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立冬养生指南,敛藏相火,防寒保暖!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都被称为“立”。人到一个新环境,要先立住脚,站稳了才能谋求发展;等到发展到了顶峰,就称为“至”。四季当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是各自季节的顶峰,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四季的开始。“立”和“至”共八节,凡是“节”都不容易通过,气机变化明显,很多人容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病或病情加重。立冬谈藏精一年中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此是自然之道。升浮降沉的,其实是太阳提供的阳热之气,在立冬时收降而下的阳热开始沉潜于地下深层的水中。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故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无扰乎阳,无耗其精。“瑞雪兆丰年”冬能藏精,至春则阳气升发健旺,产量自高。人亦如此,必于冬天深藏阳气,方能来春健康不病。顺应冬藏的养生规律,我们在立冬节气后,要做到以下三点:1,作息安排,早睡晚起,避开阴寒之气,等太阳升起,有了阳光再出来活动。2,精神上,无生凌云之志,不做耗真之念,但潜但敛,静虑安神,收拾心绪。勿再激昂精神,以防妄动木火,逆时耗真,徒遭天地之遣。当安神定志,使君火清明,以免妄动相火,伤精扰阳。3,饮食调养,需重视养阴,根据体质,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冬日天寒,宜食温,但勿过燥热。《遵生八笺·冬季摄生消息论》中指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早晨可服生姜红糖水御寒,晚上吃些清淡的粥菜,以平和心气,不可多食炙煿之肉、面,防止热气上涌,干扰睡眠。入睡前,叩齿三十六下,呼肾神名(玄真)以安肾脏,晨起亦然。晚饭过后,要行百步摩腹法,待腹中消化殆尽,才能安睡。冬三月少食葱蒜。如果立冬后,不重视藏精,比如熬夜、纵欲、焦虑等,或者借“进补”之概念,嗜食滋腻、燥热之物,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再如头晕、痘痘、口腔溃疡、鼻衄、耳鸣、咽痛等;这在中医叫做“阳气不收”和“相火外浮”,俗称“上火”。相火藏于肾水之中,主温煦、气化、腐熟水谷等等。上火主要指的是相火上浮,表现为头面诸火热症状。相火只有下藏才能温肾,如果上浮则失其位而为患。临床所说的上火,即指相火不安于位而上浮为病。相火越是内藏,其温肾作用越强。由于你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相火不内藏,轻则上火,重则来年无力生发,再碰上春瘟时疫,内外邪气感召,一场大病恐难逃脱。所以,冬藏很重要,不可忽视。遵生美食牛肉莱菔叶粥:牛肉洗净剁末,加入少量黑胡椒、盐、淀粉拌腌制,莱菔叶生姜洗净、切碎备用,入盐、生姜末、芝麻拌匀,粳米洗净,入煲,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煮开,小火煮至米开,入牛肉打散,稍后入莱菔叶,待肉熟出锅,温热食用。宜早晚服用。功效:健运脾胃,补中益气。红枣藕汤:大枣三十枚洗净,掰开去核备用,新鲜莲藕二节切段备用,猪腿棒骨髓多着一支焯水去留血,同入锅中加入姜末,盐适量,大火炖开,小火煮二小时,取出食汤。功效:清补阴血,大益肝肾。却病之饮咳喘小验方:立冬后很多人易发咳嗽、气喘、痰多。取柿饼、鲜姜、蜂蜜各100g。柿饼切碎,鲜姜去皮切碎,共捣如泥,加入蜂蜜搅匀,上锅蒸2小时。每次取1汤匙温水调服,早晚各1次。柿饼、蜂蜜润燥、止咳、平喘,鲜姜温肺、化痰、健脾。尤其适合于体质较弱的患者食用。山药炖鹅肉治唇裂:很多人由于天气干燥或者上火会出现嘴唇干裂的情况。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意思是脾主肌肉,唇为肌肉组织,口唇的色泽与脾的运化有密切联系。因此,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山药是健脾养胃良药。山药与鹅肉炖食,有益气、清热、生津之效,对治疗口唇干裂有益。立冬谈防寒保暖这一点要特别针对家中老人,因为寒邪不仅可以诱发感冒、咳嗽,进一步侵入,还可以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所以,特别对于老年人的养生,冬季还要照顾到心脏及心脑血管的养护。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心肾皆属少阴,而分属上下,为人身水火之根基。肾水之中有一缕阳光,心火之内含一泉阴翳。肾中有火始能温煦肾水,而水可涵木;心中有水方可凉降心火,而火不上浮。故心肾因水火而互根,养肾需先安心火,治心又需滋养肾水。
晒后背:保暖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后背膀胱经,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北方的火炕、南方对着火塘烤后背、在阳光房晒后背,都是温煦膀胱经的好方法,直到全身发热,打出几个喷嚏来,达到驱寒的目的。浴足祛寒法:浴足时可掺入生姜、花椒。生姜性温,有助于驱寒;花椒性温热,可温中止痛、祛湿散寒、活血通络。浴足时要保持水温,直到额上微微汗出最好,因为额头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额头出汗说明热气已温暖到脏腑经络,周身舒适,寒气得除。
冬三月养生功法治肾脏吐纳用吹法,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吹之。肾病,用大吹三十遍,细吹十遍,能除肾家一切冷气、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内虫鸣及口内生疮。更有烦热,悉能去之。数数吹去,相继勿绝,疾瘥则止,过多则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