但政治已经全面侵入了个人生活,自然也就影响甚至割裂了匠心的传承。传统的口耳相传的师门教诲,缺少了外在的制约,甚至有了相反的冲击,自然衰败下去了。
长期短缺严酷的物质生活,养就了整个社会的饥饿之心,求温饱求满足一时之需,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唯求有而少求质,有是天条,质成苛求。这一心态和一直护佑它的粗鄙的外部制度环境,一直延续到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今天。今天我们流行的成功学,流行的机会主义,尤其是即期功利主义,其实就是从这种饥饿之心泛滥而出的,是短缺社会的谬种余孽。这也是导致在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我们的产品质量一直没能同步提升的根本原因。
不惟如此,短缺匮乏的状态,不仅养成了饥不择食的心态,也使职业的专业操练缺位,导致专业素养很难提升,职业操守很难坚持--没有磨练砥砺,就没有提升和坚守。
这些谬种余孽延续到了大工业机器生产时代。大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本来同样的机器设备,产品质量应该接近的。事实上并非如此。
早期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引入中国的时候,经过培训的中国员工,操作机器印刷出来的印刷品,质量总是差强人意。但同样的机器,德国工人操作,印刷品的质量远高于中国同行。为何?
机器冰冷无感情,量产的产品,表面上同样冰冷没有温度感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流水线固然冰冷而无情感,但无论从其设计制造到投入生产后的管理,每一环节都倾注着关联人的心血,这就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产品线量产的产品有着质地不同的原因所在--那种身心的投入,那种专注,使冷冰冰的产品带有了一种温度,那是关联人的体温。这种投入产生的温度,每一个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都是能够感知到的。因为心有灵犀。
与我们这个时代所信奉的即期功利主义的浮夸价值观相比,这种投入与专注,是一种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这种素养和精神,也曾长期在我们老派的匠人身上代代相传,这也是农耕时代中国传统名优特产生的秘密。
我在日本参观一个设计所时,对他们设计生产的产品的精致大感佩服,负责人却说了句:我们比德国同行还差很多。这话听在耳多里,却很难受,因为日本产品比同类中国产品高出了不知多少。
我问负责人何以看跟中国产品的差异。这位负责人颇有些拘谨腼腆地说了句,我们日本是小地方,不像你们中国,如果我不认真投入,负责的产品有了问题,我无路可走,再无翻身之日,只有以死谢罪......
这话深深刺激了我。因为我们害怕匮乏,因为我们有各种托辞,因为我们法不责众,甚至没有法或者有法枉法,所以我们放纵自己,我们不需要太讲究,我们给自己留了退路,所以产品出事后负责人过两年可以毫无羞耻感地复出,公司或产品换个名字照样招摇过市......
。
所以,在我们身边,人人追求快速的成功,甚至这成了成功的唯一标杆——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择手段者遍地皆是,但毫无羞耻之心,也很少受到法律的制裁;那种本该沉着专注做事的精神,竟然成为时代的异类,痴傻呆,饱受嘲弄,甚至不能偏安于一隅,全仰个体的信仰坚守。
一正一反间,我们不仅在工业设计制造方面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世界,我们在艺术在文化在几乎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所有领域,我们的自傲其实绝大部分建立在沙滩上,但许多人依然很自得。
很少有人清楚,我们到底差在了哪。
很简单,我们只有饭碗,没有职业,更没有志业。所以,我们所有的,只有赚钱养家享乐的劲头,而无坚定信仰深入钻研专业能力的职业精神。我们的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也不鼓励保护这种职业精神。我们丧失的,不仅是认真做事的精神,丧失的还有做人的本分。
今天所谓的匠人精神,其实根本上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基于社会分工专注踏实做好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精神,无论是码字行医还是操作机器设备,都一样。
如果一个社会的成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回归职业的心态——职业固然是饭碗,但不仅仅是饭碗,回归到脚踏实地做好应该做好的事,以职业精神来涵养专业素养,以专业素养来提升职业尊严,坚持,不仅会有存量的积聚,也是职业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从业者的尊严所在,最后,改变的是社会。
风过波浪起,泡沫喧嚣夺目之后,人们终究会明白,静水深流方是江河滔滔的关键。我也相信,沉静、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终究也会复兴。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