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贪得无厌”的婆婆,被婆家人群起而攻之以后,终于认输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尼采:“取悦他人,自己也会因此充满喜悦。不管是多么微小的事情,倘若可以让他人喜悦,便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喜悦。”
这是心理学层面的东西,因为人内心都有“被重视”的渴望,别人重视你了,你被取悦了,别人看到你心花怒放,他们也会开心,或者说被取悦了。反过来讲,你重视别人了,别人被你取悦了,心花怒放了,你也会因此开心,也就是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人,要么从来没有取悦过别人,要么从来没有被人取悦过,或者说用错了方式,并非真心想取悦别人,只是想打着取悦别人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你没有真心取悦别人,别人也没有被取悦,当然就达不到“悦人亦悦己”的效果。
下面这个女人谈及她的婆婆时提到的问题,就是有关“悦人亦悦己”的问题,希望会对你有所启发:
『人会因为被爱而努力展现自己的长处,会不忍辜负别人的爱,反之亦然,如果不被爱,谈不上辜负不辜负,也就不那么在意是否有必要展现自己的长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恋人之间,在其他人际关系中同样存在,包括婆媳。
我向来奉行“将心比心”的原则:别人怎样待我,我就怎样待人;我善待的人只有善待我,我才会继续善待他,否则免谈。
我觉得但凡是个有心之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原则。很明显,我婆婆不是有心之人,她不懂什么叫“将心比心”。我善待她却得不到她的善待,让我怎么继续善待她?她没有善待过我,我如何去善待她?我不想在自己不开心的情况下愚孝,再严格的伦理道德也盖不过人心。
类似的问题我跟她讲过,我老公也跟她讲过,而且我们之间有过的矛盾已经足够提醒她了,而她却依然不当回事,总是摆长辈的架子,总是表达自己的自私,恨不得把所有人的钱都揣到她的口袋中,恨不得把所有人的财产都据为己有。
就算是我亲生父母也没资格这样对我,更何况是跟我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不欠她什么,她贪心不足,我当然不会如她所愿。
好在婆家其他人还算懂事,都认同我的原则,所以才会在婆婆问我要房子的时候群起而攻之。经由这件事,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在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中也适用。年轻时涉世不深,不明白这些道理还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懂,那就不能怪别人尤其是晚辈不善待你。』
02
大家应该对前面那个女人提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陌生,其中的“道”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什么样的道才会多助,失什么样的道才会寡助,我们需要弄清楚。
结合前面那个女人的遭遇,其中牵扯到的“道”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人要懂得自爱,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如果连自爱都做不到,又如何去爱别人?诚如尼采所说:“就算只爱自己一点点,也比根本不爱自己要好,人活着务必要学会自爱。”
其次,《人性的,太人性的》中有句话说:“有人陪你一起沉默是美好的事,比这更美好的是有人和你同乐,和你共同生活,经历相同的事和感动,同哭,同笑,度过同一段时光。”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把人际关系处好的重要性,因为你需要人陪,没有人有绝对的义务陪你,你需要活成一个值得别人善待的人。
03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种“道”以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占有欲不要过度。
就拿赚钱来说,虽然钱多了可以丰衣足食,可以自由独立,但是如果占有欲过度,钻到钱眼儿里,就会因为一心只盯着钱而失去喘息之机,忙于占有成习惯了,就很难再停下享受生活,如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旦停下来会无所适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不安。
难道我们步履匆匆,为生活奔波,就为了换来无所适从吗?用网上盛传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一开始忙碌都是为了生活,但是忙着忙着却忘了怎样生活。
我们不能不重视这种问题,当我们停下感觉不安的时候,不要想着继续忙起来就好了。保持忙碌虽然可以暂时摆脱忧虑,但我们总不能一直是上进的发条,我们需要找回停下来享受生活的状态,别把自己的“心”给弄丢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你不懂知足,你的生活中就充满不知足;你一直自私,或许会尝到暂时的甜头,但时间久了,你会孤独,因为没有人喜欢跟自私的人一起玩。这不是鸡汤,而是很现实的问题,活到一定年纪,我们需要停下来反观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自己想要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做出调整了,才能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