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水画家概略(二)
本篇我们主要介绍明四家及其作品,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他们分别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以他们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继承了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自晚明以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出身于书画世家,善画山水人物,他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细”、“粗”两种面貌,其主要艺术特色是:笔墨上,既汲取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下笔刚劲有力,运用比较整饬的山石轮廓线条和斫拂式的短笔皴法,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如较多的中锋用笔和松秀的干皴,于凝重中显浑厚;墨色受吴镇的影响,酣畅淋漓,又注意浓淡变化,故磅礴而又苍润。这种笔墨形式,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既改变了元人的“软中带硬”,加强了笔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派的过分外露而流于一味霸悍。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和简略,都强调山川恢阔的“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寓巧”,有别于浙派的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质朴、宏阔。存世作品有《庐山高图》,《沧洲趣图》,《魏园雅集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沧州趣图》,《西山云霭图卷》,《京口送别图》,《桃花书屋图》等。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代 沈周
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
沧洲趣图 明代 沈周
长卷以平远布局,绘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
西山云霭图卷 明代 沈周
弘治壬戌春,时年七十六岁的沈周游历茅山,借宿僧舍,见雨歇云起,吞吐变幻于群山林木之间,即拟元代画家高克恭笔意绘此长卷,以赠寺院住持。
桃花书屋图 明代 沈周
此幅用笔与沈周晚年粗率的用笔截然不同,是为沈周中年“细文”之作。有图画与诗表达了对已亡的胞弟和好友的怀念。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山水画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的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棱角分明,略加变形。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正是他的作品带书卷气、利家画的特点。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具较强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和利家气。存世作品有《枯木疏篁图》,《万壑争流图》,《疏林茅屋图》,《文徵明王宠合作山水卷》,《古柏归鹊图》,《山水诗意图》,《山庄客至图》,《古木苍烟图》,《溪山秋霁图》,《仿王蒙山水图》等。
绘古松如龙,虬干曲枝,老气横秋;疏竹翠色盎然,丛簇纷披。画家以湿润淋漓的墨色自由挥写,绘出雨后竹树苍润欲滴、秋意渐浓的状态和美感。此幅是文徵明盛年粗笔绘画中具有较强笔墨个性和诗化意境的作品之一。
万壑争流图 明代 文徵明
此图满纸青绿,其法是先将浅赭色找染山石,然后留下石根之赭色,再将石绿、石青,而至墨青(花青和墨)色,薄薄地按序自下而上,分层积染。
疏林茅屋图 明代 文徵明
文徵明王宠合作山水卷 明代 文徵明
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擅长诗文书画。书法宗赵孟頫。画初学周臣,以南宋刘、李为宗;后泛学李、范和“元四家”,自成一体。存世的山水画作品有《空山观瀑图》,《灯霄闺话图》,《西洲话旧图轴》,《烧药图》,《层岩策杖图》,《梦仙草堂图》,《华山图》,《南游图》等。
空山观瀑图 明代 唐寅
此幅绘巨峰参天,双松顶立,山崖间悬瀑飞溅,一高士观瀑。唐寅自题诗中言“洗心人”,深有所指。此幅山石画法是唐寅典型的“乱柴皴”,很好的体现了山之嶒崚。
灯霄闺话图 明代 唐寅
此画所题是上元京城看鳌山灯,寅会试而后,挫折潦倒,未尝再至京师,故此画当作于斯际。此幅若加细审,款书出于双钩廓填,画亦描摹之作,惟极精,非细审不能察。
西洲话旧图轴 明代 唐寅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曾拜周臣名下学画,后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观摩大量古代名作,技艺大进,自成一家。擅长山水、人物。被称为异才。时人把他与周臣、唐寅誉称为院派三大家。存世的山水画作品有《桃花源图》,《莲溪渔隐图》,《春山吟赏图》,《江山早春图》,《上林图》,《桐阴昼静图》,《春游晚归图》,《赤壁图》等。
春山吟赏图 明代 仇英
此幅绘溪山胜景,高士游春,虽是青绿之作,不见富贵,唯有逸气绕耳目,学赵伯驹,仇英得其韵者。
莲溪渔隐图 明代 仇英
图绘江南水乡景色。远处山峦连绵,云雾缥渺;中部湖面宽广,民居近岸而建;近处围墙内房屋三间,屋前一高士驻足远眺,左侧水田中禾苗翠绿茁壮,田园生活恬静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