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文•文明之文明与尊重人9.1

进化精神是文明的必由之路。人性是善的理性,不同于恶的兽性;仁义是爱的情感,虽源于父母子女血亲之爱,但超越了父母子女血亲之爱,是从孝起源,广被所有人的、发自内心的爱。仁有本能之善的根底,是人性的生命流露。没有人性,不讲孝道,没有仁爱的文化,是野性文化,由野性文化主导的生存,就是原始生存。

人类文明,先要有人性之善,有孝道,有仁爱。孝,是联结善之欲与仁爱的文化桥梁。血亲之爱,乌鸦反哺本能之善,经过文化升华,形成孝道,由孝而求仁,人就不会有作乱之心,不会有野性之狠。孝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人文之本,本立则文化生存有道,有文明,本不立则文化生存失道、无文明。

孝道不立,恶之欲得不到克制;仁爱不修,争夺野性便横行于世,科学等实用性文化就成为作恶的武器,谁发展得快、谁先进,谁拥有了征服世界、征服自然的力量,谁就可以在地球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力量决定,是原始生存的基本特征,文化生存立孝道、塑造仁爱,使力量在社会生存关系之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仁爱互助的作用越来越大,文明才会逐渐形成。

野性之争是恶之欲的表现形式,原始生存时代尖牙利齿,面对面厮杀,文化生存时代则用兵器、军事谋略、市场营销等,以战争、竞争的形式反映出来。只要有兵器,有战争,有争先恐后的竞争,文化智人就是野性之人,生存状况就是原始野性的生存状况。

文化生存时代的野性表现,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军事战争和市场竞争,科技知识,学习名次,财富排行,乃至于竞争力排行等等都充满了野性,争是常态。在国家层面上,还有霸权主义,意识形态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野性之争。

有了文化,物质利益十分丰富,为什么还会争?因为文化没有以人为本,不尊重生命,唯物唯利、为我唯争,所以物质越丰富,争的花样越多。西方文化主导的文化生存时代,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是野性的,生存关系是野性的,社会环境是野性的。

由于西方文化,胜王败寇、弱肉强食早就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文化智人早就形成了唯物唯利的价值观、是非观,具备了为我唯争的人生观、世界观。

争,是原始生存的时代特征,进入文化生存时代,人与人争,群体与群体争,国家与国家争,能称之为文明吗?不能。以物为本的西方文化,形成了泛文明的概念,把社会的野性之争称之为竞争,抹去了野性贪婪的本质,文明似乎无处不在,从古罗马斗兽场,到今天的高科技,只要和文化沾边,主要有物质利益,都称之为文明,就连石器时代,都冠之以文明,叫石器文明。

人文和文化含混不清,文明和文化含混不清,石器文明,青铜器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概念一片混乱,人文精神戴上了科学的物质枷锁,既没有善恶之分,也没有人性与野性之辨。人性与功利混为一谈,仁心与贪婪混为一谈,似乎一万年以前,人类就文明。西方文化的文明观,其实就是物质观,是物质为本的文明观,对生命客观的人缺乏正确认识,对本能之欲和理性之为缺乏分别。我要问的是,物质文明吗?战争文明吗?科学文明吗?都不文明。后面的文明之问一节再专门回答。

文明不是是自然本能,不是物质利益,而是有了生命觉悟之后的理性修为,是精神进化的结果,反映了文化方向,以不争不抢为基本条件。只要有争,就不文明。

争,恶之欲的本能使然。自然生存,争是必须的,关系生死存亡,恶之欲是强势之欲,只要自我生存需要,就不会让,不会谦,不会爱。原始生存时代,恶之欲是本能,受生命需要的掌控,争的力量自然,受尖牙利齿的制约,而且再凶猛的野兽,满足了生存需要,恶之欲就不冲动,争就会停息下来。

文化生存时代,争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贪婪,是更多、更好、更新;争的力量不是尖牙利齿,而是文化力量。文化力量不断进步,贪婪之心不断发展,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样化。

西方文化尊重物质,专注利益,强调个人价值。文明有个基本前提,重生命,轻利益,重自然,轻物质。生命以物质为载体,但不等于冷冰冰的物质,自然是生命存在的自然不是物质存在的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把人当人,当成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是文明的保证。

为什么要说活生生的人,是因为西方文化数千年来,没有死人与活人的区别,甚至没有人与小白鼠的区别,用建立在死人、小白鼠基础上的文化来为活人服务。

(0)

相关推荐

  • 文化杂谈: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

    真善美相得益彰,假恶丑互为表里. 动物世界,丛林法则,不存在道德评价.类人猿转变为类猿人,人类渐渐通过劳动生产,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打破丛林法则,日积月累,逐渐离开动物世界,走向异于野蛮的人类文明 ...

  • 正德厚生·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世界文化,应该都是从物质之术起步的,为物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中国文化在物质丰富,经过春秋战国你争我夺.血腥厮杀之后,反思人类本性,比较物与命的文化意义,走上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仁义忠信.礼义廉耻, ...

  • 精神生活·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西方文化精神,在物在利在争,营造竞争自利的情感氛围.竞争自利,情感是负面的,害生伤生.中国文化精神,在仁在爱在和,营造利他互助的情感氛围.利他互助,情感是良性的,护生养生. 动物和人都有情感生活.动物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明与尊重人9.2

    活人不同于死人,更不同于实验室里的标本.活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人都是活着的人,与地球上其它活着的生物一样,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形式.人只要活着,就有多种多样的生命联系. 活着的生物,通过生命之 ...

  • 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2

    在生存关系上,文化最明显.最直接.最具有根本性的生存价值,是饮食关系.饮食关系原本是自然关系,饿则采集狩猎而食,饱则嬉戏娱乐而安,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则变成社会关系了,与文化理性及其价值取向和人的观念. ...

  • 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1

    人性·人文·文明之人的悲哀1 人类最大的需要,根本的利益是什么?人类究竟该追求什么?文化精神究竟该唯物唯利还是以人为本?科学是为人的生存服务,还是贪婪无度,随意发展?是时候好好想想了. 以人为本,生生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3

    和有社会生存关系之和,有自然生存关系之和.社会生存关系和,以自食其力为前提,大家安居乐业,没有你争我夺:自然生存关系和,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食物天然,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二氧化碳的危害,绿水青山,活得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2

    人文精神的善,野性之争的恶,以生存关系的和与乱为分界,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实用性文化不是分析善恶,评判人文精神,认识人性实质的依据.文化不是自然,认识和评判文化善恶,必须从文化中走出来,困在文化之中,不知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1

    我们需要认识文化精神,需要重视文化精神,弃恶从善,运用仁义道德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促进精神进化,保证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具有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文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人活得久.终极价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3

    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容易,农耕时代,文化就已经具备了衣食住用行玩的保障能力,但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依然是因物而喜,为利而悲,精神因为我唯争而紧张,情感因得失而苦乐.特别是战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2

    "和"需要克制恶念,克制私欲,节俭生活.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自我价值的理性观念,自私.野性.贪婪,为了自己更好.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为了扩大经济规模.获取更多的市场利益,物质实用性文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海纳百川有"海"有"百川","和而不同&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