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独活寄生汤-肝肾两虚,风寒湿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15g 防风9g 细辛6g 秦艽10g 桑寄生24g 杜仲15g 牛膝15g 桂心9g 当归9g 川芎9g 芍药30g 干地黄18g 人参茯苓各12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肾两虚,风寒湿痹。腰膝重痛,腿足无力,畏寒喜热,苔白脉迟者。

【证析】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重痛,病在肝肾;畏寒喜热,苔白脉迟,病性属寒;重痛无力,则是湿滞之象。综观此证,是因营卫空虚,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滞留腰膝所致。

【病机】营卫不足,肝肾虚损,风湿痹着。

【治法】补虚宣痹法。

【方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风寒湿三气侵犯躯体,其病理改变并不限于体表某一组织结构。而是皮、肉筋、脉同病,施治必须全面考虑,不可顾此失彼。所以此证宜用祛风散寒药物开表泄邪,消除致病原因;除湿活血药物流通津血,宣其痹着;柔肝缓急药物舒缓筋脉,解其挛急,疼痛才可逐渐消失。

本方用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心解痉,祛风散寒除湿;茯苓淡渗利湿,桂心、川芎、当归、牛膝温通血脉;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对于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之证,能呈宣痹止痛功效。这一组药在于祛风泄邪,流通津血,舒缓筋脉,兼顾了病因、病位、病性三个方面,体现了通的治疗原则。然而,风寒湿邪之所以能痹着于腰膝,是因营卫空疏,肝肾不足,病邪才得乘虚而入。故用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人参、甘草补气实卫,当归、地黄养血调营,共呈补肝肾,益气血功效。这一组药不仅可以助正祛邪,亦有防止外邪复侵之意。两组药物合用,标本兼顾,用治上述证候颇为适宜。

痹证的特点是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疼痛?是风、寒、湿留滞人体致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引起的。故治疗痹证,不仅要考虑祛风、散寒、除湿以祛外来之邪,尤应注意使用活血之品使血脉畅通。本方既有祛风、散寒的独活、防风、细辛,又有温通血脉的桂心、当归、川芎、牛膝,使风寒湿邪俱去,血脉畅通无阻,其痛自可逐渐向愈。方中独活、防风、白芍、甘草有解痉挛作用。如果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留滞所致;可重用此四味增强缓解挛急作用。并适当加入附片、乳香之类,增强温经活血力量。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此方结构,展示了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柔和筋脉、益气实卫、养血调营、强筋壮骨合用的配伍形式,照顾了邪正两个方面。在祛邪方面,不仅考虑了风寒湿三气应该祛除出表,也考虑了组织结构(筋脉)的挛急,基础物质(津血)的壅滞。在扶正方面,不仅考虑了营卫不足,三气才得以乘虚而入;也考虑了肝肾亏损,三气オ得以留着两经所属部位。方用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实其皮肉,当归、地黄养血,充其血脉;白芍、甘草牛膝、杜仲兼顾肝肾,柔和筋脉,强壮筋骨,用药兼顾了皮、肉、脉、筋四个层次,结构较为严密。②此方配伍的理论依据,源于《素问·痹论》。《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方即配祛风散寒除湿之品《痹论》提出“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本方即配温通血脉药物;《痹论》提出“在于筋,则屈不伸,凡痹之类,逢寒则虫。”本方即配独活、防风细辛祛风解痉,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所以本方是据轩岐之理配伍而成。

【应用】

1.此方以治腰膝冷痛见长,兼见舌淡、苔白、脉迟者,即可使用本方。寒胜者,加生姜、附片;湿胜者,加苍术、防己。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本方最治历节风。

3.小儿麻痹证,瘫痪期,加木通或通草;脾虚加白术;肌肉萎缩与补阳还五汤合用;顽固者,加麝香。

【化裁】

三痹汤(《校注妇人良方》):川续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甘草各30g,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g,黄芪、川牛膝各30g。为粗末,每服15g,水2盏,姜3片,枣1枚。煎至1盏,去渣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有人病左臂不遂,后已痊平,而手指不便无力,试诸药不验,服此药才半即安。此即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续断、黄芪、生姜,有补虚宣痹功效。

【歌括】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配桂苓,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此方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