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领导手腕有多厉害?看他没上梁山就能架空晁盖,你就知道了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提起《水浒》中的宋江,很多读者都恨他,恨得牙根儿直痒痒。为什么书友们会如此讨厌宋江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江干的这两件事:一,主张招安;二,架空晁盖,甚至还有人怀疑他是害死晁盖的幕后黑手。尤其是架空晁盖这件事情,让很多读者意难平,觉得宋江就是个阴谋家、野心家,自从上梁山开始,他就处心积虑地拉帮结派,一步步去架空晁盖的权力,这样做太不地道了。

达文最初读《水浒》时,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过了少不经事的年纪后,达文发现关于宋江“架空”晁盖这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宋江的心机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深。

事实上,宋江并不是上梁山后,才开始处心积虑,一步步地去架空晁盖。因为,早在他上梁山前,晁盖的权力基本上就已经被架空了。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咱们结合《水浒传》的情节来具体分析。

“智取无为军”——宋江还没上山,晁盖就丢了指挥权

话说,宋江在江州牢城营身体不适,养了几日病痊愈后,他就想找在江州新结交的哥们儿聚聚。结果他没寻到戴宗,也没找到张顺。

无奈下,他只能沿着浔阳江畔压马路。

走着走着,宋江看到一座非常气派的酒楼,看了牌匾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州浔阳楼。

宋江也算是半个文人豪客,到了北宋文化圈内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岂有不上去喝一杯的道理?

于是,他踱步上楼,找了靠江的一座阁子坐了下来。这个靠着窗户的雅间,视野非常开阔。宋江抬眼向窗外望去,只见: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

如此的景致,顿时在宋江的胸中激起阵阵波澜,豪情壮志仿佛要化作一腔热血喷涌而出。

是啊,我宋江虽然是个刀笔小吏,但也结识不少的英雄好汉,在江湖上也算没白混。

但他转念又一想,哎!在江湖上留得个虚名又有什么用啊!如今都三十岁的人了,名不成,功不就,如今脸上又被刺了金字,发配到江州充军。功名利禄,这辈子算是没戏了。如何有脸面再见家中的父老兄弟呢?

中国古代从唐宋开始,官和吏是分开的,官是官,吏是吏,走两套完全不一样的人事系统。可以说,一旦做了吏,就不可能再为官了。

这就是宋江苦恼的原因,也是他身有公职,却徇私枉法,结交江湖中人的动机所在。他就是想通过在江湖中扬名立万,来弥补他在庙堂上志不得的心理缺憾。

一通感慨之后,宋江觉得胸中的这股闷气必须要发泄发泄。所以他就命酒保取来笔墨,学着文人墨客在墙上题了一首词——《西江月》。

题完了词,他读了读,觉得跟苏东坡这样的文学大家相比,还不够豪情。就又在后面写下了四句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就是这四句诗,被小人黄文炳举报,差点儿要了宋江的命。

宋江因反诗入狱后,戴宗马上施展神行术到梁山送信。而后他又与梁山众好汉定下了救宋江的计策。但是后来这计策被黄文炳识破了,戴宗也被抓了起来。

就在宋江和戴宗二人在法场即将被砍头之际,李逵和梁山晁盖等好汉先后赶到,在法场救下了宋江。之后,张顺、李俊等人又赶到接应,二十九人在白龙庙小聚会。

后来,众人一路逃到了穆太公的庄上,穆弘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这个时候,发生了一场争论。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筵席间,众好汉正狼吞虎咽之际,宋江站起身来乞请在场的众位好汉,再做他一个天大人情:帮他一起去打了无为军。

宋江要干什么呢?宋江要杀了黄文炳,来消除他心中这一口无穷之恨。

黄文炳这个小人也是真的可恶,他害得宋江和戴宗差点人头落地。要不是李逵和晁盖等人先后赶到,二人恐怕孟婆汤都喝完了。

宋江栽了这么大的跟头,当然要报仇。

这可以理解,但是问题是,众好汉刚冒着生命危险把你从龙潭虎穴里救出来,又一路逃到这里。这时候你宋江又又要让好汉们再回到江州,其间多少路程啊?这路上肯定是十分凶险。

这时候的梁山总共也不过才二十一个头领,为救宋江,晁盖一下子就带来了十七个,家中只留了四个。所以,为了宋江,梁山可以说几乎是倾巢出动,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

因此,当前的形势下,梁山众人必须速战速决,快速撤回。不然一旦被官军堵截包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所以,宋江提出的这个建议,仿佛是要求刚逃出火坑的众兄弟们,为了他再往火坑里跳一次啊。

这时候,晁盖发话了:

晁盖道:“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晁盖作为梁山的首领,当然得从全体人的安全出发,从梁山的大局出发,提出反对意见。

为了安慰宋江,晁盖甚至提出,等以后再找机会,梁山一定会帮宋江报仇的。

你看,这其实是《水浒》中晁盖和宋江的第一次“冲突”。他俩在打无为军这件事情上,出现了意见不一,甚至有了争论。

此时,晁盖是梁山首领。面对晁盖的不同意见,宋江会怎么选择呢?梁山众人又会怎么反应呢?他们会支持谁呢?

接下来发生的,很耐人寻味。

首先,宋江用坚决的态度反驳了晁盖: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水浒传》

你看,宋江说晁盖的“将来再报仇”是“痴想”。

“痴想”,注意这个词语啊,你宋江此刻还没上梁山,请人家帮你出气本来就应该客客气气的。即使你上了梁山,作为小老弟,你对首领说话用这个语气,像话吗?

往更深的层次来讲,宋江的语气还是次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梁山的行动该由谁来拿主意,由谁来决策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你想啊,此时晁盖作为梁山的头领,他听说你落难时,不顾个人的安危,千里潜伏而来就为了救你。现在已经把你救出来了,任务已经完成了,按照预定计划,必须尽快返回。这不仅合乎江湖道义,也符合梁山的集体利益。

然而,宋江作为一个梁山的外人,竟然为了一己私仇,要让大伙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晁盖拒绝你有错吗?

头领既然都表态不同意了,一般情况下,换做一般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然而,可宋江并不是一般人,他不但不听命,还哓哓善辩,已经很没有什么体统。更加令晁盖难堪的,还在后头。

宋江反驳晁盖后,花荣竟然公开站出来支持宋江。

等宋江说完晁盖是“痴想”,花荣开口就是:“哥哥见得是。”

花荣道:“哥哥见得是。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个人去那里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方好下手。

既然是宋江哥哥见得是了,那晁盖哥哥就见得不是了。可见,花荣根本就没有将晁盖放在眼里。

这还不打紧,花荣竟然没等晁盖表态,就完全无视晁盖的存在和意见,直接越过了打不打的问题,去讨论如何打了。

花荣刚说完,在座的其他跟宋江关系近的好汉们也纷纷表了态。

薛永便起身说道:“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处无为军最熟,我去探听一遭,如何?”

面对如此场面,晁盖已经尴尬地无话可说了。所以,施耐庵也就没让他说话。

头领晁盖不说话,宋江却说话了:“若得贤弟去走一遭,最好。”

你看,此时的宋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哥,开始替晁盖做起了决定,批准薛永的要求了!而薛永,还真的就去了。

晁盖呢?只是吃惊地看着宋江,还是没有说话。

是啊,此时的晁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他能说什么呢?所以在宋江调兵遣将时,晁盖只能无言地在一旁杵着,这是何等地难堪啊。

然而,晁盖更大的难堪还在后面。

两天后,薛永把他的徒弟带回来了——通臂猿侯健。

这个侯健见到众好汉,看都没看晁盖一眼,竟然之间对宋江说:“近日黄通判特取小人来他家做衣服,因出来行食,遇见师父,提起仁兄大名,说起此一节事来。小人要结识仁兄,特来报知备细。”

很明显,侯健来投奔的是谁呢?不是晁盖,而是宋江。

宋江问明了黄文炳家里的情况,然后就开始号令众兄弟去执行他的计划。

《水浒》接着写道:

众头领齐声道:“专听哥哥指教。”

听的是哪位哥哥指教?当然是宋江的指教。

那晁盖在哪里呢?施耐庵没有写,但晁盖一定是在吃惊,在尴尬。

此刻的宋江,在清风山上指挥倜傥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开始发号施令,分拨众人的任务,指挥作战。

结语

从“宋江智取无为军”就可以看出来,宋江还没有上梁山,就已经把晁盖给架空了。因为,梁山上大多数的兄弟都是他给推荐过去的,他有左右梁山决策的实力。

你说这会不会是宋江那会儿未雨绸缪,早就设计好的?

我觉得肯定是。

你想想啊,施耐庵是怎么介绍宋江的?

“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这不就是萧何和刘邦的结合体吗?

然而,宋江却是个“刀笔小吏”,永远没有做官的可能。他想报效国家,想青史留名,但根本就没有机会啊!宋江对生活现状非常的不满意,就通过自己在体制内工作的便利,去结交江湖上各路的英雄好汉。

宋江读过圣贤书,有知识阶层的士人精神底色。同时,宋江长期跟江湖人往来,身上还具有流氓的属性。古代的“流氓”这个词语并不具有道德属性,它指的是底层失去土地的流民。所以,宋江就是一个士人和流氓的复合体。

在宋江的潜意识中,他一直要求自己同时在两条路上行走——庙堂和江湖。因此,他平时会有意为自己在江湖上铺路——一旦主流社会这条路走不通时,他的另一条退步。

“生辰纲”事件后,宋江帮助晁盖等人逃走,已然犯了杀头的死罪。得知晁盖成了梁山寨主后,他自然把梁山当成了自己将来不得已落草的一个退路。

所以,江湖上一旦有人走投无路,宋江必然开介绍信给按到梁山去。既拿了人情,也是为自己将来东窗事发,不得不上梁山时积累的资本。

在误杀阎婆惜后,宋江的脸上被刺了金字的同时,他的心上仿佛也被刺了一道更深的印记,因为他觉得自己成为了“贼配军”,彻底被主流文化抛弃了。

“贼配军”这个词在《水浒》中出现频率很高,这是因为北宋重文轻武,军人的地位本就低,正常人不愿意当兵,所以就只能将罪犯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兵。所以,配军在主流文化中多受鄙视,就可想而知了。宋江、林冲等在体制内待过的人是多么厌恶自己脸上的金字,也可想而知了。

然而,即便如此,宋江依然没有彻底放弃回归主流社会的希望。

在被押送至江州的途中,宋江被花荣和吴用截住,请他上梁山,但他却坚持不让花荣打开自己脖子上的枷锁。他还对花荣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

宋江坚持不上梁山入伙,其实是想利用宋徽宗立太子,要大赦天下的机会,再次回归主流社会。然而,不久后的浔阳楼反诗事件,彻底断送了宋江回归主流社会的愿望。

所以,但他被从法场救下来时,就只有上梁山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我们前面说了,宋江的身上有刘邦式的流氓枭雄属性,枭雄岂能屈居他人之下,被他人安排人生?所以,就出现了在穆太公的庄上架空晁盖的这一幕。

宋江之所以这么做,还是未雨绸缪。

他在还没上梁山时,就第一时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这样上山后,他才能取得梁山的主导权。

你或许会问,宋江如此急于取得梁山的主导权要干啥?

没错,他是为了招安。

活捉黄文炳后,宋江紧接着就在梦中遇见了九天玄女授予他天书: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你看,九天玄女并非要求宋江“替天行道……”,而是说你可以“替天行道……”,这说明至少在宋江的心里早就有此想法。

由此可见,宋江在上梁山前,就已经未雨绸缪,将梁山的出路规划好了。晁盖呢,他似乎是一个无为而治的领导,平时根本看不见他有什么主张、筹划和战略。宋江一上山,晁盖自然就被比下去了。

就这样,渐渐地,大家有事都等着宋江拿主意,没事也得等宋江提出新任务。你说,晁盖能不被架空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