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清浊动静”之理及其引申
《清静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不知道您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有疑问:“清”为何是“浊”之源,“动”又为何是“静”之基呢,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常常在带着思考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带着您的思考,随贫道一起来学习吧。
在此,贫道先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清”指的是必清必静的先天元神;“浊”与“清”相反,代表着阴阳相对,指的是有气质之滓的后天元神;“源”即源头,起点;“动”指生生不息的先天一炁;“静”指落入后天的万事万物;“基”即基础、根本。先天元神是一切生命共用的本体,当它进入不同的个体,并积淀了累世的记忆后,就成为了具有个体性状的后天元神;先天一炁产生先天元神,也就是说后天元神是由先天元神演变而来的。纵观整个宇宙,您会发现,世界是绝对运动的,静止则是相对的,这便是真相。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先天是后天的源头和基础,没有先天就没有后天。
《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的本质都是阴阳二气和合,无逃于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把“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与“万物负阴而抱阳”告诉我们的道理结合起来,再回到我们的生活,您会豁然开朗:当我们心情烦躁时,清静是其根本;心如果清静,那么烦躁是其根本。一个人心如果烦躁到了极点的话,就会突然或慢慢地转入清静;如果心是清静的,也会突然或慢慢地转入运动。清为浊的源头,动是静的根基,同时在先天化生出后天之后,又在与其相互转化。贫道在此只是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用贫道的这个例子,把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上,更好地体味这句话的意思。
除此之外,也可以这样理解:清为天之气,浊为地之气。天地之气生育着万物,所以修行的人要体道合真。人能清净,达到道的境界,则道归于人,不是人归于道。这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心怀万物,明心见性,体道合一。
同时这句话也是在奉劝世人,要及早回头,及早向道,将我们身中浊气拔尽,清气上浮,凝结成丹。在我们精神的境界,是长生不死的。我们要积功累德,多行善事,就会得道成真,逍遥物外。
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只在有志无志之分耳。有志的人,不论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为朋,子为伴,人身虽在红尘,而心出乎红尘,不用出家就能修身,这么多么便宜的事啊。
可叹的是,世间有一些愚迷、贪痴之人,他们不知性理,说仙佛皆有定数,凡人是不能成为仙佛的,这是可笑之人。正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若因无知或误解错过了修道的机会,那才是可怜人哪。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请珍惜时光,开始今天的修行吧。