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努尔哈赤(20):沈阳,沈阳,为什么要迁都沈阳?

沈阳关门山

辽河之战,十几万前来进犯的明军再次折戟,让努尔哈赤更有了底气。他料想今后明军很难再去组织像样的反攻了。这就像拳台上两个拳击手,交手几个回合之后,基本就摸清了对方的力量和套路。敌我之间,如果势均力敌就会小心谨慎,如果力量悬殊强者就会大肆进攻。通过几番较量,丢城弃铠的明军锐气大挫,辽东进入稳固期。

努尔哈赤明辨形势,经过深思熟虑又做出一个大胆惊人的决定:迁都沈阳。

大王,你这是闹着玩吗?刚拿下辽沈没多久,辽河两岸还战火连天之际,你高瞻远瞩,一番慷慨陈词说定都辽阳,好,那我们就信了你,听你的定都辽阳。可这新建的东京城还没有完工,老百姓的住房还未盖好,恐怕吃的用的都不够,劳役也多,你说改都就改都啊,老百姓能受得了吗?况且,辽阳城是辽东历史悠久的第一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沈阳只是个小小的“中卫”,谁愿意住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你这么干这不科学!

尔等真是目光短浅,你们看这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可进。沈阳浑河通苏苏河(即苏克素浒河),于苏苏河源头伐木顺流而下,林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我想好了,必须迁都。

这些理由充分吧!早已看清沈阳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前途的努尔哈赤,不管诸王大臣众口一词的反对,还是决定迁都沈阳。

不管从军事还是经济角度考虑,迁都沈阳的好处都是一大堆。之所以非要放弃辽阳,努尔哈赤自然也是看到了它的不利之处。因为地理缘故,辽阳更容易受到明朝从海上的袭扰。迁都沈阳至少可以有所缓冲,同时还可以与蒙古拉近距离形成攻守联盟,如若明朝再次疯狂反攻打过来,那返回老根据地赫图阿拉也更容易些。

不得不佩服努尔哈赤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作为“形胜之地”的沈阳,便于控制整个东北,便于进取整个山海关、北京。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策。数百年以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沈阳,也充分体现了它独树一帜的价值内涵。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定都沈阳更隐含着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伐倒明朝这棵业已枝枯叶疏的大树。

这里简要概览一下沈阳的历史沿革。

7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属地。秦朝时期,天下分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汉武帝时期在沈阳设立玄菟郡。隋代开皇年间改称“沈州”,沿用至唐代。辽代开始向沈州移民,并修筑土城。金代仍沿用“沈州”之名。1296年,元代改沈州为“沈阳路”,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登载史料。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总体来说,沈阳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东北地区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但由于地近边塞,长期以来以军事防卫为主。

1625年三月初三,“辰时,出东京,谒父、祖之墓,祭扫清明。”在努尔哈赤祭扫结束之后,前往沈阳,宿于虎皮驿堡。并于初四末时,进入沈阳城。

随后,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中心地带,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在中轴线北侧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了“居住之宫”,史称“罕王宫”。这便是“沈阳故宫”的雏形。

再后来,皇太极继承汗位,尊沈阳为“盛京”,续建“沈阳故宫”,并在大内宫阙里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1644年,顺治迁都北京,盛京为留都。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简述完毕,再回到后金时期的沈阳。

总得来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为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使得沈阳一跃成为皇城国都,这为后金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